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OTK教材與問卷測試之流程規劃

以下是目前規劃的OTK教材與題目測試流程。流程包含二部分:一、教材與題目的配對確認。二、認知訪談(修改教材與問卷的措辭與內容)。完整的流程與認知訪談題目如下圖所示。

這週末我會先問看看家中的兩個高中生是否看得懂問卷、教材與訪談的題目,
修改之後,下週會到生理OT測試此流程是否可行、有沒有問到我想問的答案。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20120830會談記錄-OTK進度、學會投稿事宜、選課、研究計畫大綱

1. OTK論文的進度:
   (1)預計本週完成所有面向之題目撰寫。
   (2)教材與題庫應該邊寫邊測試。若不同意老師的建議,應提出來討論。
   (3)考慮如何於一次施測當中,達成認知訪談、教材與試題的配對。
        →認知訪談主要的目的是確認語意。若讀者所需能力太高就應修改內容。所以應有清楚的是用對象。建議可找國中生與高中生大量團體測試。
        →先找中風的個案測試,之後再找其它醫院的個案測試。
        →先找閱讀能力不錯的人做測試。


2.學會研討會投稿事宜
   (1)確定題目為 「以羅序分析驗證PHQ-9之信度與效度」。
   (2)論文重點:使用羅序分析的重點為何。
       
*確認目前是否有其它PHQ-9之羅序分析相關的文章。


3.本學期預計的選課:進階獨立研究一(1學分)、健康與疾病之調適(3學分)
*查無health literacy相關之課程

4.博士論文的研究計畫大綱:應該與老師澄清建議再做修改。
→前言應該引導至研究目的。
→目前的架構太細了!
→邏輯思考需加強。
→Proposal寫中文,投稿再改寫為英文。


5.確認九月欲開始撰寫之英文論文主題:視PHQ-9之分析結果而訂。若結果不錯,則寫成論文。

6.是否可擔任研究生助教:時數盡量能少就少,否則影響畢業時間。

總結:
應努力面對自己學習上的弱點,做很好的改善,成長的幅度才會可觀。若問題不處理掉,問題也不會消失。因此,應該及早確認自己困擾的問題,才不會來不及處理與補救。

*
不要被評論了還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遠離舒適圈:預計學會研討會要投稿的題目

今天與老師簡短討論了學會研討會要投稿的題目。
我原本認為手邊能夠發表的,大概只有OTK教材和試題。
但是老師給的建議是「想要茁壯,就自我挑戰吧!指導教授的職責就是磨練研究生。這也是你們繳學費的目的。」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被激起了一絲鬥志!
覺得自己確實要在學生時代多累積一些經驗與能力。

以下是我目前想到可以嘗試的題目:
1.以羅序分析驗證PHQ-9之信度與效度
2.以羅序分析驗證HADS之信度與效度
3.PHQ-9/HADS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內部一致性信度、建構效度、收斂效度、預測效度、反應性)

會想要寫題目1.和2.,是因為想練習寫IRT的文章。
會想寫題目3.,是因為自己還沒有真正使用過CFA和羅序分析,也沒有完整驗證一個量表的心理計量特性的經驗,
因此想練習。

最後,附上剛才想到的一段話鼓勵自己:
「雖然在某些領域上你已經有一些成果,但是遠離舒適圈,不斷接受新機會與新挑戰,仍然是必要的態度。」摘自遠離舒適圈

2012/8/28會談記錄-暑期研究計畫書撰寫注意事項

1.研究流程應再想清楚、寫清楚:
  (1)問卷發展流程與心理計量特性驗證流程應分別寫清楚。
  (2)預計要評量幾次、施測者間信度要怎麼算都應該,應考慮問卷的發展方向和用途而訂。

2.老師在意的事:
  (1)字句描述未能清楚明確。
  (2)未能發現遺漏了重要的事:架構、流程及語詞不清楚!


