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OT學會研討會海報:中風病人與家屬瞭解職能治療嗎?1130更新

考量海報內容應該精簡為上,又擔心使用知名卡通的人物圖片會有版權的問題,
因此把海報修改如下。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OT學會研討會海報:中風病人與家屬瞭解職能治療嗎?

以下海報是這週日要到高醫參加研討會的海報內容。
結果的部分應該有符合「有趣的圖」的要求吧?

目前的問題如下:
1.目前的文字內容似乎過多,是否應刪除次要目的的內容?
2.研究流程對工具的描述、結果對受訪者人口學資料與分數應該寫到多詳細?
3.海報是否需要附上討論與結論?(我上次的海報沒有討論與結論)
4.尚未確定的假設和推測是不是應該寫得更少一點?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個人化論文寫作檢覈表

以下論文寫作檢覈表是以老師設計的「科學論文(報告)編修檢覈表」為基礎,
增列自己常犯的錯誤(彙整本部落格中所有論文撰寫的留意事項)、合併可以一併檢查的項目、刪除自己較少遭遇的狀況(很少數)修改而成的論文寫作檢覈表。
希望透過檢覈表可以提醒自己寫作應留意的事項,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也可提升討論及修改效率。
歡迎大家提出修改建議或是複製使用。
類別
內容
檢覈
題目
題目明確
y/n
題目
題目完整
y/n
整體/結構
標題明確
y/n
整體/結構
標題完整
y/n
整體/結構
標題之順序合乎邏輯或慣例
y/n
整體/結構
次標題明確
y/n
整體/結構
次標題完整(但不會與段落搞混)
y/n
整體/結構
次標題之順序合乎邏輯
y/n
段落/前言
正反陳述為何需要從事此研究(交代基本理由)
y/n
段落/前言
說明研究價值(此研究可解決哪些問題?或確認哪些事情?
y/n
段落/資料分析
與研究目的呼應
y/n
段落/結果
與研究目的呼應
y/n
段落/討論
與研究目的與主要結果呼應
y/n
段落/討論
解釋主要結果之臨床與學術意義
y/n
段落/討論
研究方法之缺失應列入研究限制
y/n
段落/討論
陳述完事實後要解釋其隱含意義
y/n
段落
主題句明顯
y/n
段落
僅有單一主旨
y/n
段落
句子間(句意)之連貫強
y/n
段落
句子間(句意)之因果推論應合理
y/n
段落
8-10行以內
y/n
段落
各段落內容不重複(不夾纏不清)
y/n
段落
同一概念一次交代完
y/n
段落
重點段落篇幅應該多一點、非重點段落篇幅應該少一點
y/n
段落
猜測的事寫少一點
y/n
段落
避免條列式的寫法
y/n
段落
若內容有步驟順序,應列出每個步驟的大意,再撰寫詳細內容
y/n
段落
每一段最後可以結尾句做簡單的結語,或在文意上告一段落
y/n
句子
語氣中肯/未誇大或過份肯定
y/n
句子
代名詞指稱明確
y/n
句子
專有名詞統一
y/n
句子
去錯別字
y/n
句子
簡潔/去口語字
y/n
句子/縮寫
中文(原文,縮寫)且之後使用縮寫
y/n
句子/標點
2行以內有句點或分號(;)
y/n
句子/標點
每行皆有標點
y/n
格式
參考文獻引用適當
y/n
格式
參考文獻格式正確
y/n
圖表
標題明確
y/n
單一語言呈現
y/n
表格應盡量完成(填滿),不要留太多空白
y/n
若非自製,需標示出處
y/n
留意圖本身的特質。例如:派圖本身有百分比的概念。
y/n
特別要求
務必參考作業、期刊、或老師之特定要求
y/n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論文寫作課程上課記錄-20111124-SK & OTK海報

背景(前言)的3個重點
(1)研究議題的重要性

(2)批判目前研究主題的不足
   i.正反面陳述研究主題的重要性:正反立論可加強研究價值與凸顯現有研究之不足。
     例一:OTK為何重要、中風個案和家屬的OTK低落又表示什麼意思、如果有教材與測驗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沒有教材、測驗又會如何。
     例二:發展電腦適性測驗與教材之意義何在?為什麼需要效率?現在為什麼做不到或做不好?
  ii.陳述目前臨床的瓶頸:不寫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與主題不相關。

(3)研究目的:解決前述批判/不足的方法

內容:為什麼需要效率、現在為什麼做不到或做不好?

