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2012/12/25論文寫作課程紀錄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翻譯英文文獻的內容時,需留意論文的修辭與概念。
2.      段落的主題句與結尾句不宜相同,以免成為循環論證:結尾句應改為臨床意義與價值。例如健康識能對醫療溝通的助益、重要性與價值,並列點陳述(於第二段呈現)。
B.     文章層級
1.      作者需先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概念,才能撰寫論文。
2.      前言:
a.       評論時提出的論點應於該段落的結語總括呈現。
b.      需掌握文章賣點:
(1)
若前人之研究成果確定:接受前人結果,則無須再寫此篇論文。
(2)
若前人研究成果不確定(推薦選項):不接受前人之研究成果,並提出評論且改善之。
3.      方法:流程的部分應以圖示呈現,以便讀者瞭解完整的架構,並瞭解作者如何由各個步驟中整合出想要的結果。
4.      結果:應呈現個案的人數與性別比例。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20121227王文中老師IRT與CAT演講記錄


今天王文中老師至系上演講IRTCAT理論與實用。
王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明讓聽眾很容易理解,而且覺得IRT是個適用性很高的分析方式。
以下是我(&WILL)的提問與王老師的回答。

問題一、請問下列情境是否適合以IRT驗證題庫的心理計量特性?以下的研究設計是否適合、可行?有沒有那些問題需留意?
      情境:個案數250人、題庫的題數約400題(分為6個向度)
      研究設計:
      將題庫拆成3個小題庫
      1個小題庫約133
      每人每次填寫40題,預計每人填寫2
      每個題目被50位個案填寫
      小題庫間無重疊的題目,但有概念相似的題目
      再將小題庫的測驗結果等化 (equating)
:等化 (equating)的問卷題目的串連方式可分為三類:共同題、共同人、同時使用共同人與共同題。(以下僅介紹前二類)
   
共同題(1)10-20%的題目被所有個案寫過。惟需留意這10-20%的題目都是好題目。(數學理論/模擬上只要一題好題目即可,現實中最好需要10-20%的題目重疊)
           (2)
以螺旋的方式使不同群人填寫到20%相同的題目。例如:A群寫第1-30題、B群寫第20-40題、C群寫第30-50題、D群寫第40-50與第1-20題。
   
共同人(1)部份個案寫完所有的題目。
            (2)A
群寫甲、乙、丙卷,B群寫乙、丙、丁卷,C群寫丁、戊、甲卷。則每個份問卷之間都有共同的作答者。
   

*
注意事項:因為題庫包含6個向度,因此需得到6個向度間的相關才能得到6個向度的相關矩陣。以下有2種作法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1)
使每個向度都和其它向度都被同時施測,以便計算相關A組寫第12個向度,B組寫第23個向度、C組寫第13個向度……以下類推。
(2)
每個人都填寫個6個向度的一部份題目,而且每個人填寫的題目有部份重疊。(較推薦)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OTK小兒第一回認知訪談測試記錄

背景交代:
學期初規劃OTK測試時預計這學期測試生理與小兒的個案/家屬。
但考量可行性的問題,於學期中之後將OTK教材與問卷適用對象縮小至中風個案與家屬。
因為小兒部份的OTK測試已經開始,所以我決定完成第一回認知訪談後再暫停小兒收案(於本週結束)。

以下記錄小兒認知訪談測試遭遇的問題與目前想到的解決方法。
1.小兒收案時未限定個案診斷,以致受訪者認為教材中所提到內容與他們的經驗不相符。例如:ADHD個案的家長認為小朋友沒有動作的問題,因此難以判斷這些內容是否恰當。
→解決方法:未來收案時考慮限定個案診斷或特性(例如:以動作障礙為主),以便舉例。

2.外籍配偶甚多:於訪談時,我發現約有1/3的家長(媽媽)是外籍配偶。當家長是外籍配偶時,在閱讀OTK教材時常有困難。例如:看不懂正體中文、文字理解程度較差(可能是文化差異)或完全無法閱讀中文。
補充資訊:據內政部統計,至2010年底,台北市有41993位女性外籍配偶,新北市有76816位女性外籍配偶(男性外籍配偶人數約為女性外籍配偶人數的1/10)。全臺灣於2010年結婚的人,有15.6%的新人的結婚對象為外籍配偶。
→解決方法:訪問前先確認/測試受訪者能閱讀、理解中文。