*我的困難:不太會拿捏到底要幫學弟改多少內容。
改太多就變成我寫了,而且好像太打擊他了!
若只給意見但沒有幫他改(修改給他看也有提供範例的意思),又擔心他會沒有明確的修改目標因而進度緩慢......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論文研究計畫大綱初稿


職能治療知識電腦化適性教育與適性測驗系統之發展

第一章   職能治療知識 (occupational therapy knowledge, OTK)與個案復原之相關機制
-
個案與家屬之OTK愈高,個案的治療參與度愈佳。
-
個案的參與度愈佳,其預後愈佳。
第二章   OTK之文獻回顧
-OT
的定義多元,尚無統一說法。
-OT
的服務領域甚廣,各領域之OT服務內容不盡相同,且目前尚無完整介紹OT的教材。
-
中風個案與SCI者之OTK偏低,顯示目前臨床之OTK教育不足,可能不利於個案之治療參與度。
第三章   電腦化適性教育與適性測驗系統之發展
-
德菲法 (Delphi Method):建立OTK架構與項目
-
認知訪談 (Cognitive interview):修改OTK教材與測驗題庫
-
教材與測驗題目配對
-
教材之電腦化設計
-
題庫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
第四章   研究目的與假設
研究目的:發展適用於OT個案與家屬之OTK電腦化適性教育與適性測驗系統。
預期貢獻:快速得知個案與家屬之OTK程度,並提供相對應之適性教育,以有效提升個案與家屬之OTK程度。
第五章   研究一(建立OTK架構、項目)
第六章   研究二(建立電腦化OTK教材內容與題庫)
第七章   研究三(驗證題目之心理計量特性)
第八章   研究四(驗證適性教育對於提升OTK程度之成效)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本週預計要跟老師討論的事情

1. OTK論文的進度:預計本週完成所有面向之題目撰寫。

2.學會研討會投稿事宜
   (1)確定題目為 「以德菲法發展職能治療知識教材」    (2)下週一完成欲投稿的摘要

3.本學期預計的選課:進階獨立研究一(1學分)、健康與疾病之調適(3學分)
*查無health literacy相關之課程

4.博士論文的研究計畫大綱:修改中。

5.確認九月欲開始撰寫之英文論文主題(以下為可能的題目,目前仍持續增列中)
(1)以羅序分析驗證HADS之心理計量特性
(2)比較HADS與PHQ-9二量表之心理計量特性

6.是否可擔任研究生助教。

復健參與度量表可能涵蓋的面向(2012/8/27更新)

最近在看復健參與度的文獻,發現有3個可以得到(或推想到)題目的參與度量表,
分別是Pittsburgh Rehabilit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 (PRPS)、Hopkins Rehabilitation Engagement Rating Scale (HRERS)和Rehabilitation Therapy Engagement Scale (RTES)。
我把三個量表的題目找出來分類之後,
歸納出三個種類:治療投入程度、正向情緒與對於治療成效的信念。

治療投入程度
個案可規律出席治療活動
個案會主動參與他的復健活動
個案的整體表現如何
個案的配合度如何
個案對於治療活動的完成度如何

正向情緒
個案需要鼓勵才能主動參與活動
個案對於治療活動抱持正向/負向的態度
個案對治療活動的興趣如何
個案參與復健的動機強弱程度為何
個案對於治療師的鼓勵的回應為何
個案是否對於復健抱持恆心與毅力

對於治療成效的信念
個案表示自己需要接受復健以及復健的好處
個案對於治療成效的預期為何

雖然我把題目分成這三類,
但是目前看到的兩篇論文都認為它們的量表 (HRERS和RTES)是單一面向的結構(PRPS只有一個項目),
因此復健參與度量表的因素結構究竟為何就要真正收案分析才知道了!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問題]自填量表與觀察量表的差異:以治療參與度量表為例

最近搜尋了一些治療參與度的量表,發現現有的參與度量表都是由治療師評分(觀察量表)。
但是參與度本身是與個案動機(主觀意願)很相關的概念,
為什麼會沒有個案自填的量表呢?
於是,我將兩種問卷填寫方式的優缺點整理如下。

目前我還沒有想到個案自填量表的無可取代的優點,只能和觀察量表互相比較。
如果大家有其它的想法,都歡迎提出來。謝謝。

問卷類型
優點
缺點
觀察量表
較不受個案認知能力影響
當治療師熟悉問卷後,可快速評估
無法完整反映個案內在情緒或動機
自填量表
較能反映個案內在情緒或動機

有社會期許的問題,個案可能不會誠實作答
不是用於認知能力受損的個案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20120821會談紀錄

1.部落格工作日誌中,OTK任務的呈現方式應有全面性:
  先做出呈現的方式再討論。 (目前做出2個版本)

2.下學期選課:預計選擇獨立研究、健康與疾病之調適(護理所/羅美芳老師/3學分)。
查詢health literacy相關課程。

3.暑期研究:自覺似乎給大二同學太多協助。又,大二同學表示找不到其它參與度量表。
→助教只需提供修改方向即可,無須幫學生全部改好。又,參與度量表應該有2-3個,再找找看。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OTK項目應視服務機構而有調整

