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Pubmed關鍵字搜尋練習 2009/8/31

Pubmed關鍵字搜尋練習 2009/8/31
說明:-後方的數字為在pubmed搜尋結果之篇數

一、中風

1. stroke-146213 :包含肺部疾病、心臟疾病與新生兒之腦傷與腦部缺陷

(1) ischemic stroke-37088

(2) acute stroke-146213

(3) stroke rehabilitation-11498

(4) stroke prevention-19199

(5) therapy stroke-73961

2. CVA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event) – 148148 /2122

3. ICH (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38995

4. Cerebral hemorrhage -37876

5. Cerebral ischemia/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 81058/ 19499

6. Intra-arterial cerebral thrombolysis -427

7.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26986

主要關鍵詞彙:strokehemorrhageinfarctioncerebral edemaischemic

thrombolicthrobolysiscerebrovascular

其他相關詞彙:aneurysmal(動脈瘤)aneurysmcraniectomy

二、生活品質:

1. Quality of life-134295

2. Satisfaction of life/ life satisfaction -16573

3. life AND health -151425

4. life AND satisfy -420

5. life AND satisfaction -16573

6. FIFE -2757 資料內容不一定與FIFE無關

相關字:follow-upoutcome perceptionlongitudinal viewcoping process

三、中風+生活品質:有時會搜尋到與心臟疾病相關的資料

1. Stroke + quality of life -2714

2. Stroke + satisfaction of life 229

3. CVA + QOL -2764

4. CVE+QOL -32

5. CVA+QOL -32

6. CVE+AOF -2

7. ICH+QOL - 185

8. ICH+SOL-6

9. Cerebral hemorrhage +QOL -175

10. Cerebral hemorrhage +SOL -4

11. Cerebral ischemia/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 QOL - 365/111

12. Cerebral ischemia/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 SOL -15/4

13. Intra-arterial cerebral thrombolysis + QOL -2

14. Intra-arterial cerebral thrombolysis +SOL -0

15.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QOL -406

16.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OL -31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期刊分享Integrating OT services in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 A look at the outcome

期刊閱讀:在幼稚園課程中實施的整合式職能治療服務

以下內容即使不是職能治療人員也大致上能看懂喔!
重點是在治療師與教師如何合作、在學校環境中時間該如何分配。

這是一篇出自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AJOT), March/ April 2009的文章。
離職前,應辦公室主管要求,要榨乾最後一滴油__再報一次期刊。
既然準備了,就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篇名:Integrating OT services in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 A look at the outcome
作者:Bazyk, Susan, Michaud, Paula, Goodman, Glenn, Papp, Paula, Hawkins, Edwina,
Welch, Margery A
研究目的:瞭解整合式職能治療(OT)介入對幼稚園學童精細動作與讀寫萌發
(emergent literacy)的成效。
讀寫萌發的定義:幼兒先學習以表情、手勢與人溝通,在學習用說話、讀寫與人溝通想法。
而這個過程是在環境中逐漸萌發的。這個過程,就稱作讀寫萌發。
研究方法
參與者:3 名小兒職能治療師 & 3名幼稚園教師(施測者間效度達 .95)
受試者:來自城內市區兩所幼稚園有/無障礙的學生共37名,年齡60-83個月(平均71.5個月),
共12名有障礙的學童,一班兩位,且有接受所需之各項醫療服務。

方法
1.評估
2.課程內容(主題式教學):含讀寫、數學、科學與社會學習→融合IEP的目標
3.OT服務:2 days/ wk 於教室,為期七個月
直接治療:團體治療與個別治療
間接治療:課程討論、教室觀察、參與親師與其他服務人員的討論、準備活動
結果:無論是否有障礙的學生,在兩項精細動作與三項讀寫萌發的評估當中,都有顯著的進步。









78%的直接治療採團療模式,其中又有一半搭配其他的輔助治療。



團療是混合有、無障礙的孩童一起,而且不論有無遲緩的孩童與各項表現都有顯著進步。

精細動作的速度改變指標值

nVisual-motor : 4

nGrasping : 9.5

nVMI: 2.3



討論:

1.學童的進步是由於治療的成效或者成長?