3.診所的個案病情較輕微:至診所接受OT的個案通常症狀較醫學中心的個案輕微,因此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小孩不像教材中寫得那麼嚴重,不需要那麼多醫療介入與資源,對教材的認同度不高。
→解決方法:教材測試的對象應涵蓋不同嚴重程度的個案的家長。

雖然短期內不會再測試小兒OTK教材與問卷,
仍先記錄下來,作為未來發展小兒OTK的參考。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邏輯思考:請問在IRT中,應如何計算天花板效應與地板效應?

下週王文中老師將至系上演講,
我原本想請教王老師「請問在IRT中,應如何計算天花板效應與地板效應?若以logit scores或IRT scores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計算量表的天花板效應與地板效應是否適當?」
但是後來與同學討論,覺得計算天花板效應與地板效應應該與是否用IRT無關。
因為天花板效應與地板效應是指量表可能的最高得分與最低得分,
表示得到最高/低分的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
他們的logit scores或IRT scores應該也會一樣。
所以,無須在意分數是否轉換為等距量尺,都可以計算天花板效應與地板效應。

以上是我的思考歷程。
如果有邏輯不通順的地方,歡迎大家提供意見!謝謝。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將Rasch analysis應用於項目分析

最近在一份研究計畫中看到項目分析與心理計量特性驗證。
那份研究計畫中提到以Rasch的infit、outfit和person reliability作為項目分析的內容,讓我非常困惑。

以下是我原本對項目分析的理解:
1.使用目的:評估試題的適切性、檢驗項目可靠程度、作為刪題/改題依據。
2.使用時機:審題後的項目預試。
3.分析內容:項目的平均數(平均難度)、標準差、偏態、峰度、項目間相關、單一項目與該面向總分之相關、遺漏個數分析、內部一致性、刪題後內部一致性(刪除降低內部一致性的題目之後,重新計算之內部一致性)、高低分組差等。

而我對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的理解如下:
1.使用目的:驗證問卷的信度、效度、反應性。
2.使用時機:已完成預試之後。
3.分析的內容:信度、效度、反應性。(此部分僅以此三項代表其中包含的細項)

由於Rasch常用於驗證單一面向性(效度)與信度,因此我一聽到Rasch就覺得是心理計量特性驗證。
然而,如果就項目分析的使用目的而言,
Rasch 其實也可以達成。
而且分析內容也多可與原本的項目分析配對。

所以我的結論是:之前學的項目分析是屬於古典測驗理論的概念,
而以Rasch作項目分析,則是現代測驗理論於項目分析的應用吧!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英文學習心得

最近常看的影集是美國或英國製片。
看完影集之後,我發現對自己腔調的掌握、聽語理解有些幫助。
但如果要糾正自己常犯的錯誤,應該還是有專業人員或native speaker提供建議,
進步會比較快。

期待週五和Tonlin的英文新聞討論。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更新的「重要的OTK調查問卷」架構

以下為調整架構之後的「重要的OTK調查問卷」。
橘底部分是共通面向,白底部分是個別面向。
由於目前僅調查對中風個案與家屬重要的OTK,因此將服務機構和相關法規又細分為中風相關與非中風相關二部分。

麻煩大家再針對這個結構提供一些修改建議囉!謝謝。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OTK架構調整

最近為了製作「重要的OTK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與OT專家對於各項OTK的重要性評分)而重新整理OTK架構。
整理過程中發現3個問題:
1.目前的架構不易讓讀者理解。
   →原本OTK架構圖(圖一)的設計理念是:OT的核心價值為OTK的最高層級,而服務機構是依據核心價值提供個案服務。由於不同機構的特性,可能有不同的法規對應。但是此結構不易讓讀者理解結構到底哪些是面向、哪些是次面向,而且為什麼只在服務機構中有細項。


