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Medline搜尋策略測試新發現

今天與佳苓學姐討論: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很像的搜尋策略,
找到的資料篇數有大幅度差異?

討論時,共比較了
1.exp stroke/
2.stroke/
3.stroke/+stroke下所包含的所有MeSH term (此過程必須手動加總)
4.stroke.tw
5.stroke/ or stroke 下所包含的所有MeSH term

比較後,各搜尋策略所得到的數量排序如下:
5 > 3 ≧ 1 > 2
4 > 2

推測原因
5>3  因為stroke/以及stroke/下層的 MeSH term不只被分類在一個MeSH tree下,因此搜尋結果可能會包含多個MeSH tree,因此搜尋數量會大於只包含stroke/與其下層的MeSH term的搜尋結果。
3 > 1 因為有時候同一篇文章被分類在兩個MeSH term下,手動加總時會重複計算包含兩個與stroke/相關的MeSH term的文章,因此搜尋數量大於 exp stroke/ 。
1 > 2 因為exp stroke/包含stroke/與該MeSH tree 下方所有MeSH term的搜尋結果,所以搜尋數量大於僅搜尋stroke/單一層搜尋的結果。
4 > 2 stroke.tw.是指搜尋標題與摘要有出現"stroke"的文章,因此不管是不是討論中風,都會收錄進來。所以,如果希望搜尋結果比較精準,最好使用MeSH term。

後記:
感謝老師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比較搜尋策略的異同。
也感謝佳苓學姐在百忙中抽空,分享搜尋策略的測試心得與推測結果。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重複練習的意義:切磋琢磨

昨天交出第三版心理計量特性期末考的資料分析作業,再次經歷絞盡腦汁的歷程。
其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解釋數據__數據的意義、引申、未來修改/研究的方向,以及臨床應用。
總覺得解釋了之後,還是不踏實。
因為只在文字、資料上打轉,卻沒有看到它的真實效益。
可能,研究所帶來的真實效益,遠比我們想像的小?
或者是:研究就像動物的脊椎骨,每個脊關節的活動度都很小,
但是當脊椎骨是一整串一起作用時,就會發現前俯後仰、左右側彎等明顯的動作。

此外,也可能是自己的理解程度有限,表達能力也有限,
因此無法凸顯研究的價值。
對於這個情形,只能要求自己不斷練習、釐清原本不懂的概念,
像在雕琢玉石一樣,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持續投入,總是會看到玉石透出的微微光芒......

自問自答的學習方式

最近發現自己面對文章或概念不清楚的時候,總是自問自答。
如果想出答案,就會覺得這個問題好像不用再問了!
可是,有時候無法肯定答案,卻又覺得應該會得到某個答案,
與其他人討論之後得到的答案也是如此的時候,
就會猶豫到底要不要請教高手。

因為如果問的是不重要的小事,就像浪費了彼此的時間。
不過,反過來想,如果問的是關鍵,對於學習則大有幫助。
而且,如果發現之前在意的並不是大問題,或是掌握錯方向,
不就可以安心,或當作思考邏輯的修正了嗎?

所以,下次還是試著把自己的回答表達清楚,再跟高手請教吧!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學習方式的演進

前幾天,碩班學妹詢問了一些文獻搜尋的問題,像是:
「為什麼我不可以直接用google搜尋文獻就好?google也常找到很專業、很相關的文獻啊?」
「為什麼我用medline總是找到一堆不相關的文獻?這麼多摘要我怎麼看得完?」
「為什麼用medline的搜尋策略找到的文獻和google幾乎沒有重複啊?」
「為什麼有些很相關的期刊文獻google有找到,medline沒有找到呢?」

快速看了她的搜尋策略,發現她用的是多數人常用的「關鍵字搜尋法」,
而且有些單字拼得怪怪的,
所以搜尋結果不是很令人滿意。

回想自己過去搜尋文獻,也只用關鍵字搜尋,因此必須要過濾很多不相關的文獻。
然而,自從開始設計搜尋策略,就開始進入精準性與敏感性的拉鋸。
不過,當自己能夠較有效率地找到合用的文獻時,
總是很感謝發明資料庫、設計搜尋字串的前輩。
讓我在電腦前就可以決定/下載要讀的文獻。

