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回顧自己過去一週的學習狀況,除了撰寫報告,
一直都在思索如何提昇自己學習效率這件事。
雖然學習成效很慢才會顯現,但學習效率低落卻是不爭的事實。
否則不會看到相關的論文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或是作者背後的含意。

而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孔子幾乎有相同的原則: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意思是: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無法獲得時,不去開導他;不到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如果學生沒辦法觸類旁通,那麼就不用繼續教他,讓他先自己用功再說。


所以,我還不夠用功,也不太會融會貫通。
例如:知道3 個ICC model的假設與差別,卻還是不知道何時選用哪個為佳。→ 現在想想,好像也有點奇怪。因為既然知道使用條件與推論性的差別,怎麼會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用?
所以,只好繼續努力了!並且更主動地思考問題,試著改掉被動地依循或死記的學習習慣。


《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憤,心中想了解卻有困難。
悱,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參考資料:教育部辭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