圖一、OTK架構原圖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擬定研究題目的注意事項

這週三的健康與疾病之調適課程的進度期末報告「預報」。
進行方式為大家簡單報告自己期末想報告的主題與大綱。
以下記錄大家在此報告中最常發生的問題,當作日後訂研究主題的參考。

1.研究問題不明確:例如:想探討罹患心衰竭個案的疲倦。
   →應補上因素探討、機制探討或介入成效等限制,才能使研究問題更明確。

2.研究主題與自己所學背景差異甚大:這門課的同學多是護理背景,因此不容易深入探討生物標記(biomarkers)和介入的關係。
→老師建議的解決方式有二個:投入另一個研究領域熟悉所需的基礎學科能力、找該專業的人員進行跨專業合作。

3.介入後的成效指標不明確:例如:提供癌症個案運動訓練,其成效指標應列出一般常用的以及本篇特別想探討的。

4.題目內容過於廣泛:白話地說,就是題目定得太大了!例如:老年慢性病患緊急就醫初探。由於許多慢性病的症狀差異很多、緊急就醫的原因也不同,要探討的內容會太多。
→建議限定某一種慢性病,可以縮小題目的範圍。

5.探討的架構/內容不夠完整:例如:探討中風個案所需的OTK的時候,應該列出不同面向的人員/環境的互動。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OTK架構圖與範例

週二論文寫作課程中,因為我怕大家搞混而用了比較簡略的OTK架構圖報告,
反而讓不熟悉OTK架構的大家更混淆了!
所以,現在先把整個OTK架構與範例張貼出來。

附帶一提,為了使架構圖的版面清爽,1個細目只對應題庫的2個題目。
但實際上,1個細目通常對應6-12個題目才能發展成題庫。
此處只是舉例說明,以便讀者理解。

圖一、OTK架構圖



圖二、OTK架構圖之範例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20121211論文寫作課程記錄-重要的OTK調查問卷設計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避免列舉性的文字:當列舉項目過多,讀者不易理解/記憶文中提到的項目。反例:表二顯示104為國小學生前後二次於國小兒童注意力量表集中性、持續性、選擇性、交替性及分配性分量表及全量表……
2.      句子的主詞應盡早於句首出現。
3.      避免用過於相似的詞彙說明不同概念:例如:題目、項目。
4.      避免把不同概念的詞彙混為一談:例如:unidimensional constructconstruct validity
5.      有具體證據時,可以用明確的評論:例如:以advantages 取代characteristics
6.      提出一個論述時,需說明原因或解釋其影響,才會深入、有說服力。
B.      文章層級
1.      前言:
a.      標題應使讀者快速理解,故應簡單明確。
b.      文章之架構應明確:例如:名詞定義解釋之撰寫架構:常見的定義→解釋這些定義→評論各個定義之優缺點→將文章導向自己欲討論的主題(偏向自己欲採納的定義)→解釋為何採納此定義。
c.       列大綱時需言之有物、清楚且連貫。反例:前人研究之不足(到底有何不足?)。
d.      需參考結果撰寫前言:科學論文是依據研究結果鋪排前言。例如:CFA一階驗證結果發現ADLRS-III並不是各個面向都為單一面向,則無須在前言說明二階架構。因為一階的結果不佳,就不會進行二階。但可於討論的段落說明。
e.      介紹特殊的評估工具:
(1)   需強調工具的優點,以說服別人接受驗證此工具很重要。
(2)   設想投稿期刊的審稿者對此工具之熟悉程度再撰文。若為讀者熟悉的工具,則可簡略介紹。
(3)   評論此工具(或其它工具)的缺點時,需提出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
2.      方法
a.      工具:
(1)   應補充量表之計分方式。
(2)   介紹工具時應避免與前言的介紹重疊。若量表較少見,可於附錄附上題目。
b.      資料分析與結果呈現需前後呼應:
(1)   格式/結構一致。
(2)   用詞/概念一致:
反例1:資料分析介紹MDC,結果寫MDC%
反例2:資料分析未提到Cohen’s d以及其使用時機,結果出現Cohen’s d
3.      結果:
a.      首句應撰寫主要結果:勿只呈現過於技術性的 (technical)數值,應簡短說明主要結果。
反例:(首句)表二顯示104為國小學生前後二次於國小兒童注意力量表集中性、持續性、選擇性、交替性……
b.      文字與圖表應相互配合:圖表之標示、數值應完整呈現,文字則以總結性的方式撰寫為佳。
c.       圖表的級距選擇需適當。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哪個」與「那個」