今天把寫好的一些OTK教材拿去請教職業重建與輔具中心的OT,
發現目前列出來的部分項目是他們認為不太需要的。
例如:在職業重建與輔具中心的OT並不治療個案的生理或心理問題,
而是直接提供就業/輔具使用的諮詢與訓練。
因此沒有原本預計的常見治療器材、治療原理與手法等項目。

得知這件事,我有3個想法:
1.表示個案可以少收幾位了!
2.職能治療包含的內容很廣,在撰寫教材初期很需要其它領域的OT提供具體的業務描述,寫出來的內容才會接近真實狀況。
3.原本預計所有的服務機構都有相同的項目要介紹,但因應服務機構不同,應該略有增減,才能使教材更為實用。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Happy Birthday to me

A sunny day,
a lovely song,
a deep-touching book,
a bountiful dinner,
and a lot of sweet wishes
composed a nice birthday.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單項目 (single item)量表信效度是否不佳?

前幾天在部落格提到對於只有一個項目的問卷的疑慮,
而剛好老師提供了一篇文章與這個議題相關,因此簡單記錄作者對於此議題的看法。

信度
1.當所欲測量的構念 (construct)較為簡單時,使用單項目量表和使用多項目量表的信度差異不大。
2.以電腦化適性測驗的方式選題,即使題目很少也可以有良好的信度與精準度(精準估計受測者的能力)。

效度
即使單項目量表與多項目量表的分數達高度相關,兩者的效標效度(或與其它變項的相關)仍可能有很大差異。此外,單項目量表的施測結果可能大幅受到某些特定因素的影響,例如:性別、年齡。

結論:單項目量表與多項目量表分數是否等價則需進一步驗證,且依測量構念而有差異。

個人疑問:
1.文章中提到的criterion和criterion variable是指效標嗎?或是其他參考依據?
原文如下:Similar results for scores estimated from full length versus subsets of items are expected if the two are very highly correlated. But even if the longer and shorter variants of a measure are correlated at r=0.70, they can hav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correlations with a criterion.

It would have been informative if West et al.had reported the performance of all the items in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scales. In addition, they could have evaluated whether associations of individual items with the criterion variables vary b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nd age.

參考文獻:Hays, R. D., Reise, S., & Calderon, J. L. (2012). How Much Is Lost in Using Single Items?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問題]問卷的定義、發展出一個心理計量特性不佳的問卷怎麼辦?

問題一、問卷的定義
今天在找參與度相關的文獻,突然冒出一個問題:
只有一個題目,能不能算是問卷?
或者,只能稱做指標/量表 (index/ scale)?
另外,「只有一個題目」讓人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測量結果一定很不精準。
但是不精準不代表沒有人用或是不實用,至少Brunnstrom Stage到現在還是很多人使用。
因為它可以被快速施測,結果也可以用於快速與其它專業溝通。
只是好像沒有人說 Brunnstrom 問卷。
相關參考文獻已補充於下一篇文章中。

問題二、發展出一個心理計量特性不佳的問卷怎麼辦?

今天初步分析了FIFE問卷,發現所有面向的內部一致性  (  α  <  0 .60  )  、
部分項目的施測者間信度  (  Kappa  <  0.2   )  、
憂鬱情緒的收斂效度   (   r  =  0.21  ,   P  =  0.25   )不佳。
此外,由於部分題目有些選項都沒有人選,因此無法分析Kappa。
而且Idea和Feeling二個面向的部分題目彼此間為負相關(例如診斷與對預後的瞭解、沒有自信與疲倦),結果有點難解釋。

關於施測者間信度的部分,個人覺得採ICC的結果為佳。因為可以算得出來,而且結果還不錯  (   0.6   <   ICC   <   0.7   )
至於FIFE問卷目前的心理計量特性不佳要怎麼辦?
我目前能想到的就只有:繼續測試繼續修改。
不知道大家覺得呢?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問題]以多位施測者評估結果計算施測者間信度(已補上我的明確問題)

今天在看暑期研究彙整的文章,發現這篇文章的施測者間信度的研究設計很特殊。
施測者有8人,包括3位職能治療師(評量個案參與OT的情形)與5位物理治療師(評量個案參與PT的情形)。
因此結果可得到2個ICC數值:
一個是3位職能治療師「C3取2」兩兩評估的一致性,
另一個是5位職能治療師「C5取2」兩兩評估的一致性。

