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文獻閱讀的提問


粗體字的部分為文獻名稱,

數字標號的部分為閱讀後的提問。

越看越覺得可以發展的部分還很多。


以往報告期刊,最不喜歡看到結論的地方寫著:

尚無法確認研究結果是否皆然,仍待進一步研究。

這或許是最保守(保險)的寫法,但總是讓人感到自打嘴巴!

好像前面說了那麼多,也只是個人推測。

不過科學的發展,本來就是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所以,還是耐著性子把「落落常」的期刊看完吧!


註一、PRO: patient-report outcomes

CAT:computer-adaptive testing

註二、個案主觀感受的結果測量範圍極大,未來研究暫時以FIFE(個案的感受、

對疾病的認知、身體功能、對預後的期待)為主題。

註三、Happy birthday to me :)


PRO in cancer: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nd policy initiatives
1.RPO需要長期收案才能準確嗎?或者建立一定的信任關係之後才能施測?
2.何謂preference-base與nonpreference-nase?
3.PRO的項目這麼多,如何讓測驗又快又準?資料庫是否需要非常龐大?

Tell me about yourself: The patient-centered interview
1.PRO除了反應個案的狀況,能否提供醫療人員修正自己態度的建議?
2.不知道如何回應個案較為激動的情緒或內心的坦露時,應該怎麼辦?
3.PRO除了個案自評的部分,是否也可提供醫療人員相對應的測驗,

作為雙方認知程度的對照?

Fast fact concept : Pacient-centered interviewing: Understanding the illness experience
1.感受、對疾病的認知、身體功能、對疾病與醫療的期待這四者是否相互影響?

程度為何?
2.身體功能尚可但其他三者偏向負向者,是否應搭配心理OT與諮商輔導的介入?
3.各種疾病病程不同,個案對疾病的概念與認知便多所不同。

製作量表是否會變得過於瑣碎?
4.CAT是否會像心理測驗一樣,不同的答案,下一題就會連結到不同的內容,

最後再計分?

病人為中心的倫理思維
1.之所以有倫理的問題,表示陷入兩難。若病人認為好的,

就醫療的角度不認為是好的。
或者醫療人員認為個案及其家屬應更積極地治療才是比較好的,

但個案並不這麼認為,
則應如何判定?PRO在此時又應以哪些項目來界定分數?
2.PRO是否只適用於重症與慢性病患?
3.資源的瓶頸與FIFE有何關連?
4.PRO如何促進預防醫學之發展?
5.PRO如何促進醫療團隊的整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