◎總評:論述太過單面

本日金句:正反立論、解釋現象背後的意義與基本理由 (rationale),可使論文內容多元且深入。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做不完的定律

最近辦公室換新電腦,我在整理資料時挖出一些許久未看的舊檔案、舊連結,不由得回味再三。
最近最頻繁造訪的是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部落格,
每天一早都要從他的工作心得筆記中汲取一些能量,
鞭策自己學習。

今天早上看的是〈做不完的定律〉,
這篇開頭就說:如果事情做得完,表示你的公司有問題,應趁早換工作。
然而作者又表示熬夜把事情做完絕非良策。
作者認為掌握重點、善用80/20法則來規劃事情的處理順序與花費時間,才是最佳因應之道。
如果已經做到掌握重點、善用80/20法則,仍無法把事情做完做好,則應盡快與上級溝通。
總之,若不能及早認知「做不完的定律」、妥善應對,下場堪虞。

看到這一篇好像看到另一位老師在說話 @@
但是想必是善於管理時間者的共同心得吧!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SK& OTK海報更新2011/11/24

以下為目前修改之SK與OTK海報。
之前與老師討論時,老師建議先以中風族群為主,其他族群可列入未來研究規劃(圖一)。
但是個人覺得只針對中風個案所研發的OTK似乎有點怪,所以保留了原版本(圖二)。
兩個版本差異以紅字標出。


圖一、中風族群之SK與OTK海報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描述性文章的撰寫要點-OTK論文修改筆記

以下內容為與老師討論OTK論文時,老師提供的修改建議。
多數內容是針對描述性文章的修改建議,
自己覺得很實用,而且以後可能會常遇到類似的情形,因此記錄下來提醒自己,也與大家分享。

文章
段落
修改前
修改後
原因
資料
分析
若受訪者之特性變項與OTK分數呈現顯著關聯,再以多變量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以控制共變項之影響。
於前一段補上:影響OTK程度的因子驗證,先以單變項分析(univariate analysis)之。……
使文章前後有對照
受訪者特性
受訪者特性變項
以「統計學常用的名詞」描述分析方式,讀者較容易掌握分析方式,後文也比較容易說明結果
結果
ABOTK分數(分別為5.9與6.6分)皆低於標準(7分)。
A的OTK分數為5.9分,B為6.6分,二者皆低於標準(7分)。
使語句清楚易讀
p=0.03 (由0.025四捨五入)
p=0.025
p值一律呈現小數點後三位
由於AB有顯著關連,因此研究者控制A,使BC的影響可與A造成的影響作區隔
研究者先控制A,再分析BC之關連
使語句精簡
複迴歸分析之結果顯示……
以複迴歸分析控制A變項後顯示:……
若複迴歸的功能為控制特定變項之影響,則應寫出該特定變項,使語句內容完整
結果顯示:A造成B改變
AB呈現顯著關連
相關係數並不涉及因果關係之推論
討論
結果發現ABC三個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3個:
(主要結果有ABC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有3
避免重複講過的內容
家屬比個案年輕且認知能力未受損,因此OTK程度較佳
(應檢驗個案與家屬之年紀確實有顯著差異、且個案之認知能力低於家屬,才可做此推論)
推論應合理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今天學到的事-撰寫結果與討論應留意的事

今天努力把要交出去的審查意見看完,確認沒有錯字、用字淺詞也沒有明顯的突兀之處之後寄給老師,
老師還是很神奇也很盡責地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幾項都會列入目前正在編寫的「我的文章檢核表」,讓自己的文章寫得更有品質。