我一開始覺得用這麼多施測者評施測者間信度很奇怪,
但是後來想想:如果ICC選擇2-way random,就表示施測者是從「施測者庫」隨機挑選出來的,
所以用多位施測者應該也沒關係。

但是,仔細想想,還是有些地方不懂。
我的問題有3個
1. 如果有3位評分者,就讓所有個案都被這3位評分者評估一次,再計算3位評分者的施測者間信度,結果會不會比較準確或可信?
2. 施測者間評分結果的差異很大,會不會影響ICC的準確性?或只是反映在ICC數值變小而已?
3.計算ICC時,每個施測者被分配到的個案數需要很接近嗎?例如:有人評100人,有人評50人,也可以計算ICC嗎?
麻煩大家提供一些意見喔,謝謝。

以下為論文中說明施測者間信度的資料分析內容:
Interrater reliability was tested by having 2 therapists independently rate a given patient’s therapy session. This was done for 20 OT sessions and 25 PT sessions; a total of 3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and 5 physical therapists participated in this reliability testing. In all cases, each therapist in the pair was masked
to the other’s rating.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CCs) were calculated for both OT and PT ratings.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20120811會談記錄-我的瓶頸與盲點


I.       目前的盲點(此問題一再出現):
A做一件事情之後,其它事情都放在旁邊。
B.     發現問題的時候,傾向先檢討環境/別人,而非檢討自己。
問題背後的成因遠比想像中複雜。
II.     老師覺得幫不上忙的原因:同樣的問題一再出現。
A.     可能的解決方法
1.     找到鍥而不捨提醒我的人。
2.     當別人說出自己的盲點之後,積極確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多少?改進多少?
III.    當彙整OT30的文獻而拖延/排擠自己的主要任務的時候,應思考4件事
A.     喘不過氣的時候,怎麼沒有向老師反映?
B.     為什麼連提出來確認的能力與勇氣?連提出來講一講的能耐都沒有?有問題還不會反映,都已經博班了,連提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溝通的能耐有限,老師又能幫上什麼忙?
→可行的作法:
1.
跟老師確認完成時間?如果何時完成可不可以?
2.
應該跟老師說 這樣會影響其它的任務很多喔!(因為老師不知道學生有多少能耐、能做多少事)
C.     有那麼多機會可以反應,為什麼不說?很多管道與機會怎麼不用?
D.     為什麼沒有感覺到危機並且去處理?
如果無法概括承受,當然要及早提出問題。
如果已經造成事實,又沒有收拾的能耐,當然是每況愈下了!
表達不足或有問題都沒有關係,重點在於知道自己的瓶頸為何、有沒有改善、進步的能力。
IV.   總結:
A.     應考量自己的瓶頸,努力調整。
B.     有困難要及早反映:在時限之前,就應該知道做不出來。不可以努力到最後一刻才說做不到。
C.     應看看自己學習上的瓶頸與困難,這些東西有沒有徹底瞭解?
D.     應好好澄清、遇到事情要好好學習。(事先防範,事後學習。)
在同樣的坑跌倒兩次雖然可以怪別人沒把路鋪好,但是別忘了自己的責任(自己的瓶頸、自己的學習能力要靠自己去克服)。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從買手機體驗衛教方式不佳造成的結果(8/12更新)

上週末手機突然壞掉,螢幕一片黑暗,只剩下撥接功能(而且撥不一定成功)。
在確定送修完全不划算之後,決定買新的手機。

在網路上簡單查詢符合我的購買標準的手機功能與評價,並且詢問持有相似手機的使用者心得之後,
終於在今天放學後去購買手機。
由於自己對於智慧型手機的設計並不是很瞭解,
因此問了店員很多問題,
結果卻發現店員的解釋有時候有講等於沒有講,因為有太多專有名詞與背景知識了(以下以藍字標出),而且我猜有些知識其實他們並不很瞭解!

