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20130528論文寫作課程記錄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結果的內容需以過去式呈現。(說明圖表時以現在式呈現)
2.      結構
a.      若欲強調與其它研究之差異,應說明具體的差異為何。
b.      內容鋪陳需與研究目的呼應:例如:使用迴歸分析之目的可分為建立模式與尋找預測因子二種。則應於結果與討論強調是否已建立良好的模式或找到合適的預測因子。
3.      思考判斷
a.      建構效度的概念為驗證某幾個項目是否屬於單一面向,而非驗證某一建構是否屬於單一面向。
b.      變項間之因果關係明顯才會用impact呈現。
        B.      文章層級
1.      前言:
a.      陳述某一工具的缺點時須留意下列事項:
(1)   這些缺點的理由是否充分
(2)   若是缺乏相同族群之心理計量特性之驗證,是否有驗證於其它族群的數據?
(3)   此工具是否有先天的限制,目前無法突破?
(4)   欠缺某一項資訊的重要性為何?
b.      若欲連結某一工具原版之缺點與改良後的優點,可將「改良版可解決原版的缺點」列為主題句,再以支持句補充說明。
2.      討論:
a.      第一段應強調研究的創新性,最好可提出有力的證據支持。
b.      第二段應先說明本研究的重要發現再做討論:若是較不重要的發現,可寫在後面幾段。
c.       提出本研究的重要價值,避免討論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研究計畫口試之後

上週二完成研究計畫口試,
口試後大約一天半都處在腦筋一片空白的狀態。
過了那一天半的空白,才漸漸有能力開始進行「災後重建」並處理即將到來的事(例如:打點出國的行李)。
我預計下週回國後,會盡快將口委的建議整理成具體的文字並開始修改研究計畫,
再跟老師討論研究計畫內容是否恰當且可行。

出國時,通訊產品之攜帶建議

這週是我生平第一次到歐洲國家。
目前的心得是出國旅遊/參加研討會,一定要帶智慧型手機或任何可以上網的通訊裝置
因為可方便聯繫(含通話與文字訊息)、查資料/信件與導航。
由於文字訊息和查資料/信件的部分和平常使用沒有太大差異,以下僅就通話與導航說明。
關於通話,可分為網路通話和手機通話二種。
網路通話方面,skype撥打市話的通話品質不太穩定,還是以skype對skype佳。
手機通話方面,手機需有國際漫遊功能才能撥打/傳簡訊回臺灣或打當地電話。
若您攜帶的是智慧型手機,可同時具有二種功能。

關於導航,對於常需要找路的旅客而言,導航非常重要。
即使已有列印地圖,導航還是可以幫上許多忙,尤其是找比較小的路和地標的時候。
導航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現在的位置、目標的位置以及如何搭乘交通工具、預計花多少時間到達目的地。

最後,關於網路。
除了住宿地點、會議地點與用餐地點提供的無線網路,也可申辦國際數位網路,以便臨時需要使用網路時可以上網。

以上是我目前出國使用通訊裝置的心得,如果大家有其它意見或疑問,都歡迎提出來。

* Take home messages:
1. 出國一定要帶可以上網的裝置。
2. 帶智慧型手機出國時,建議申請國際漫遊與國際數位網路以備不時之需。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20130517論文寫作課程記錄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英文:
(1)   在前言中介紹評估工具,用現在式表事實。
(2)   回顧型文獻的結果以過去式撰寫。
b.      避免以連接或轉折詞作為一段的開頭。例如:然而、因此。
2.      結構
a.      應避免各段落的主題句相似。
b.      文章中的內容應互相呼應:例如:信度→精確性,解讀評估結果之數據宜審慎→如何解讀精確性不高的數據?如何改善?
    B.      文章層級
1.      前言:
a.      第一段:需介紹某特定議題在此族群的普遍性與重要性。
b.      第二段:承上,需說明評估此議題的重要性。
c.       介紹(後文要使用的)評估工具:應說明此工具的潛力(特質/優點),但無須大力抨擊其它常用的工具,以免引起審稿者的反感。
d.      解釋特定概念時,引用的文章所使用的詞彙應一致:若是要找支持某研究結果的文獻,則不限相同詞彙的文章。因為同一概念可能有多個名稱。
e.      解釋名詞時,有考依據、前後連貫即可。
f.        先考慮投稿的標的期刊,再決定撰寫內容的深度。
g.      應凸顯文章所採用的新版工具之特點:例如改用電腦化測驗之優點為何、可解決什麼問題。
2.      討論:
a.      前言提過的內容毋須一再重複出現。
b.      類似的建議或可合併。
c.       比較不同的工具之心理計量特性後,可補充較推薦那一個評估工具與推薦的原因。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解決評估OT參與度對OTK衛教成效之方法(5/11更新)

最近在規畫OTK衛教時,發現評估個案的OT參與度可能影響治療師的行為,
造成治療師調整與個案相處的方式與治療方式。
雖然RCT設計可以把這個情形隨機分散到三組,所以三組的個案的參與度可能都會有一些增加,預後就會好一些。
但是,如果OTK衛教的成效小於評估參與度造成的後續影響
那麼最後三組的OTK衛教成效(預後)差異就會不明顯

