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的時候,你可以這麼做

圖片出處: A Little Stuck: 9781524737160: Jeffers, Oliver

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數人對自己是有期待的。在相同環境待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久了,就認為自己應該會有進步。但是要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

過年期間,我收到J的訊息,表示希望聊一下實習近況。通常會特地跟我約時間談話,多半是遇到困難了!我揣著幾個猜測,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不順利。實習站報告太多?老師要求太嚴格?自我要求太高?梯友很優秀所以自慚形穢?沒想到我一個都沒猜中!

「怎麼啦?」我問。「我覺得自己卡住了,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J語氣平靜,讓我無法判斷這件事情對他的困擾程度。
「發生什麼事了,讓你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呢?」我接著問。J表示自己努力準備的治療活動,病人似乎並不買單。接著,他說出一連串自己做不好的地方:活動難易分級做得不夠細、治療活動的氣氛沒有掌握好、不熟悉每位病人的特質......。都是實習生常見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改善。

因為看不見,所以需要相信
其實,不只是J,相信不少人遇過努力後卻看不到成果的情況。時間再拉長一點就容易變成「我覺得應該要做,但是我提不起勁做」或是「我知道這樣是好的,但是沒辦法做到那麼好,因此不想做」。分析起來頭頭是道、理智上知道怎麼做比較好,又無法說服自己。但是,這世上不是所有努力都能看到成果啊!我們要怎麼在還看不到成果的時候,就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呢?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相信有能力取得好結果」的概念有個專有名詞: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它是加拿大學者Bandura於1977年提出的概念。Bandura認為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經由觀察自己與他人的表現、評價表現的優劣,從而自我增強 (self reinforcement,獎勵自己的好表現、懲罰或責備自己的壞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習經驗正向居多,自我效能感將逐漸增強,自信與能力也同時增長。反之亦然。自我效能低落者甚至走向焦慮、憂鬱的困境。

所以,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要怎麼增加自我效能呢?

Bandura提出四個加強自我效能的方式:累積自己成功勝任的經驗、以別人成功的經驗激勵自己、由別人告訴我們自己有能力成功、設法維持良好的生理與情緒狀態。此處,想跟大家分享「累積自己成功勝任的經驗」的方法。

接受現況,持續努力,開始測量
實習生就是還沒學會,所以需要大量實地練習。就算未來拿到治療師執照,也在每天的實作中練習與成長。相較於未來,現在是能力最不好的時候。坦然面對自己目前能力不足的事實、接受它,同時欣賞自己的努力和不放棄,才能跨出下一步。

測量是發現改變的開始。但是要測量什麼呢?為了追蹤自己的成長軌跡,推薦進行下列三種測量/評估:

  1. 量性評估:列出自認為可代表進步的數個指標,再搭配李克氏五點量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於每次帶活動之後快速評估自己的表現。指標內容因人而異,例如:活動前準備的時間減少但品質不變、病人的活動參與度佳、治療活動氣氛佳、帶領活動的焦慮程度、多數病人可以參與活動(難易分級足夠細緻)、活動流暢度佳等。也可以參考前人編制的「工作相關自我效能量表」自我評量。
    *注意:題目不要超過15題,以免單次填寫時間過長,降低下次評估的意願。
  2. 質性評估:活動後回顧 (After Action Review, AAR)的方式,質性描述自己在活動中做得好、做不好的地方,以及下次可以努力之處。記錄內容可作為下次準備治療活動參考。
    *注意:不要寫太多,免得難以持久。
  3. 與臨床老師討論/客觀實習生能力評估:實習生的努力,治療師都看在眼裡。有時候旁觀者清,主動向治療師請益,說不定一語中的。此外,臨床單位本來就有評量實習生表現的工具,例如: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病例討論評量表 (Case-based Discussion, Cb-D)。從評估結果可以得到立即的回饋,知道自己勝任和不足之處。

上述三項評估當中,前二項可以自己製作成Google表單,再將表單連結設成手機桌面捷徑,以便即時填寫。此後,每週從後台的圖表與記錄檢視自己的改變與成長。相信我,絕對不是以直線向上的方式成長。累積自己成功勝任的經驗通常像波浪一樣上下起伏,但整體趨勢是慢慢往上的。

做了各項努力之後,實習生最想知道的是:「我要多久才會適應?才有勝任感?」老實說,每個醫院的要求不同,每個人的氣質 (temperament)不同,很難找出明確的切截點。但是,如果在離站前二週仍未感到勝任愉快,確實有點慢了!

臨床實習是一段充滿挑戰的過程,知識與技術的提升當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挑戰自己的心態和習慣。甚至,在別人沒有挑戰自己的時候,仍然試圖自我挑戰,例如: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準備治療活動所需材料、用同樣時間做出更高品質的報告。前輩們駕輕就熟的身影都是時間積澱的成果。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或許是新手需要時時提起的心態。

----------------------------------------------------------------------------------------------------

補充說明

  1. 自我效能和「自我感覺良好」是不同概念。自我效能是有能力的自信,必須同時考量外在客觀事實。僅有自信而缺乏能力,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2. 自我效能和完美主義有時會放在會一起討論。
    完美主義傾向的人認為沒有面面俱到,就是不夠好。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自我效能感低落。
    健康的努力心態則是「我知道我沒有做好,但是我盡力了。下次繼續努力做到。」
    有一些傾向於外控的人會認為「我覺得自己有努力了,就應該得到OOO,否則就是別人對我不公平/刁難。」如果不幸外控的人能力不佳,又不願意面對現實,加倍努力,可能永遠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難以進步了!


2 則留言:

  1. 由衷覺得這真是個太有價值的部落格了!大感謝啊!
    每每都能切中心理層面遞進分析,指出非常具體的理解、相當實際的應對方法!

    自我測量回饋,感覺非常實用,難在多花一分力氣去做;
    但當下多花一分力氣,未來就少多分白費功夫吧~

    此外也讓人有一種發現────大家都在挫折中奮力起身、跨步向前!
    不必慌張惶恐~大家都曾經有過!大家都可以繼續更好!

    即使不認識彼此,卻因為部落格主的無私分享,集合了相互影響的力量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臨床實習最需要心理調適。這關過得去,其他都可以慢慢培養。
      希望提出來的想法對大家有幫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