例一、
我:請問電池要怎麼保養?是要把電用完再充比較好,或是快沒電就充電比較好?
店員:這要看您用的電池是哪一種。如果是鋰電池的話......,如果是鎳電池的話.....
我:(那我的手機用的是哪一種電池?)
→個人覺得店員只要補充說明我的手機適用哪一種使用/保養方法即可。

例二、
我:請問手機的照相畫素要多少才夠?如果要沖洗出來,一般要多少畫素呢?
店員:畫素當然是越高越好。
我:(我也知道畫素越高畫面越漂亮啊!)
→如果店員知道確切的數據,可以直告訴我一般沖洗4*6的照片的畫素。
如果他不知道,可以直接告訴我不知道。

例三、
我:請問A手機和B手機的作業系統主要有什麼不同?
店員:A手機用的是Android系統,比較開放。B手機用的是跟iPhone一樣同步系統,比較封閉
我:比較開放是什麼意思?比較封閉是什麼意思?這兩個系統的差別就是開放和封閉嗎?
店員:開放就是可以當隨身碟用,封閉就是要用同步系統才能傳輸資料。
→其實店員只要說明兩個系統的2-3個主要差別即可。例如:開放與封閉(是否可以用傳輸線連接電腦)、可使用的應用程式數量與功能有差等。其餘太仔細的其實我也聽不懂。

最讓我不知所措的是店員告訴我:「請隨意試用一下功能,看操作上有沒有問題?可以現在測試一下提出來。」
問題是,我才剛買手機,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有那些功能,也不清楚新手機的操作方式,
要怎麼提問呢?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從不會到會

今天與暑期研究的同學討論,因為只有他沒有上過文獻導讀的課程而其他同學都有上過,
因此他有點擔心自己進度會跟不上別人。

其實,大家也都是從不會慢慢學會的,
而且有助教可以問,所以現在不用太擔心別人已經會多少了!
一個月之後自己也學會,就好了!
我想這麼告訴他,也告訴碩一的自己。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原來還有其他的暑期研究營

剛才與暑期研究的同學(以下簡稱同學A)在電腦教室討論時,
遇到其他大二的同學(以下簡稱同學B),意外得知有其他老師也有開暑期研究。
於是他們就交換了彼此參與暑期研究的情形,
而彼此都覺得對方的經驗很不可思議。
我簡單記錄如下。

同學B的疑問
1.為什麼你有一對一的助教這種福利?
2.我不知道要怎麼訂研究主題。
3.我不知道怎麼做文獻回顧。
4.為什麼你不用收案?

同學A的疑問
1.你沒有助教幫你上課,你怎麼看得懂論文?
2.你知道怎麼找文獻嗎?如果不知道,那你要怎麼找文獻?
3.如果沒有人教,你是怎麼寫出你的專題報告/研究計畫的呢?

同學B參與的暑期研究內容主要為收案和分析資料,
同學A參與的暑期研究內容比較像是體驗「做研究」的日子,並且學習基本文獻搜尋與論文撰寫能力。
個人認為可能是不同老師想強調的教學內容不同,所以暑期研究的內容安排也不同吧!

附帶一提,帶暑期研究的時候常覺得部落格的「工具集」真好用。
只要學弟妹有問題,向他們解釋之後,還可以跟他們說:「請看我的部落格的工具集裡面的搜尋策略/書目管理軟體......,裡面有更完整的介紹。」
雙方都覺得很方便。

暑期研究統計回家作業題目(8/8更新)

本次暑期研究統計課程的主要目的為協助同學解讀數據,因此我上課的內容偏重於為什麼要用這個統計方法以及統計的結果要怎麼看。
以下為本次回家作業的題目:
請找一篇與OT相關的論文 (排除質性研究與回顧型文獻)

1.請列出本研究各個變項的資料特性(名義、次序、等距、等比變項)、有那些集中/離散趨勢指標。
2.請—說明這些集中/離散趨勢指標的分數所代表的意義。例如:中風個案平均BI分數為18分,代表什麼意思?
3.請依據研究目的,寫出論文中的統計假設。
4.從研究目的來看,請問你覺得作者會用那些推論統計(只需寫上課有教過的推論統計:t-test,chi-square, ANOVA, correlation & regression即可)?為什麼?
5.請列出論文中其它的推論統計方法,並說明作者想由推論統計方法知道那些事。
6.請問你有沒有覺得作者應該作那些統計分析,但是他沒有做?或是他可能做錯了?(進階)

希望透過這次的作業練習,可以讓同學試著去看資料分析與結果,不會看到數字就跳過。


*補充:8/8詢問有寫作業的3位同學,他們表示作業題目並不難,只是在選文章的時候不知道要用什麼關鍵字搜尋。
因此如果下次要出類似的作業,應考量大二同學對搜尋策略不熟。
目前想到2個可行的作法:
(1)直接挑好文章,讓大二同學選擇自己要寫哪一篇。
(
2)提供搜尋策略,讓大二同學由搜尋結果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文章。
目前有想到的搜尋策略如下:
1.occupational therapy/ or rehabilitation/
2.(t-test or ANOVA or chi-square or correlation or  regression).tw.
3.1 and 2
4.limit 3 to "review articles"
5.3 not 4
6.stroke/ (可自行決定)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找到參與度相關文獻

