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好險有寫部落格!



寫部落格對許多人而言可以抒發情緒,也可能發表見解。對我而言,更多時候是備忘以便日後快速引用。最近就享受到寫部落格的好處,真想對過去的自己說謝謝!以下分享最近引用過去的部落格文的例子吧!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騎車會撞到蝴蝶的季節

圖一、油菜花特寫

近日學校附近的農田收割完畢,改種短期綠肥作物以增加下一季稻田的養分。最常見的綠肥是油菜花,近年也有人種波斯菊和向日葵。目前附近長得最快的是油菜花。油菜花田常有白色的蝴蝶翩翩飛舞,騎車經過田中小徑常會不小心撞到蝴蝶。文字描述很浪漫吧?然而實情卻不是這樣......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不同人眼中的大學教師


大學教師這份工作在許多人眼中似乎高高在上,但與大學老師密切互動人並不多。來看看不同人眼中的大學老師是什麼模樣吧!

  1. 大學生
    • 不太在意老師的大學生:「大學老師一週只要上九堂課,其他時間都可以自由運用。日子也太輕鬆了吧?」
    • 跟老師比較熟悉的大學生:「大學老師除了上課,備課要備這麼久(註1),每次期中考都考這麼久還要改問答題,同時做自己的研究 (註2)、帶學生做研究、還得跟我們導談、被家長煩/照顧學生,還要開這麼多會。老師有在睡覺嗎?」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IRB審查文件準備攻略(新案申請)


凡是進行人體相關研究,不論是問卷訪談、採集人體血液尿液、新藥/疫苗測試,或其他治療介入,都需接受審查才能執行。審查單位的名稱是執行研究的醫院的人體試驗委員會 (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又稱倫理委員會 (Ethics Committee, EC)。他們的功能是確保研究參與者的權利、安全與福祉。簡單來說,就是確保研究沒有違背研究倫理(註1)。IRB的立意良善,但是對準備這些審查資料的人來說就得花不少時間。任一家醫院的IRB新案送審清單上都有十幾項必須準備的文件。

有沒有方法可以提升準備IRB文件的效率呢?

療癒又有產能的活動,是什麼呢?


近年來很流行「療癒系」這個詞。這個詞可以冠在許多人事物之前。例如:療癒系可愛寵物、療癒系暖男、療癒系溫熱甜點、療癒系手做羊毛氈。似乎這個時代有許多人的日子千瘡百孔,必須找各種讓自己開心的東西以安慰受傷的身心靈。我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難處,如果能夠時常在生活中找到讓自己不自覺就嘴角上揚15度的人事物,真是相當幸運。

既然多數人是負重前行而非享受歲月靜好,如何找到方法讓自己每天幫自己充電呢?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互送禮物的日子,什麼禮物讓你會心一笑呢?


 圖片說明:今天下班時收到住處的管理人員掛在每一房的聖誕小禮物。

12/24在月曆上不是國訂假日,卻因為西風東漸加上商業炒作,平安夜/聖誕節有了濃厚的節慶感。這段時間,不少人玩著交換天堂禮物和地獄禮物的遊戲,增進朋友間的交流。天堂禮物故名思義就是對方收到會開心的禮物,地獄禮物則是偏惡搞型的。例如:送一盒速食店的調味包、衛生紙、電線。我不能明白的是:既然要送禮物,為什麼要送一個對方收到會哭笑不得,自己還要花錢的禮物?純粹是讓周遭其他人樂呵一下,有必要嗎?

怕麻煩的我,光想到要處理不想要的禮物,就覺得困擾。所幸今年收到了幾份一看到就會打從心裡微笑的禮物。一個是乾燥植物盤成的小型聖誕花圈,正好掛在辦公室的門上應景。另一個是本來打算購買的211餐盤(註),而收到的禮物比預想的餐盤精美許多。還有一個是裝在可愛袋子裡的小零食,雖然不貴,但光看就覺得很喜慶。

送禮就是送心意。送禮的人和收禮的人都開心,才算圓滿吧?在這個互送禮物的日子,希望你也收到了讓你會心一笑的天堂禮物 :)

註:211餐盤是目前許多營養師推薦的食物攝取比例,蔬菜:蛋白質:原型澱粉的量依序是2:1:1。如此,可以避免攝取過多醣份,降低身體負擔。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不知道刀在哪裡,要怎麼磨刀?淺談自己提問之路(2021/12/24更新)

自從擔任教職,常提醒自己每教一個段落,就得預留一點時間讓學生提問。然而通常只會有二種情況發生:一是全班靜默,另一種是提出關於作業和考試的問題。例如:下次小考的範圍、作業規範與繳交日期等。鮮少有人針對教授內容提問。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從小沒有系統性地學習如何提問,只知道5W1H或許是個切入點。

會問問題,很重要嗎?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番茄鐘工作法最難執行之處,竟然不是開始工作?

