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報告的功力:學習成效的呈現

這週的情緒障礙課程共有五位同學報告,剛好五位都處於不同的學習歷程,
也反映出不同學習歷程的學生在報告功力上的差異。
以下為簡單的觀察記錄。

大四學生:以一本書為主要參考資料,但報告主題(或對主題的正反意見)不易凸顯、資料蒐集較零散。看起來只有對主題的興趣,但沒有對主題的深入瞭解。

碩一:有找出幾篇主要文獻。報告時針對文獻做發揮,較少彙整其他研究結果、多照著投影片唸。看起來不怎麼想做這個研究。

碩二:內容較有深度,有時可以用清楚的圖示說明概念,有時還是會陷入一堆文獻中不知所云或照著投影片唸。對報告內容滿熟悉的。

博一:內容架構有條理(偶而陷入亂流)、且可以找出此研究特別之處,並提出未來可努力的方向。對此主題的研究持樂觀態度。

博士後研究:講述清楚、投影片簡單明瞭、對報告內容有高度興趣。

然而,看別人的報告容易,看自己的報告並修正錯誤並不容易,
還是需要別人提供建議,並修正之前的報告失誤。
因此,歡迎聽了我報告的人,盡量多給建議。

此外,此次觀察也發現:報告者對於報告主題的熟悉、喜好(熱誠)程度,
都會影響報告的風格與氣氛,不可不慎。

後記:看到各年級的程度差異,讓我對未來的自己有些期待 :)

4 則留言:

  1. 這些還是 beginners 的階層,
    post professor 更有趣了。

    回覆刪除
  2. 聽您這麼說,還滿好奇post professor的報告會是什麼樣子呢?

    回覆刪除
  3. 補上昨天的討論:
    Post professor是指升上助理教授之後或是升上教授之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