之前與老師討論到「哪」與「那」的用法。
我以為「哪」是三聲,表疑問。「那」是四聲,表指稱。
查了教育部辭典之後,發現「那」的用途也包括「表疑問」,而且讀三聲。
雖然「哪」可表疑問,但教育部辭典中未收錄「哪個」這個詞,
所以之後論文中還是寫「那個」表示疑問為佳。

以下是從教育部辭典查到的單詞解釋:
哪: 表示疑問。如:「
天?」、「裡人?」

那:表示疑問。如:「他去裡了?」
(三聲)個:何者、誰。未定對象的疑問詞。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Notes for our English class

The dynamic table show the contents of my English conversation class.
Dot, Tina and I will take turns to renew the contents every week.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20121207會談記錄:重要的OTK問卷設計

1.將所有的OT治療原則合成一個問題,以免受訪者填答有困難:不是所有受訪者都適用所有的治療原則。目前的問法容易讓受訪者以為:對他們而言,這個原則重不重要?但此細項的本意應為:您覺得瞭解OT的治療原則重不重要?(治療目標也應如此調整)

2.應確認自己想問的答案屬於那個層次(面向、次面向或細項)
→應先確認下列幾件事:
(1)自己想得到什麼資訊
(2)要怎麼問才能讓受訪者覺得題目在問這個問題
(3)目前作法能不能達成這個目的(方法是否適當?可行性高不高?)
(4)會不會問得太瑣碎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20121204論文寫作課程記錄-重要的OTK:中風個案或家屬與職能治療師的觀點比較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寫作:避免以小說方式鋪陳(最後提出出乎意料的結果)。
2.      主題句與支持句、結語需有明確關連。
3.      使用概念相近的用詞需留意:例如:「項目」與「題目」的意思相近,建議修改用詞,以免讀者混淆。
4.      論文中應避免口語化的書寫。例如:了解→瞭解、那些。
B.      文章層級:
1.      前言:
a.      內容不適合做明確的結論,否則此研究之價值不彰。
b.      提到其它研究不足之處時,應說明此不足會造成什麼影響,以便連結至本文對學術/臨床之貢獻(可解決什麼問題)。a.       
2.      討論:討論的題材不足時可以找其它類似主題的論文,參考其討論議題。

II.      論文內容
A.      預測效度
1.      預測功能與預測效度的意義:
a.      預測功能:通常是建立預測模型,以多個變項預測結果。
b.      預測效度:以一個變項預測另一個變項。
2.      預測效度的論文可以討論的議題:
a.      研究設計的優缺點:例如:樣本樹、二次施測間隔的時間。
b.      評估工具有無天花板效應或地板效應
i.        如果有天花板效應:易低估預測效度,因為無法區辨高分群的程度。
ii.      如果預期有天花板效應(例如:中風後一年的BI)但卻沒有天花板效應:
(a)   易高估預測效度。
(b)   取樣可能有偏差,僅限於程度較差的個案。亦即結果僅適用於嚴重的個案。
B.      當前人有做過類似研究時,應如何凸顯研究的價值?
1.      前人的研究對象涵蓋所有程度或嚴重度較輕的個案,本研究為針對嚴重的個案。
2.      小眾的表現與大眾的表現未必相同。
C.      依據現有工具發展新的評估工具時
1.      應包含原版工具的驗證:可作為收斂校標,亦可提供讀者較熟悉的評估結果。
2.      評量與訓練訪員時若有標準化流程,應寫出。
3.      題目的施測順序若是固定,應於文中交代。
D.     對中風個案與家屬重要的OTK
1.      題目修改:OTK教材與問卷的施用對象為中風個案與家屬,因此論文題目與目的並不是要比較治療師與個案/家屬的觀念有何不同,而是找出對中風個案重要的OTK
原題:重要的OTK:中風個案或家屬與職能治療師的觀點比較
 