1.當個案可明顯分類為兩種來源,結果應分別陳述:當個案明顯可分群而且在某方面的表現有顯著差異,除非有其他合理的解釋,否則結果以分開撰寫為佳。

2.重點分配原則:重要的段落應該佔多一點篇幅而且排在較前面。不重要的段落則相反。

3.在論文中應避免條列式的寫法:就算總共有三個論點,也應成一段文章的樣子。

4.猜測的事情盡量寫少一點:討論的部分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較不適合長篇大論說明自己的推測。

5.討論的第一段不需一次呈現所有的結果:討論的第一段應陳述重要發現。如果不是特別重要或讓人意外的結果,則可在後文提出。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論文寫作課程上課記錄-20111117

排版
1.應區隔標題與句子:各階段的主要任務改以標題呈現。因為一句話的份量不足以代表一個段落。

內容
1.德菲法三階段之任務切割不清:應區分第二階段所發展出的教材與第三階段所發展的教材差異為何。(目前之主要差異在於第二階段為純文字教材,第三階段為電腦化教材)

2.是否分別發展純文字教材初稿與多媒體教材:先發展純文字教材難度可能過高。建議再找相關文獻,重整電腦化教材之發展流程。

3.先架構後細節:第三階段支個步驟流程安排之邏輯性不強,需再統整。建議可找教材發展之相關專家請益。

4.電腦化教材仍須專家與個案協助:專家與個案皆可協助測試教材之實用性,因此應列入德菲法當中。

學習與寫作的困難

為了更快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改善,
以下列出昨天老師上課提的兩個問題,以及自己的答案。

Q.目前所遭遇學習與寫作的困難分別為何?

A.學習方面:
1.無法快速掌握整體概念、問出明確的問題
2.類化速度慢(概推能力不佳)
3.難以確定進展:覺得事情總是會不斷反覆,無法結束。
4.難以持之以恆
5.覺得自己總是怎麼做都做不好

寫作方面
1.難以自己發現問題,例如:邏輯不連貫、語意不清等。
2.時間有限,未能全面照應
3.素材與想像力不足

可能的解決方法
1.強迫自己依據檢核表,確認自己的作業是否符合全部要求。
2.所有的作業都請至少2人協助閱讀之後沒有問題才交出。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回覆審查信之月

在最近一個月中,我收到3封審查信件,
分別來自學會雜誌、中山IRB與學會研討會。

學會雜誌審核的內容是論文,因此需要回覆的內容較多。

IRB審核的是研究計畫、受試者同意書、申請書、收案申請書等相關文件,共14個檔案。
由於是外校申請,又是雙計畫主持人,審查時一切從嚴。
審查者提出的問題數與論文審查一位審稿者所提出的問題數一樣多。

學會研討會審查的內容是摘要,因此只有一個審查問題需要回覆:
「治療順從度與以個案為中心的協同合作概念不太一致。不知文中所指的OTK為何?」

這3封審查信件在同一個月之內出現雖然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但總是好事:表示我又有「作品」被別人看見,並且得到修改建議。
這些經驗將有助於未來論文撰寫的能力。
謝謝辛苦的審查委員 : )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SK& OTK海報更新2011/11/14

以下是今天更新的SK海報與OTK海報。

本次主要修改了3個部分:
1.圖一增加了全面評估、達成治療共識與提供OT實證結果,並修改為流程圖。

2.將德菲法與認知訪談的流程描述簡化,改以表格(表一)呈現SK與OTK之成員差異。希望可以減少重複說明相同概念的情形。

3.將SK排在OTK之前提出,以便與OTK做連結(得知中風→醫療介入→OT→預後)。

目前覺得有點困擾的問題有3個:
1.海報中並沒有特別介紹德菲法與認知訪談的最大特色,但版面已滿

2.圖一與圖二應該是整張海報最重要的圖,但整體而言,這兩張圖似乎並不突出。

3.有點看不出這張海報的重點在哪裡 > <

麻煩大家提供一些修改建議喔!謝謝。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20111110論文撰寫課堂筆記

討論段落:發展職能治療知識教材(第二階段的德菲法)

