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老師常說的話-筆記本謄出的會談記錄(1)

前言:去年暑假時,適逢更換筆記本,剛好把筆記本上還沒整理出來的的會談記錄謄錄出來。
其實這些話老師已經講過不只一次,卻還是時常會聽到,
表示這些想法一定很重要,而我們執行力不足,才會一再聽到。
或是自己問過,卻忘記了,
所以把它放在部落格上提醒自己,也與讀者分享。

教學初衷
希望學生不要重蹈覆轍(沒有在博士班決定研究方法),所以希望學生能早日想清楚。期待學生青出於藍!


對選課的態度
1.  選課標準:自己想要學什麼?自己(研究)需要什麼?
(1)勇敢面對自己:對博班的認知與準備不足,所以不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
(2)寫下選擇的理由與當初的考量。例如:為何選擇評估工具作為研究題目?作為日後的參考。
(3)對選修博士班的課程/想法要有階層性的提升,否則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2.  前置作業:選課前應去看看開課教師是哪個系所、專長是什麼、在那個領域又有幾篇研究?
3.  現在決定未來,如果不知道現階段的重點、未來性,沒有想法又沒有機運,未來堪憂。
   (1)   問與答
  
問:難道其他老師們也是很早就立定研究方向了嗎?
  
答:No.必須在同一主題、十年內皆有發表文章,才算是專業。如果沒有培養自己的專長,怎麼能夠期待向上提升?40歲的時候已經沒有潛力,而要拿出實力了!
   (2)   不是泡在(好)環境中就會有功力,還是要掌握重點,多練習切磋。如果是靠機運,時間過了,就來不及了!
4. 要練習做選擇。選錯比沒有選擇更好。
(1) 到底自己想要什麼?想定了沒?想具備什麼能力才選什麼課。只用兩天的時間決定未來的兩三年,是否太過倉促?
(2) 統計安排8-12學分即可。主要的課程最好不要變來變去的,想清楚之後做決定。
(3) 基礎的學科,例如精神醫學,該補的就補。


對研究所的正確期待與態度
1. 心理準備
(1)  打基礎時雖然會感覺不見天日,但能否很篤定自己的下一階段與方向?
(2)  不用遮掩自己的錯誤、讓別人提供建議,使自己從錯誤中學習自己漏掉的,趕快補起來,進步才快。敢去切磋、聞過則喜,心臟夠強,面對自己的缺失,才能進步。
(3)   學術功力的養成速度及慢(曲線成長):有些人希望非常快速畢業,但是快速可能導致不紮實。不紮實就不用期待太多,沒有功力就好好培養。現在大概是三分耕耘有一分收穫或更少,但是沒有關係,不要在還需要學習/打基礎的時候被派去大量收案、殺雞取卵就好!短暫的成就沒有什麼好羨慕的。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4)    難不是問題,有無決心投入、克服困難、跑在別人前面,才是重點。
(5)    只做簡單輕鬆的事,只會留在同一階層。
2.  應培養的能力:觀察、想像力。應使觀察、想像力越多元,思考的層面才不會太過單純。
3.  盡快澄清自己不瞭解的概念。例如:已經提過了、也瞭解了,還是做不到的事情。
4.  記錄觀摩助理的心得:目的是瞭解為來自己的研究應如何設計、自己的RA未來可能遭遇什麼困難。
5.  好的環境造成好的運氣,但一直在台大也不見得有好運氣。未及早準備,未來頂多是一個教書匠,沒有什麼成就感。應想想自己想要的、以及為什麼?

對課程的態度
1.  主動學習的效果優於被動學習:有經驗(使想法多元)、多練習,才能夠舉一反三,所以只修課是不夠的。因為一直聽別人講,學習成效是很有限的!聽課為被動,講課為主動,被動學習之後能保留下來的想法非常有限。而且,如果有實際使用、書寫,瞭解的層次就會不同。然而,目前光說不練的現象是很普遍的!所以要講給別人聽,並且記下來。
2.  博班生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立場,不是只陳述別人的觀點。至少要說自己同意或不同意,以及原因。
3.  建立名詞索引:因為有些名詞容易令人誤解,所以要有依據才能繼續討論。並且把參考資料的出處匯入Endnote,學習才會累積。資料也可以跟Jenny、恩琦共享,累積才會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