→可以速率改變指標值(Proportional Change Index,簡稱PCI)確認。







nPCI=1.00 介入期間的發展速率和前測發展速率相同(即 IR=DRP),並無增進

nPCI>1.00 幼兒介入期間的發展速率先前快

nPCI<1.00 幼兒介入期間的發展速率先前慢

而本篇研究結果,PCI多大於1


2.本實驗無對照組,但可由PCI確認成果。

3.n臨界值的學生進步甚多 →是否應該推廣臨界值之補救治療?


-提供臨界值的學生preidentification services (National Rehabilitation Association,2002)

-早年的短期介入,預防未來的長期治療



4.間接治療時數遠大於直接治療時數(64% vs. 36 %):時間多花在與教師討論以及教育教師可勝任

治療計畫 →不易被保險制度接受


充分的討論與計畫,可避免整合式治療服務看起來只像是「在教室治療」



5.時間分配:間接> 直接、團療>個療


6. 優點:遲緩的學生可向無遲緩的學生學習,臨界值的學生亦可得到早期療育。
限制:對照組或隨機取樣、不易確認何種參考架構最有效

結論

1.系統性的測量有助於訂定治療計畫與模式
2. 教師對治療成效極富影響力
3. 發展共享參考模式極為重要
4. 整合式OT服務對臨界值學生大有幫助
5. 融合教師、合作的計畫與入班介入使OT可自然地提供專業資訊(discipline-specific information與教師專業所未發現但孩子需要的介入技巧
-----------------------------------------------------------------------------------
虛線以下為本篇精華
☆入班治療師所具備之條件:
1.熟知特殊教室所採用的課程
2.瞭解學校的環境對學童能力的限制
3.發展相關治療策略
4.瞭解教師的教學觀
有意義的書寫 vs.書寫練習(加強printing skill)
整合式OT服務≠在教室治療
促進教師與治療師關係的策略
1.學習特殊的教室文化:教師的偏好、確認每位教師心中所認定的優先順序、對孩子個別需求的認定、把班級當成一個整體。 Ex.不同主題的分開使用或合併於一堂課呈現。
2.提供In-service給教師和志工
3.善用教室器材以促進FM與書寫活動
4.慎選加強個別學生能力的治療器材,最好可在教室中取得。
5.每週與教師和其他團體成員討論
6 .花時間在跨專業介入上,ex. 與音樂、美術整合為Co-led groups


最終目的

n使教師可勝任治療師訂定的治療計畫
n直接治療→間接治療
n高控制→低控制

---------------------------------------------------------------------------------------------------------------------------------------------------



個人疑問:
1.不論有無遲緩皆接受練習,有無過度訓練之嫌?
2.訓練成效可維持多久?
3.PCI值是否只適用於標準化評估工具?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980821會議紀錄

1.寄信給老師確認何時會談關於兩篇新的文獻
2.練習使用Pub Med與 Medline搜尋
(1)「中風」所使用的名詞
(2)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3)中風+QL
3.找出文獻中看不懂的段落,並與老師討論
4.思考FIFE的重要性何在

搜尋文獻的能力是最基礎的能力
現在要提升的能力:搜尋技巧的學習、快速的閱讀、
找出文獻中的重點(不一定需要整篇看完)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網誌編排功能提問

請問有人知道Google的部落格要如何使用首行縮排嗎?
以及按Enter換行的時候,可以不要多空一行出來呢?