圖片出處:The Pomodoro Technique: You Can Tackle Any Task 25 Minutes at a Time | HowStuffWorks

番茄鐘工作法 (Pomodoro Technique)是由義大利人Francesco Cirillo於1980年代提出的時間管理法。它的基本概念是: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每完成25分鐘的工作就當作獲得一顆番茄。每完成4顆番茄,可獲得15-30分鐘的長休息。通常會被這個工作法吸引的人可能有堆積如山的事而引發了「拖延症」,或是覺得自己靜不下心工作,認為必須縮短專注的時間長度以降低起始任務的難度。

究竟,開始做一件事為什麼這麼困難?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報告太長抓不到重點?因為你漏掉了這個......

昨天和一位朋友聚會,他提到以前在研究所有一位老師要求修課學生每堂課報告,並且從不安排報告順序。上課的時候抽到誰就是誰報告,持續一學期。我聽到之後立刻浮現二個想法:一是這樣上課好刺激啊!但是這樣的學習環境會使學生的學習很紮實。畢竟只有在教導別人的時候才會深入紮實學習。另一個想法則是:這位老師不愧是頂尖國立大學的教授,如果在其他學校這樣規劃課程,應該會被學生/家長投訴到爆炸(例如:老師上課偷懶、學生準備報告壓力山大)。

這種「人人有機會」的教法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不過,這位老師同時還有一個有趣的課程規畫,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這個部落格的文章發佈多久之後就沒人看了?

圖片解釋:本部落格過去30天瀏覽人次最高的前6篇文章


自從重啟部落格之後,發現多年前寫的文章直至今日還有人點閱,而近期所寫的文章點閱數卻沒有多少。一般來說,工具型文章屬於長青型文章,發表了十年還是有人看。我於是開始好奇:一篇部落格文章大概多久之後就再也不會有人看了?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手工果醬憑甚麼這麼貴?

為響應學校提振學生的品德、品質及品味,這學期安排了二堂特別的課。一堂教學生做黑糖暖薑手工皂,另一堂教學生做伯爵紅茶手工果醬與豐收葡萄手工果醬。據說這兩堂課頗為搶手,不知道是不是「手工」二字看起來特別「高級」?或是覺得肥皂和果醬可以自己做似乎挺厲害?

到底,手工的「高級感」是怎麼來的呢?

可以送尿布當禮物嗎?

送禮物是個大學問。既要符合對方心意又要有所避忌,才不會造成彼此的困擾。近幾年最常被問的是:要送什麼禮物給新生兒(含家長)?送紅包當然很好運用,但是好像只有親友才會送紅包?一般常見的新生兒禮物像是口水巾、小被子、玩具、媽媽包、洗澡書、防踢被、爬行地墊、保潔墊。也有人覺得送不會消失的禮物有時候對收禮的人而言很難處理,可能已經有重複的物品或是小孩長大就用不到了,因此選擇送消耗品。例如:尿布、沐浴用品。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同學的示範不看沒關係?繼續這麼想,就虧大了!

圖片出處:Therapy Putty Resistive Hand Exercise Kit

最近教到手部損傷後的復健運動,就訂了五盒硬度不同的治療黏土(therapeutic putty,以下簡稱黏土)給學生體驗,同時練習設計治療活動。原本靜靜聽課的學生,在拿到黏土後瞬間變得雀躍,紛紛在桌上做起各種勞作。有人把黏土搓成幾個圓球做成小雪人,有人用黏土做出星形裝飾,還有人純粹就想把黏土搓成長條,看可以搓得多細多長而不斷掉。作為熟悉黏土材質的過程,這些玩耍沒什麼不可以。

但是,如何從玩耍中摸索出有效的治療活動呢?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不選海報發表的五個理由