新題:對中風個案與家屬重要的OTK
2.      應補充說明收案標準:
a.      個案與家屬小組
i.        同一個家庭只會有一個成員參與。
ii.      補充家屬的收案標準:或可考慮嚴重的個案才收家屬,以涵蓋各種嚴重程度的中風個案。
iii.    應說明不同組的個案與家屬是否可以重疊(可重疊,因為不影響結果)。
b.      OT專家小組:應說明專家小組AB的人員可否重複(不可重疊,因為需進行交叉驗證)、人數制訂的原因。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2012年論文及研究計畫撰寫已完成及未完成之紀錄(12/5更新)


期刊論文(已完成)
1.
中風病患與家屬對職能治療之認識程度初探
-第一作者
-發表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2.
脊髓損傷者之職能治療知識程度初探
-第一作者
-發表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3.


4.
中風病患整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因素探討
-第二作者
-發表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台灣職能治療人員於1983-2011年發表之期刊論文回顧
-未公開作者(負責資料蒐集與彙整、資料分析與結果撰寫)
-發表於OT學會電子報

期刊論文(待完成)
1.
中風後上肢關節疼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
-第三作者 (參與資料分析與討論)
2.
A Rasch analysi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第一作者(大綱)

2012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1.
脊髓損傷個案對職能治療之認識程度初探
-12屆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台北
2.
以羅序分析驗證病患健康問卷之信度與效度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第31次學術研討會,台中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OTK教材與問卷之第一次檢核結果

今天完成之前以認知訪談修改過的OTK教材與問卷的品質檢核,
發現一個必須面對的真相:我有超過半數的教材/問卷仍低於標準,需要大幅修改。
我這次評斷的標準有4項:
1.教材中有以個案熟悉的事情或過去的經驗舉例(,以便個案理解)
2.每個題目都有相對應的教材。
3.每一段教材都有相對應的題目(至少2題)
4.題目與教材的連結很明顯
每一項標準都是5點計分,總分介於4-20分之間。
目前共有58份教材與問卷。

結果發現有31份教材/問卷的總分低於16分。
另外,每個標準低於4分的教材/問卷數如下:

標準1
(熟悉的例子)
標準2
(題目有相應的教材)
標準3
(教材有相應的題目)
標準4
(題目與教材連結明顯)
47
4
25
8

看來,在完成研究一(對中風個案重要的OTK)之後,又需要大修OTK教材與問卷了!
還好有認真檢核成果,不然繼續認知訪談下去可能也無法提升教材與問卷的品質。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20121127論文撰寫課程記錄


I.        Patrice (中風後上肢關節疼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相關)
A.      寫作技巧
1.      主題句應可涵蓋該段所有內容:第四段的主題句提到12個層面,後文卻只討論2個層面。建議主題句只要提2個層面即可。
2.      文章的概念/詞彙應一致:
反例一:前文寫自我照顧,後文寫BADL之自覺困難程度。
反例二:段落的結語顯示目前結果尚不確定,但論述中未見對結果保留的說明。
B.      其它
1.      「影響」與「相關」的概念不同,應釐清。
2.      口頭報告之注意事項
a.      投影片的文字與背景顏色對比宜清楚。
b.      可用滑鼠提醒報告的重點。
c.       報告時應看著聽眾、自然地陳述 (free talking),避免念稿。
*研究生應試著去想自己那一部份最需要聽取別人的建議、如何問對的問題。

II.      Jenny BI-3的信效度驗證)
A.      寫作技巧
1.      數值的標準需標示明確數值。
2.      不同主題的內容宜分段。
3.      可參考其它文獻如何撰寫類似的結果。例如:如何呈現Cronbach’s α的結果。
B.      論文內容
1.      若欲討論論文題目的修改,應提供聽眾足夠的背景知識。
2.      應留意各段落需包含的重點是否皆已呈現:例如:在程序的部分除應補充施測者間信度應如何驗證、如何確保施測者的施測品質、三個施測者如何安排、施測情境為何。
3.      “Construct”是概念,不是工具的次量表也不是項目。建議將文章提到的construct改為sub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