所以,我與大家討論之後,想了3個解決方式:
1.不要評估參與度:
    -優點:可避免治療師在評估參與度之後改變治療方式
    -缺點:從達成治療共識到提升個案預後之間的過程未被評估
2.以個案的OT滿意度代替OT參與度評估。
   -優點:
     (1)可避免治療師在評估參與度之後改變治療方式
    (2)個案的OT滿意度應會反映在治療參與度上,而測量OT滿意度較不會影響治療師的行為。
   -缺點:目前唯一可用的OT滿意度量表「中風病人自覺OT照護品質問卷」尚無完整信效度驗證。
3.把OT參與度量表改成個案/家屬自填。
   -優點:
     (1)可避免治療師在評估參與度之後改變治療方式。
    (2)個案填寫參與度量表之後可能會反省自己的參與狀況而改變,但影響應該會小於治療師調整治療方式造成的影響。
   -缺點:尚無適用的自填OT參與度量表。

個人覺得採取第三個解決方式為佳。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All writing is rewriting

今天在一個介紹簡報技巧的網頁看到"All writing is rewriting"這句話,
覺得相當認同。
畢竟沒有多少人可以寫出一篇完全不用修改的佳作。
而且,就算修改許多次,還是有可能出現錯誤。
例如:我的proposal紙本的內容。

雖然我已經看了幾十次,
但是這週在對著proposal紙本做投影片時,還是發現了幾個小錯誤和前後不連貫之處。
這當然是彰顯我不夠細心,也沒有預留充足的時間再多讀一次。
這時候,只能正向思考:還好口頭報告的時候可以修改成正確的,而且之後完整的博論也會改掉這些錯誤。

All writing is rewriting,表示寫作需要多次不厭其煩地修改和校對,
但是,品質就是這樣提升的。
繼續加油吧!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20130507論文寫作課程記錄-中文版中風病人職能治療參與度量表之發展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主題句盡可能在2行內寫完。
b.      避免主觀與可有可無的語詞:例如:surprisingly, it has been stated clearly that… .
c.       各段落的論述應避免互相矛盾:反例:評估個案的能事可提供使用者客觀與直接的資訊以瞭解病人的ADL真實情況
→會使讀者以為其它評估方式得到的結果不真實。
2.      結構
a.      在前言與方法呈現的評估工具,在結果中亦應呈現。
b.      某一概念有正反兩面說法,應於同一段呈現:建議以top-down寫法撰寫。例如:一般認為某概念為如何→呈現正反二種說法→結語再說此概念(例如:變項間的關係)尚不明確,讀者較易掌握此概念。
3.      思考判斷
a.      文章中,需限定量表的適用範疇:先以較侷限的範圍撰寫,可使主題較為明確。以下為適用範疇由小而大的排序:中風病人職能治療參與度量表 < 生理職能治療參與度 < 職能治療參與度量表。

20130430論文寫作課程記錄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同樣的概念用同樣的詞彙說明。
b.      定義需完整呈現:例如「再測信度」的定義為在受試者能力不變的前提下,受試者二次測驗的結果的一致程度。
c.       應避免雙重否定的寫法。
d.      主詞的單複數應一致。
2.      思考判斷
a.      在有練習效應的情況下,是否可以計算再測信度?
→可以。因為再測信度並沒有限定測驗必須沒有練習效應,而且練習效應的是指受試者能力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因為練習而增加分數,與再測信度的前提並不違背。
        B.      文章層級
1.      前言:若找不到文獻支持,可以作者自己的經驗說明。
2.      討論:對於解決某些問題的建議並非文章的重點,因為這些建議不一定有實證。所以,只要把問題寫清楚,再把所有的建議寫在一段即可。
3.      回應審稿者意見:應針對審稿者的意見作完整回應:例如:前言中補充某個概念的定義為何、研究方法中補充判斷標準、討論中補充應如何解釋此結果。且即使是未修改的段落也應列出,以便審稿者在閱讀回覆信時,可有全面的概念。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優點大轟炸般的報告

這週開始,有些課程已經進入「期末報告的預報」階段。
在預報時,開課老師會針對計畫書和投影片提供修改建議,
以便同學撰寫/執行正式的期末報告時可以更完善。

由於是預報,有些組別的同學明顯準備不足或是設想不周。
然而聽完八組報告,我驚訝地發現:
不管是準備得多麼粗略的預報,老師都可以找出那組的優點,並告訴大家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
當然,老師有把需要改進的地方重點式地提出來,但不是鉅細靡遺地轟炸到體無完膚。
因此,所有的同學在報告之後,都笑瞇瞇地下台了!
(做得不夠好的同學在看到別人的報告內容,心裡應該有感覺到落差,但至少不傷自尊。)

我認為老師這麼做的原因有三:
1.這是預報,所以不完美是正常的。反正還會再修改。
2.提出各組的優點可以幫助大家學習。
3.先提優點再重點式地講需要調整之處,學生會覺得自己的努力還是有價值,只是還有需要改進之處。

到底這樣「愛的教育」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有沒有幫助呢?
到期末報告再來看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