這學期幾位學生想投稿國內研討會摘要。在決定發表形式時,幾個人對於要選海報發表或口頭發表猶豫了許久。W就是其中一員。我問他在猶豫什麼?他說:「海報發表感覺比較簡單,但是口頭發表好像比較厲害。」聽起來是很有「上進心」的回答。「可是面對一群有經驗的治療師報告,壓力好大。而且如果無法回答現場提問怎麼辦?」他一臉苦惱地說。

關於「如何妥善回答現場提問」這個議題,很值得另外開一篇部落格文分享。然而如果問我會選口頭報告或海報張貼,我一定會選前者。為什麼呢?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篤信勤能補拙?小心劃錯重點,愈補愈拙


勤能補拙是華人文化普遍認同的道理。還記得小時候去才藝班,樓梯轉角的平台掛著大大的蒲葵扇,上面正是寫得「勤能補拙」。大人常告訴小孩得要努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幾千之。總一天滴水穿石、鐵杵磨成繡花針。我也沒懷疑過這個道理,直到年紀漸長,開始有些異議:滴水穿石可以解釋為物理現象,但是鐵杵到底為什麼要用人工磨成繡花針?一支鐵杵的體積不知道可以融成多少繡花針,究竟為什麼要曠日廢時地磨出一堆鐵屑,最後得到一根針?

勤能補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嗎?探討這個議題之前,讓我來說個小故事吧!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老師,這個沒有教過


平時在系務會議總會交流一下實習生的狀態。有一回,一位教學認真的老師氣急敗壞地說:「大四某同學在實習站要報告一個評估工具,他竟然寄信回來問我有沒有教過這個評估工具?」在場其他老師追問:「所以,有教過嗎?」那位老師無奈地說:「有啊!講義不是都上傳教學平台了嗎?搜尋一下就可以看到了!」過不久,換另一位老師接到臨床老師抱怨說學生沒有學過某個疾病。接到抱怨的老師很無奈地說:「教了。講義明明有寫,但不知道學生為什麼說學校沒有教?」
為什麼問學生有沒有學過什麼,常得到「這個沒有教過」的回覆呢?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從實習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別擔心,你只是跟大家一樣。

圖片出處:工具:走出舒適區 (jamesakinsmith.co.uk)

臨床實習前,L哭著打電話跟我說:「老師,我好焦慮。去臨床實習如果不知道怎麼治療病人怎麼辦?」臨床實習開始後,陸續又有幾位學生私下告訴我:「我很擔心自己比梯友差。」「我想到要去臨床,就焦慮得睡不著。」「我好擔心治療活動又被退。」通常找我表達焦慮的是很有責任感、對自己滿有期待的學生。到底為什麼有這麼多焦慮呢?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稿費最高的作文比賽:科技部專題計畫


昨日遇見來自二位不同學校的大學教師,正好聊到年底撰寫科技部計畫的事。
A老師說:「我很幸運,正好有兩年期計畫,今年可以pass。」
B老師表示:「我剛好今年通過隨到隨審,就不參加年底的作文比賽了!」
而我則是明年計畫到期,今年必須參加作文比賽。
說完,三人眉宇間都有一絲無奈。
身為大學教師,申請研究計畫、撰寫論文似乎才是本業。其他都是其次?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善用降臨曆,日日是好日

圖片出處:House Advent Calendar | West Elm

一年將盡,你想到的是年初許下的願望沒有實現,想要抓著2021的尾巴奮力拚一場呢?或者,覺得努力了一年,最後一個月應該放鬆一下?不管是想努力或放鬆,都很推薦搭配「降臨曆」的節日精神(過節氣氛),讓2021有個完美的結束!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老師,這樣不公平

圖片出處: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某次大考之後,幾個學生氣呼呼地跑來找我:「老師,我們覺得這樣的考試不公平。」我摸不著頭緒,只能好奇地問:「發生什麼事了?」其中一位平時還算認真的男孩說:「這次考試的內容都是考古題。有讀考古題、死背答案的人就容易得分。其他認真讀書的同學還沒有他們高分。」哦!原來如此。
「考古題有多少題?」我問。
「十年份的考古題......應該是一千六百題。」學生算了一下回答道。
「考前有公告考試的題目會從考古題裡面抽題嗎?」我再問。
「有。」學生回答,但旋即又說「但是背考古題不是真正的學習,要看書、了解概念才是真正的學習。」
真正的學習確實是很高尚的理想。朝著理想走去,難道錯了嗎?