因為剛才要讓文章的內容清楚了然,就像在編輯word一樣,
做了縮排和換行,結果一預覽,發現每一行都靠左對齊到最前面了!
不但白費了編輯的時間,也讓版面看起來很混亂。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怎麼調整內文編排的方式呢?
懇請不吝賜教。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文獻閱讀的提問


粗體字的部分為文獻名稱,

數字標號的部分為閱讀後的提問。

越看越覺得可以發展的部分還很多。


以往報告期刊,最不喜歡看到結論的地方寫著:

尚無法確認研究結果是否皆然,仍待進一步研究。

這或許是最保守(保險)的寫法,但總是讓人感到自打嘴巴!

好像前面說了那麼多,也只是個人推測。

不過科學的發展,本來就是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所以,還是耐著性子把「落落常」的期刊看完吧!


註一、PRO: patient-report outcomes

CAT:computer-adaptive testing

註二、個案主觀感受的結果測量範圍極大,未來研究暫時以FIFE(個案的感受、

對疾病的認知、身體功能、對預後的期待)為主題。

註三、Happy birthday to me :)


PRO in cancer: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nd policy initiatives
1.RPO需要長期收案才能準確嗎?或者建立一定的信任關係之後才能施測?
2.何謂preference-base與nonpreference-nase?
3.PRO的項目這麼多,如何讓測驗又快又準?資料庫是否需要非常龐大?

Tell me about yourself: The patient-centered interview
1.PRO除了反應個案的狀況,能否提供醫療人員修正自己態度的建議?
2.不知道如何回應個案較為激動的情緒或內心的坦露時,應該怎麼辦?
3.PRO除了個案自評的部分,是否也可提供醫療人員相對應的測驗,

作為雙方認知程度的對照?

Fast fact concept : Pacient-centered interviewing: Understanding the illness experience
1.感受、對疾病的認知、身體功能、對疾病與醫療的期待這四者是否相互影響?

程度為何?
2.身體功能尚可但其他三者偏向負向者,是否應搭配心理OT與諮商輔導的介入?
3.各種疾病病程不同,個案對疾病的概念與認知便多所不同。

製作量表是否會變得過於瑣碎?
4.CAT是否會像心理測驗一樣,不同的答案,下一題就會連結到不同的內容,

最後再計分?

病人為中心的倫理思維
1.之所以有倫理的問題,表示陷入兩難。若病人認為好的,

就醫療的角度不認為是好的。
或者醫療人員認為個案及其家屬應更積極地治療才是比較好的,

但個案並不這麼認為,
則應如何判定?PRO在此時又應以哪些項目來界定分數?
2.PRO是否只適用於重症與慢性病患?
3.資源的瓶頸與FIFE有何關連?
4.PRO如何促進預防醫學之發展?
5.PRO如何促進醫療團隊的整合?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學號與學生證

前幾天去接妹妹放學,
偶然發現她們制服上繡的學號竟比自己就讀國中時少了一碼。
照理來說,應該只增不減,怎麼會倒過來了呢?

學號對現在的學生而言,不知道還有多少意義?
一直到現在,都還熟記從國小至今的所有學號以及解讀方式。
例如:國小學號 78237。
就表示是民國七十八年入學,班級是乙班(共有甲乙丙三班,以123編號),
班上座號是37。
標示有學號的名牌,必須在更換制服的時候拆下來,
重新縫在新的制服和體育服上。若是穿便服,用名牌套別著即可。
在學校如果違規,就會被糾察記下學號,送交訓導處。
所以也看過發現自己可能違規被記的同學,遮著學號狂奔的景象!

大學學號就長多了,共有九碼,不但有數字,還有英文。
因為要區別不同學院、學系,又有班上座號、防偽碼(流水號?),相當精細。
不過千萬別嫌麻煩,因為它時時用得上。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呢?
包括學校信箱、所有在學校登錄的使用者名稱、成績公佈(有時是看密碼)的排序、抽宿舍的登記等等,學號都是必填欄位。
甚至有些老師很奇妙,總是先記住學生的編號,才記住名字。
就連發作業(病歷)或討論事情,都會說:「S11,等一下到辦公室來!」
讓人忍不住想起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的名句:「謝謝你,9527」
不過學號記不起來也沒關係,還有學生證可以靠!