希望自己的研究,也能造福未來的人們!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本學期研究時間分配

扣除上課、課程準備的時間,預計一週有9小時可投入研究。
海洛因個案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研究時程需再重新確認。

研究主題
優先順序/
一週投入時間
本學期預計成果
備註
FIFE量表修改與中風知識
1/ 2+1 hrs
持續整理中風知識文獻
3月底前完成修改與測試(至少5人)
規劃系列研究(驗證現有工具之信效度、再考慮是否發展新量表、若發展新量表,亦需驗證新量表之心理計量特性、發展後之應用)
Tammy驗證教育成果的工具
4月起投入中風知識研究
OT知識
2/ 2*1.5hrs
2/25前將網路版問卷修改好
3/18之前收集5-8位非專家與5位專家的修改建議*
3/25前修改第一次
5/1完成尋求建議與修改三次
6/550位臨床個案施測、進行項目分析
1.專家找同學、之前的同事或學長姐、非專家可找系上學弟妹或非本科系的人
2.製作研究流程圖
3.尋求宇祐的建議
4.請邱亭協助測試與修改
海洛因心理計量特性驗證
3 / 2*1.5hrs
2/28 選定主題、分析資料、找到相似度50%以上的參考文獻
3/14前再次分析數據
3/28
前撰寫結果之初稿
4/10前繳交研究方法、結果之修改
4/25前次內容之修改+討論、結論
5/9前次內容之修改+前言
5/20前整體修改
5/31前投稿
記錄選擇題目的原因、將初步資料分析的結果製作成表格(可找合適的文獻參考其格式)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學如不及

回顧學期剛結束之初,列了一些寒假作業,
但是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冒出來,而且截止期限比其他預定要做的事更早,
就不知不覺(有時候是有知有覺)地把期限不那麼急的事情往後擠,
以致於目前必須要在寒假之前完成的作業還有一篇海洛因文獻彙整、一篇心理計量文獻彙整、FIFE系列研究規劃、海洛因資料初步分析、整理十分鐘英文學習困難與心得研究比重分配(註)!

而事情作不完的焦慮想必已深入潛意識,
使得昨夜夢到自己帶回家的心理計量特性的紫皮書、陳為堅老師的新書、和Advanced Studio Classroom莫名其妙被搶走了!
在夢裡,我一直想盡辦法要找回那些書,擔心寫不了作業。
一覺醒來,發覺是夢,書還好好的在包包裡,才鬆了一口氣。
想不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感受竟如此真實。

這兩天,就當作開學前的奮鬥吧!

註、原本還預計要在寒假期間預習下學期的課程,但很顯然無法達成了!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正向思考的力量__安心

最近,既定行程一直被突發事件打亂和延後,
待辦事項一件件往後挪,卻還是有不得再延的期限。
所幸,一切都有終止的一刻!

藉由和緩的音樂,讓自己的信念保持在:把事情排定,
耐心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完成,然後靜靜地享受事情完成的喜悅,
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而事情也如所願的,一件件完成了!
正向思考,果然是很重要的。

註、延後既定行程的原因需要好好探討:是因為自己時間分配不當或規劃錯誤?執行效率太低?卡在某一件事情上太久?或者突發事件非常緊急,非插隊不可?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2011/2/16會談記錄-中風知識、OT知識、海洛因憂鬱量表、心理計量課程之進度

I.        中風知識教育套件使用心得
對於中風知識教育套件的建議已如上一篇部落格所列。最特別的發現為:此教育套件之中風知識有1/3以上著重於個案返回原本生活的調適與可使用之資源,不同於之前預想的「中風危險因子」與「中風徵兆」。可能與社會文化差異有關。此外,不知中風知識在推行上是否可行?
老師的建議
1.    由於澳洲雇用人力的花費約為臺灣的三倍,因此聘請看護的風氣不如臺灣盛行。這也是成本效益的問題。
2.    為尊重版權,若此版本的中風知識與未來要發展的中風知識有高度相關,可考慮購買。報帳問題可詢問玉雲姐。
3.    學術研究為較理想的情境,實務上必須有很多優點才能推行。難度較高。因此應想清楚目前的研究層級與研究方法。

stroke education package讀後感

整體而言,內容詳盡,且包含所有的中風知識面向。

使用心得
1.對於OT的描述,可作為OT知識的參考。
2.若能長期追蹤個案的復發率,則為更有力的支持。
3.雖然包含所有中風知識面向,但以回歸原本生活為主要著力點。與之前預計的各面向(中風的危險因子、症狀/特徵、處理方式/醫療介入、預後、病後的健康維持)比重分配較不同。但也可列入未來發展中文版教材及問卷的參考。

