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學習的生長痛

面對自己的缺點一開始有點不習慣,
但後來發現被指正缺點並不令人難過。
主要是提出指正的時機與場合,會讓自己情緒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像是自己花了很多心力做報告,就會希望結果不至於太糟。
但是,因為抱持著錯誤的期待,以及沒有搞清楚自己有什麼問題、問題會造成什麼影響、或是沒有讓問題清楚暴露在個個情境,就很難抓到。

昨天上課時,老師的建議我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內容出現嚴重偏差,
與用很複雜的方式計算從SPSS報表就可以簡單計算出的結果,
讓我更清楚自己的短處。

為了避免忘記自己曾犯了什麼錯、有什麼缺點,
因此將自己的缺點寫在部落格上。

自己本質上的缺點

1.因為經驗不足/概念不清,忽略了老師提供的思考方向,一直往錯誤的方向思考。
2.抓不到重點又愛鑽牛角尖。(因此難以區辨問題的重要性)
3.沒有掌握概念的關鍵、而且一直錯下去

4.只看自己想看的、想法過於侷限。

5.只用自己會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去觀察環境的其他解決方式。




不合理的信念


1.我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好的結果。→做正確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2.犯錯之後,想著我下次絕對不會犯相同的錯誤。→反省之後,努力修改,然後想著:我下次犯相同錯欲的機率可能會降低一些。

3.學習是快樂且自然的 → 學習是要付出代價的。No pains, no gains.


還需要調適的心態:
1.無法接受自己花了很多時間作了一個很爛的報告。
→失敗總是會出現。報告永遠有下一次。只要降低犯相同錯誤的機率,就是一種進步。
有時難以區辨問題的大小。

2.對於一般口頭報告的感覺:當老師立即沒有對報告內容做澄清或更正,報告簡直是大家一起很努力地搞混大家。此時就可以看出誰厲害,可以「呼攏」得過去,或是看出是誰在「呼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則改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