珍惜得到批評的機會,否則就要付費了

在擔任研究員期間常參與醫療團隊會議。有一次,報告者是一位希望早點畢業的研究生,他的研究議題是某項介入的成效探討。為了快速收案,他不想分組驗證成效,只打算作同一群人的前後測比較。

台下的聽眾們聽了之後,針對臨床病人的特質、收案的可行性、研究的價值、研究設計的嚴謹程度紛紛提問。那位研究生愈聽臉色愈青,覺得如果真的照著大家的建議這麼做,不知何年才能畢業。這時,坐在我身旁的C醫師彷彿沒看到那位研究生的臉色,仍舉手表示他要發言......

麥克風終於傳到他手中,而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我怔住了。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大四專題報告攻略(下)


想把專題報告擠進忙碌的臨床實習生活,像是在裝滿大石頭與小沙粒的瓶子中再灌進水,常令人感覺時間被填滿。心神無法放鬆。
然而有很多時間覺得心有罣礙,是因為沒有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事要做、預留多少時間完成它,以及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好。
在這篇攻略「大四專題報告攻略(下)」將告訴你如何順利把專題報告的後半完美收尾。

能力是比較出來的


自從到了偏鄉教書,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原本在醫學院分數不特別高的職能治療系,竟然是一個「倍受尊敬」的系。
到底發生什麼事呢?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大四專題報告攻略(上)

對於職能治療大四學生最具挑戰任務大概就是一邊適應初到臨床的緊湊步調,一邊大量搜尋/閱讀英文期刊以進行專題報告了!

沒有參加過大專生研究計畫(註)訓練的你,是否很擔心在實習與專題報告的夾攻之下,難以存活呢?
別擔心,我彙整了過去幾年帶專題報告的時程規劃供你參考。照著執行,做出有內容的專題報告應該不難囉!

放養

不知道你是否曾在花市看到可愛的花草,滿心歡喜買回家種不到一個月就面目全非,結果偶然在路邊看到相同的植物,卻發現它們欣欣向榮?如果有,你大概跟我一樣,從幼稚園開始就是黑手指了......

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臨床實習選站,到底在選什麼?


這週下課,分別有兩群學生找我討論班級成績排序的依據。
第一群學生說:「老師對待學習的態度是鼓勵學生修正錯誤,所以計算班級排名的時候應該要採用重修後的分數計算。」
第二群學生則完全相反:「我們覺得應該重視第一次上課就很努力的學生的付出。重修有第二次機會,又已經知道出題方向了,用重修後的分數計算對一開始就認真的人不公平。」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本來求過就好的學生對班級成績排序這麼重視呢?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不夠專業,限制了你的想像!


上個月邀請資深臨床職能治療師張瑞昆老師到校指導學生製作特製鞋墊,並示範一些副木。張老師臨床經驗豐富,副木在他手裡總是很聽話。他製作給早產兒適用的後側踝足副木(註),與預裁的成人後側踝足副木擺在一起,就像是拿嬰兒的小鞋與身高180公分的爸爸的大鞋放在一起,對比強烈。
上課當天並沒有早產兒到現場,也沒有早產兒的石膏腳模當作塑形對象。那麼小的後側踝足副木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只有擺拍,才能完美

近日為了拍攝系所特色影片,必須準備一些專業領域的實習成果,例如副木、特製鞋墊。為求美觀,拍攝時常需清場,以便凸顯成品。於是,在手機調好拍攝角度之後,常需東挪西移,把其他雜物移出鏡頭對焦的畫面。
終於拍完幾張完美的成品照之後,再對照實際的工作檯面,竟有一股不真實的感覺。
真實的手做,必定有許多工具、剪裁或打磨下來的碎屑。怎麼可能乾淨亮麗?真實的大學教師生活,難免有許多雜務瑣事,不是只有整理成冊的論文、精美的教學資料。
只是這真實,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並從中找到自己珍視的心動之處。

如果在各種媒體上看到各種美麗的手做畫面與成品,多數是擺拍的。別懷疑,只有擺拍,才能完美。

不當學生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近日完成期中考成績輸入,發現有些班級處於生活品質過於良好的狀態,即使是已知的考題,作答仍不理想。H正是那一班的學生。她在得知有接近半數同學跟自己一樣不及格之後,憂欣摻半地問我:「老師應該不會當這麼多人吧?」我實在很難告訴她答案。期中考表現不佳,期末猶有可為。但如果是期末考考這樣的成績,應該當掉不及格的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