建議
1.是否有相關問卷,作為中風知識教育結果之搭配?
2.或許可以用影片搭配教材之使用。
3.建議增加圖是,以利理解。
4.建議可於教材中增加超連結,使內容可以快速得到。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開學前的收心

昨日由陽光猶存的中部北上,與別離多日的陰雨與寒風重逢,
彷彿從一個夢走入另一個夢一般地不真實。
可能離自己比較遠,或是不常出現的,就是夢吧!

今天全國高中職以下學生開學,下週則是多數大學開學,
教育新聞也增加不少「開學前收心」的訊息。
對我而言,踏進辦公室,就是收心了!
因為作息時間沒有大幅度的改變,
再加上行程已經排定,待辦事項累積至15項,甚至持續增加。
因此,擦好書桌,把計畫排定,致力完成所有待辦事項,
就是我的收心操!

2/10病中偶感

上週四突然身體不適,雖然想把預計的進度完成,
可惜閱讀理解與思考反應速度如龜,
功力大減。
儘管持續工作,但效率甚差。
所幸兩日後大致痊癒。

在思緒如一鍋黏粥時,心裡仍蹦出一個想法:英雄最怕病來磨!
平時再怎麼無所顧慮,一旦身體不舒服,許多事不免耽擱。

所以,研究生還是要以健康為先,
早睡早起多運動,才有清楚的頭腦可以思考啊!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思考邏輯的挑戰-編制問卷題目

這一兩周與學妹討論OT知識的題目,發現我們有時候會寫一些覺得好像跟病人很相關,
卻跟OT知識沒有非常相關的題目。
例如:我覺得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會跟職能老師說。
這個題目的目的比較像在確認個案對於自身安全的維護,
和是否接受職能治療沒有太大的關係。

在逐一討論、分析這些題目之後,
竟發現有許多題目總是有看似問A,實是問B、C、D的狀況。
清楚的邏輯,果然要花時間與耐性培養啊!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撰寫實證型論文的流程-第二版

Portney, Leslie Gross, & Watkins, Mary P. (2009). Foundations of clinical research : applications to practic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Prentice Hall.
p.24

上圖是自己依照過去上課經驗規劃的研究流程,
下圖是方法學課本提供的流程。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一個關於中風知識的新想法

雖然目前的研究主題先以發展OT知識為主,
但中風知識也是未來FIFE問卷的一部份,因此先把一些想法記錄下來,留待日後使用。

日前看到學妹提議在問卷設計之初,詢問受測者所認知的題目困難程度。
想起老師的ADL問卷也有「個案自覺困難程度」的項目,
因此覺得可以考慮在中風知識問卷最後加上:自覺執行中風知識的困難程度,
藉以釐清個案實行良好生活習慣的難處與意願。
例如:個案瞭解不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可能導致中風發生。
但不想要長期服藥、受藥物控制,因此服藥習慣不規律。

或是當個案強烈頭痛、暈眩時,並不想打119、叫救護車,
只想在家睡覺休息,卻因此錯過注射清除血栓藥劑的時間。
因為他覺得上醫院很麻煩、花費高、睡一覺應該就會好了!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2011/1/31會談記錄-FIFE、OT知識、海洛因研究參考文獻

關於上次討論的FIFE-自己的想法
1.          中風知識與OT知識都是FIFE的一部份,前者為Idea的部分,後者是Expectation的基礎。個人認為FIFE問卷的研究可以由此著手。
2.          上次老師提到的交換學生建議很有趣,因此希望如之前預計的行程,先發展OT知識的問卷並測試,博三的時候到昆士蘭大學學習中風知識問卷與教材發展。
    老師的建議:
1.          應規劃FIFE一系列的論文主題與完成時間,由淺至深,逐步達成畢業標準
2.          申請千里馬計畫的條件宜及早準備,例如:英文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