今天在回答審稿者回信,有一題本來覺得很棘手,
但是轉個彎之後發現相關文獻也不是那麼少。


原本我用順從度為起點說明個案對醫療知識瞭解的重要性,但審稿者認為OT並不是單方面要求個案順從,而且目前引用的文獻與復健領域較不相關,
因此建議將順從度改為治療動機。
我覺得治療動機比較抽象,因此以參與度取代順從度。


原本的稿件如下:
個案對醫療專業的知識之理解程度對治療順從度有很大的影響 (Bhavnani, Fisher, Winfield, & Seed, 2011; De Maria, Lussier, & Bajcar, 2011) 。治療順從度 (adherence)係指個案對於醫療人員所提供之醫療服務,所表現的態度與行為之主動配合程度 (Cramer et al., 2008; Tjia et al., 2011) 。當個案瞭解醫療人員所提供之建議或治療內容,個案較願意主動配合醫療人員之建議及治療 (Fawzi et al., 2012; Miyachi et al., 2011; Piazza et al., 2012) ,且其預後較佳 (Granger & Bosworth, 2011)

重新撰寫的段落如下:
個案對醫療專業的知識之理解程度對治療參與度有很大的影響 (Collins et al., 2006; Lequerica, Donnell, & Tate, 2009) 。參與度 (participation)包含對治療活動的完成度、努力程度與對治療活動有興趣的程度 (E. J. Lenze et al., 2004) 。當個案瞭解醫療人員所提供之建議或治療內容,並且與治療人員達成治療共識,個案較願意主動配合醫療人員之建議及治療 (Collins et al., 2006; Danzl, Etter, Andreatta, & Kitzman, 2012) ,且其預後較佳 (Lenze et al., 2004; Talkowski, Lenze, Munin, Harrison, & Brach, 2009) 。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尋找參考文獻的困難

最近在補審稿者信件所需的參考文獻,發現要找到合適的參考文獻真的很難
尤其被當作「常識」一樣的概念。
例如:問答題比選擇題困難、OT使用同樣的治療活動不一定是同樣的治療目的。

「問答題比選擇題困難」的概念較接近教育學科,因此我以ERIC資料庫搜尋。
初次使用的關鍵字包括short answer、multiple choice、difficulty、cuing,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文章。
但是發現了類似的詞彙:test-taking skill(作答技巧,例如刪除不可能的選項、比較選項的正確程度等)。
第二次搜尋時改以 multiple choice 和 test-taking skill 搜尋,仍未找到直接相關的文獻。
第三次搜尋以 multiple choice 和 guess 搜尋,希望可以得到一些關於選擇題可以猜題的論文,但還是沒有很適合的。
我決定改以google scholar搜尋,short answer、multiple choice,立刻找到很合適的文章:
Newble, D. I., Baxter, Avril, & Elmslie, R. G. (1979). A comparison of multiple-choice tests and free-response tests in examination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Medical Education, 13, 263-268.
並且還得到cuing effect(由選項內容判斷答案)的概念,可以加進討論中補充。

為了找到這篇參考文獻,花了近兩個小時。
為了得到這篇的全文,又花了半個小時。

「OT使用同樣的治療活動不一定是同樣的治療目的」目前只有Greber, C. (2011). Pluralism: Signposting a split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58, 455-457.
這篇較為合適,但是沒有找到更多闡述這個道理的文章。
因此幾乎每個OT都知道的概念:「職能治療人員在治療同一診斷的個案時,可能因為使用的參考架構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法。即使使用相同治療手法,也會因為個案本身的程度調整活動內容、或因為個案的興趣及職能角色而調整治療媒介。」
我還是沒有找到其它文獻支持。
搜尋參考文獻真是不容易啊!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OT30 結果


以下為最近一個半月的心血......

結果
     步驟一共找到296OT人員(表一),步驟二a.找到1029篇論文,步驟二b.找到1319篇論文。研究者刪除重複以及作者無臺灣OT學(科)系在校生或畢業生的論文,符合檢索條件之論文共有992篇論文(初步結果)。經步驟三校對與補充後,共找到161篇論文未收錄於初步結果中。最終結果共有1153篇論文。其中,英文論文648篇,中文論文505篇(圖一)。
圖一、研究流程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