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提供住院病人OTK的適合時機為何

最近提供住院病人OTK時,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一開始病人對於所有與他們相關的內容很有興趣(包括醫院生理OT、輔具中心、職業重建、長期照護)。
但是他們把OTK測試時學到的知識去詢問復健相關醫療人員,
得到的回覆常是:這對你說還太早了!要用的時候再知道/出院前一週再知道/再說就可以了!
從此,他們對於OTK就有點意興闌珊,好像那是不重要的事。

我的想法與那幾位醫療人員不同。
我想法有二:
一、在個案住院的第二、第三週提供OTK,時機相當適合。
復健病房住院的人通常只能住28天(四週)。
OTK提供的時間通常為住在復健病房的第二或第三週。
若把所有OTK的提供與應用時間都延後至第四週,個案與家屬可能會手忙腳亂。
一下子要申請身心障礙證明以申請長期照護或職業重建、一下子要居家訪視與環境改造,
時間過於倉促。

二、多瞭解對個案重要的OTK有助於個案於住院其間的「安適感」
有些住院病人/家屬對於未來的功能恢復、復工狀況、出院後的回診、家中的無障礙環境頗為憂慮。
若他們能在個案病情較為穩定,又不會太晚得知訊息的時間點(在復健病房的第二或第三週,且可以到治療室做治療)獲得實用的OTK,
可以讓個案與家屬因為瞭解後續的復健與生活將如何安排而比較安心。

或許醫療人員有既定的出院準備計畫,因此認為提早告知出院準備的內容(例如OTK的內容)不太恰當。
然而,病人住院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出院,
因此我認為只要當病人病情穩定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出院準備了(但不表示病人要在一週內出院)!
所以,在個案住院的第二、第三週提供OTK/與個案討論出院相關規劃,時機相當適合。

如果大家對於這個現象有任何意見,都歡迎提出來討論。

8 則留言:

  1. 醫療人員認為出院前一週再開始準備可能原因有二:一、無法預測預後,醫療人員無法準確地預測病人出院時的表現,所以無法太早跟病人/家屬討論病人的出院計畫;二、太忙,醫療人員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提供病人/家屬完整的OTK,所以只能選擇醫療人員認為病人/家屬用得到的OTK進行衛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恭宏的意見分享。
      由於第一個想法,
      我詢問的時候,個案已經狀況比較穩定了,
      應該可以開始討論出院或轉院的規劃。
      第二個想法,醫療人員向來很忙,也只能概略地說明個案可能會用到的OTK,
      這好像就跟衛教的時機沒什麼關係了呢!

      刪除
  2. looks interesting and critical!
    您可否補充:1. 這樣的個案數約多少?2. 事先治療師知道(您提供OTK&內容)嗎?3.一般治療師於何時「主動」提供那些OTK!?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老師的提問,以下是我的補充。
      1.這樣的個案數大約5人。
      2.我只有告訴治療師大概的OTK衛教內容,但未提供完整的書面資料。
      3.目前問到的2位治療師主動提供的OTK與時機如下:說明OT的定義(一開始到OT時)、說明治療活動的目的(前幾次提供治療活動時)、討論家中的環境調整(出院前)。其他治療師提供的OTK與時間會再詢問之後補上。

      刪除
    2. 1. 所佔比例多少?
      2. 所有治療師都知道/記得!?「未提供完整。。」影響為何?
      3. 他們提供的 OT 定義為何?個案所知又如何?

      刪除
    3. 謝謝老師的提問。以下是我的回覆。

      1.約10%。

      2.不是所有治療師都知道/記得OTK的衛教內容。因為我沒有告訴所有治療師我的OTK衛教內容,原因為他們不一定有空閱讀或有興趣瞭解。未提供完整的OTK給治療師可能造成我提供的OTK衛教和治療師的衛教有出入,造成他們後續衛教的困擾。

      3.我不確定每位治療師提供的OT定義為何(必須詢問之後才能確定),但不是每位治療師都會向個案解釋OT的定義。又個案所知之OT差別甚大。有人認為應該是日常生活相關的治療,有人認為是上肢復健,有人認為是職業相關的治療,也有人認為是靜態的復健治療都屬OT。

      刪除
  3. 10% 比例高嗎?絕大多數個案的看法為何?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算高。
      但是也可能是因為我遇過幾次這樣的病人之後,就會自動加上「這些問題可以在出院前一週與治療師討論」,以減少困擾。

      至於絕大多數個案的看法,我不太容易回答。
      因為我沒有詢問他們最希望在什麼時候得到OTK。
      但是同意參與研究的人,大概多數都覺得那時候(轉到復健病房一週之後)是適合接受OTK衛教的時機。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