排版
1.應參考一般論文格式排版:論文中的「段落」、「次標題」排版應遵循一般論文的格式,例如:段落首行需縮排、次標題以短句呈現。以免使讀者感到困惑。

2.為每個步驟作簡單總結:由於步驟內容屬描述性文字,內容較長。讀者在閱讀時容易迷失此段焦點。因此可在每一步驟的最前面以短句總結此段重點,以利讀者掌握整體概念。

3.文中所有相同概念應採一模一樣的詞彙與句子表示:圖表與內文之三階段標示文字應相同,以便讀者對照研究流程。

內容
1.OTK教材之設計應具有吸引力:多媒體教材或互動式教材比純文字教材更具吸引力。

2.教材內容問卷調查表之題目修改:問卷第二題建議改為:「請問您是否覺得有遺漏重要的面向或有其他補充?如果有,煩請列出這些項目並提供合適的參考資料。」  

3.應補充介紹OT小組討論平台:目前文中以「網路」指稱專家小組的討論平台。然而讀者可能無法將網路與前文提到的網路討論平台連結。因此,此處應註明為「將問卷內容公告於專家小組網路討論平台,以便專家進行匿名討論。」  

4.對象指稱應明確:第二階段最末提及「當所有項目都被 20人閱讀過一次」,然而並未說明此20人是OT或是個案與家屬、各個循環的20人是否可以重複。因此應補充說明,以利讀者理解。

5.第二階段OT與個案及家屬的任務應有先後順序:第二階段先由研究者撰寫教材,由專家修改之後才交給個案與家屬閱讀。因此應有先後順序。較不適合以並列方式呈現(並列會讓讀者以為是同時進行)。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OTK & SK海報更新

我參考大家提供的海報修改建議之後,更新了OTK & SK海報的內容。

主要修改的內容有3項
1.金字塔圖增加一層:「受訪者因為瞭解預後以及佔可以做什麼」,以連接順從度與知識程度提升

2.將OTK與SK的發展流程分為兩段書寫(因為專家小組成員不同)

3.增加OTK架構圖,使結果更為具體

主要的疑問有2個
1.文字中雖有說明五個階段要如何進行,但沒有圖二的內容詳細。是否需要更仔細說明各階段的內容呢?

2.目前版面看起來左半邊彩色,右半邊黑白且篇幅較寬,視覺上好像不是很平衡。

再麻煩大家提供修改建議喔!謝謝。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修改論文訓練耐心

今天花了不少時間修改多變量作業的書面報告,
發現明明之前已經討論過2-3次的內容,撰寫出來的文字仍與之前討論的內容有些差距,
而且如果是讓別組的人來看我們的報告,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

不過,這也讓我有學習重新組織文字的機會。
看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段落,想到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天啊!難道我以前都寫這種東西讓老師改嗎?
老師真是宇宙超級無敵有耐心啊!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經驗學習:早期發現論文中的錯誤,及早更正

最近一週在修改OTK論文的審稿者意見的回覆信。
一開始覺得審稿者的提問有些難以招架,
因為OTK的參考文獻確實不多,問卷的設計只有驗證表面效度與內容效度。
而審稿者最在意的就是這兩個缺陷造成的後續問題。
所幸在多次與老師討論之後,回覆信終於寫得比較完整了!
然而,今天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之前以為沒有影響受訪者OTK分數的特性,竟然有一個會使受訪者的OTK分數有顯著差異,
而且這個特性(受訪者身份為個案或家屬)影響到後續的資料處理:是否可以將個案與家屬視為同一群人,合併進行分析。

在緊急與老師討論之後,老師建議以共變數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與迴歸分析控制受訪者身份的影響,
分析受訪者在不同類別變項的特性中(例如:性別、教育程度),平均分數是否有顯著差異。
或是將屬於連續變項的特性(年齡、中風後時間)放於多元迴歸式當中,迴歸係數是否顯著不等於0。

下午分析完ANCOVA與迴歸的結果發現:在控制受訪者身份的影響之下,
其他受訪者特性並不影響其OTK之得分。
因此論文中的結果可能不需要大幅改寫。
但是在資料分析、討論與結論的段落則須做修改。

由這次經驗讓我學習到未來在處理資料時需要更加小心,以免造成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