現在有些學校採用「數位學生證」,結合了學生證、圖書館借書證、
宿舍門禁卡、提款卡、悠遊卡的功能,常用功能一卡通,
但若丟了學生證可就有得煩惱了!
至於高中學生證大概只有在消費打折時才能發揮顯著的作用,
國中學生證則是為了有髮禁的年代留下樸拙的證明,
國小學生證,是可以借完整套《亞森‧羅蘋》的工具!
然而目前還留著的,只有那張印有大榕樹與穿著小綠綠制服的大頭照的大學學生證。
那是青春恣意過的象徵,也是價值觀重新培養的印記吧!

脫離了學生證與學號,大概就真的離開生命中的黃金歲月了!
於是,每次看見有人享有使用學生證的福利,
總忍不住在心中感嘆:當學生真好!

註一、有些擁有學生證的人,其實是希望快點告別有學生證的日子!
簡直就像是圍城裡外的矛盾情節。
註二、明天該post一些與學術相關的文章了!

團隊的力量

終於結束暑假的所有研習課程,
講身心俱疲好像這兩個月沒有收穫,
其實並不是的,
只是漸漸可以理解古人為何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的感慨,
並不需要二十年,大概每隔三年,
就會覺得大學生的想法有很明顯的差異。

所有研習裡面,當然不乏孜孜矻矻、認真吸收的好孩子,
也有許多不知百姓疾苦、只知道使用昂貴物品的「水水」。
才要升大一,一支手機的價錢就超過我十年來所有手機價錢的加總!(i touch)
吃喝玩樂的花費絕不手軟,只要看到文字或需要動腦筋就自動當機,
這就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嗎?

所幸,研習活動中還有其他輔導學長一同協助,
才讓活動順利結束。
他們的存在與身為輔導老師的我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由此可知:要成就一件大事,還是要靠團體的力量才能辦得好。
不只是暑期研習,所有事業應該都是如此吧!
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有所作為但是又不失敦厚的人。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碩一的行事曆

時間表
98/8/16~ 更新部落格至少2-3次/週
98/8/20 交書面問題
98/8/21 暫訂7:00 P.M. meeting
98/8/21-9/2 選課(必修+一學年的獨立研究、統計)、註冊
98/9/10 報到 (開始每天投入8-10小時、聽半小時、朗讀半小時並錄音
英文)
98/9/14~ 獨立研究:精讀與彙整六篇文章的重點概念
99/1 決定碩論題目
99/4 投稿彙整的結果
99/6 海報報告投稿彙整結果
99/12 決定是否用英文寫論文、確定要用的重點

英文訓練計畫
6-10 hrs/wks (週六日多投入一些)
1.整理手邊有多少空英的CD和書本、題材、時間→帶到台北。
溫故而知新,熟悉常用字彙。
2.每週繳交半小時錄音檔,存至共用資料夾。
3.附上文字部分。

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才能持續而長久!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開始讀文獻了

還沒正式註冊入學,就開始讀文獻了!
好像又回到大學時做專題報告的感覺,
身邊充斥著英文文獻,唯一的中文,只有網路版的顏氏美語英漢字典。
不只在房間讀,還隨身攜帶著在所有需要等待的時候閱讀。
最初閱讀英文文獻時,偶而會因會周遭的人投來欽佩的眼光而浮起微微的虛榮,
但是隨著需要深入的層次進展,越發覺得會看英文沒什麼了不起,
這只是醫學院學生的本分。
就如同廚藝學校的學生聽得懂(看得懂)義大利文、中文所的學生看得懂日文、
音樂所的學生看得懂拉丁文與義大利文(更厲害,兩種外語)一樣稀鬆平常。

目前中文的閱讀速度仍遠勝於英文,統整能力亦然。
希望英文的閱讀與統整能力可透過持續的閱讀有所提升,
也希望能夠藉著遍覽優秀的文獻而開闊自己的眼界與視野,
做出對人類有貢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