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OTES收案與OTK測試面臨收案人數減少之問題

OTES前二個月收案速度頗快,但本月開始面臨收案人數下降的問題(7-10人/週)。
推測原因有三:
1.大部分的門診個案已收完
2.住院個案更新速度減緩
3.拒絕率與病人狀況不適合的比例增加:住院個案的生理狀況可能受天候影響,復原情況不佳。
解決方式繼續等舊的個案出院,新的個案住院。(一週約到臨床收案12小時)

OTK測試的人數也面臨測試人數減少的問題。
我推測的主要原因為:OTK測試的個案皆來自OTES收案名單,若OTES的個案量減少,OTK測試的人數自然跟著也減少。
另外,有幾項減少受測人數的原因:
1.個案本身認知能力不佳,又無家屬陪同,無法衛教。
2.個案/家屬教育程度不佳,難以衛教。
3.家屬認為治療比衛教重要,因此直接拒絕。
解決方式:充分說明,知情同意。繼續等新的個案。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2013研究成果記錄

已完成
期刊論文

1
中風個案自陳職能治療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探討
-第三作者(含收案)
-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2
中風後上肢關節疼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
-第三作者
-職能治療學會雜誌,31174-192
研討會論文

1
Important occupational therapy knowledge for strok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第一作者,口頭報告
-the 2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 and Services (Gothenburg, Sweden, May 22-24, 2013)
2
發展職能治療知識架構與細項
-第一作者,口頭報告
-201313屆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台北)
3
中風病人之自陳職能治療需求與滿意度
-第二作者
-201313屆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台北)
研究計畫

1
中文版中風病人物理治療參與度量表之發展與驗證
-義大醫院
-審查中
IRB申請

1
適用於中風個案之中文版職能治療參與度量表之發展與驗證
-台大醫院
-通過
2
中文版中風病人職能治療參與度量表之發展與驗證
-北醫
-撤案
其它

1
反應性作圖
2
協助Tammy SK問卷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
3
彙整OT教師2012.7-2013.7年之著作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SK文獻彙整之困難與解決方式

日前與怡靜各自完成SK文獻之彙整(介紹與評析SK測驗工具),並於上週完成交叉確認。
目前的困難為交叉確認的結果發現我們有許多介紹與評析結果不一致,因此無法快速完成SK文獻彙整之結果。
不一致的情形如下:
1.未先定義SK各個面向的意思,造成部分題目分類困難。例如:「中風後可能有憂鬱情緒、褥瘡」、「國家對於中風者有那些福利制度」、「中風後是否應避免搭乘飛機」、「中風後的可能恢復情形如何」等題目之面向難以確認。
→憂鬱為中風後常見之共病,因此列入流行病學。褥瘡應屬中風後遺症之後遺症,目前先列入症狀。其餘尚待討論。

2.SK 測驗提數待確認:許多SK量表包含中風知識、受訪者的中風經驗與對中風的觀感。
→本研究之目的為彙整SK測驗題目,因此應排除經驗與觀感的題目。故決定於交叉確認後刪除之。

3.文中所附量表與作者文中描述不同
→以文中所附量表為主。

4.作者把中風症狀與徵兆混用:有些問卷題目雖然是問中風症狀,但選項卻是中風的徵兆,或者二者皆有。造成分類困難。
→依選項決定。若選項為徵兆則屬徵兆,若選項為症狀則屬症狀。若二者皆有則記錄為二者皆有。

5.部分題目為題組,難以確認題數:有些題目為詢問中風徵兆/症狀/危險因子,並且於題目之後列出二十個小題目(選項)讓受訪者填答是或否。
→若題目後的選項後方有標明是否,則每一小題視作一個選項。若題目之後的選項為一張清單,則將同一題目下的所有選項視作一題。

我們的解決方式為:以追蹤修訂進行交叉確認後的修改,並新增註解說明為何如此修改。並於本週討論彼此修改的內容與原因。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OTES方法撰寫之困難

日前把OTES研究計畫改寫為英文論文。
目前遭遇最大的困難為在投稿的目標期刊中,似乎很難找到合適的參考範本,尤其是翻譯/改編的流程與資料分析的部分。
我的解決方法如下:翻譯/改編的流程我參考曾老師翻譯PEDI和DCDQ的著作。
資料分析的部分則是參考老師的著作中,提到相同分析方式的論文,再行改寫。
希望這個方法能彌補未在投稿的目標期刊中找到參考範本的問題。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提供住院病人OTK的適合時機為何

最近提供住院病人OTK時,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一開始病人對於所有與他們相關的內容很有興趣(包括醫院生理OT、輔具中心、職業重建、長期照護)。
但是他們把OTK測試時學到的知識去詢問復健相關醫療人員,
得到的回覆常是:這對你說還太早了!要用的時候再知道/出院前一週再知道/再說就可以了!
從此,他們對於OTK就有點意興闌珊,好像那是不重要的事。

我的想法與那幾位醫療人員不同。
我想法有二:
一、在個案住院的第二、第三週提供OTK,時機相當適合。
復健病房住院的人通常只能住28天(四週)。
OTK提供的時間通常為住在復健病房的第二或第三週。
若把所有OTK的提供與應用時間都延後至第四週,個案與家屬可能會手忙腳亂。
一下子要申請身心障礙證明以申請長期照護或職業重建、一下子要居家訪視與環境改造,
時間過於倉促。

二、多瞭解對個案重要的OTK有助於個案於住院其間的「安適感」
有些住院病人/家屬對於未來的功能恢復、復工狀況、出院後的回診、家中的無障礙環境頗為憂慮。
若他們能在個案病情較為穩定,又不會太晚得知訊息的時間點(在復健病房的第二或第三週,且可以到治療室做治療)獲得實用的OTK,
可以讓個案與家屬因為瞭解後續的復健與生活將如何安排而比較安心。

或許醫療人員有既定的出院準備計畫,因此認為提早告知出院準備的內容(例如OTK的內容)不太恰當。
然而,病人住院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出院,
因此我認為只要當病人病情穩定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出院準備了(但不表示病人要在一週內出院)!
所以,在個案住院的第二、第三週提供OTK/與個案討論出院相關規劃,時機相當適合。

如果大家對於這個現象有任何意見,都歡迎提出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