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前二週,通常是學生學習動機空前高漲的時期。L原本就是一位認真的學生,他在考前格外缺乏安全感。三不五時就傳訊息來詢問各項考試相關事項,諸如拿著某一份講義的內容,直接問「這個會考嗎?」,或是多次詢問「XXX算在考試範圍嗎?」、「這次考試範圍太大了,同學們都說讀不完,可以不要考嗎?」我能夠理解學生的考前焦慮以及試圖從老師口中探聽考題線索的心情,但是人生有多少次考試能讓我們準備到信心滿滿再上考場呢?
改完考卷,L的成績落在略高於及格的分數。乍看之下,會讓人很納悶:這麼認真的學生,成績怎麼還低於班平均十分?再一思索,卻毫不意外。因為他花了太多時間在焦慮、反覆練習已知的題庫,並試圖擴充能掌握的考試資訊,卻忘了踏實複習整個考試範圍才是根本。然而L的例子並不罕見。其實,期末考前後一段時間,老師、學生、家長就像鮭魚迴游一樣,出現週期性地行為表現。
三種期末鮭魚
1.學生鮭魚:千方百計探聽考題
期末考前,前述認真又焦慮的學生常大批湧現。詢問的題目不外乎「哪個章節出選擇題、哪個章節出問答題?」、「問答題來自哪些範圍?」、配分比重等。除了筆試,實作考試更讓學生坐立不安。有些學生甚至依據考前提示,編寫出多個實作考試的醫病互動劇本。甚是希望老師依據考前提示的範本出題,不要進行調整,因為會讓他們很擔心。
有時候,真是不能理解學生對於安全感的執著為什麼這麼深?為什麼不願意踏實讀書與練習,卻頻頻打探與限制老師的出題方向。除了記憶與理解,抓重點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考試就像抽樣檢查,不是全面篩檢。總不能只準備受檢的樣本,忽略母群體吧?過度追求安全感,只想讀必考題的學習方式,實在是捨本逐末了!未來臨床實習、國家考試的範圍,豈能全數掌握?
2.老師鮭魚:邊改考卷邊懷疑自己、懷疑學生、懷疑人生
改考卷向來是老師深刻自我反省的時候。看到幾個學生錯得有志一同,我都會趕快把講義和課本拿出來對照,檢查一下到底是學生集體記錯了,還是自己教錯了(註1)。
支持多元評量又沒有助教協助計分,在結算期末成績的時候也是老師自我檢討的好時機:為什麼不安份地考期中考、期末考就好,竟然安排了每週小考、小組報告、個人報告、小組作業、加分報告、課程參與(由課程小老師認真記錄每次上課發言狀況)、同儕互評(小組報告必備)。光是計分就要先製作好Excel樣版,手動貼上成績後再寫公式進行分數轉換。至於會影響畢業時程的科目,還得舉行補考以杜悠悠之口。完全不當學生不是很輕鬆嗎?(註2)
每次被期末成績耗掉許多時間的我都這樣告誡自己:下次千萬不要找自己麻煩了,但過了寒假/暑假,又被自己的「重視學生多元智能」的理想說服,不能教出只會讀書的學生……
3.家長鮭魚:親師互動特別頻繁
依據本系慣例,當學生之後必須通知家長。比較開明的學長通常會表示學生真的不太認真,之後會嚴加督促。但也有家長表示小孩有努力了,請老師不要當人。過度關切的家長也曾頻頻打電話來詢問能不能不要當人,說小孩在旁邊哭鬧發脾氣、延後畢業會對小孩的未來造成嚴重的影響(註3),接著開始質疑老師刁難學生,威脅必須向學校申訴老師教學有問題。儘管該生的期末成績低於班平均約四十分,家長仍認為老師應該讓小孩通過。
甚至有學生家長未雨綢繆,在期中考結束發現小孩成績不好就迅速表示必須跟授課老師談一談為什麼小孩成績不好,並明示暗示不可以當掉他們家小孩,還提出用下學期其它科目的成績彌補這學期成績不足的荒謬建議。
學習不可能從頭到尾都輕鬆愉快。讓人辛苦、焦慮的事不代表真的有危險。學生和家長早點接受事實,並且眼光放長遠一點,或許願意期許學生踏實學習,增長面對未知的勇氣與能力?至於改考卷、結算成績這種有機會「外包」的事,如果可以外包給電腦或和成績沒有利益衝突的助教當然最好。如果無法外包,真的要設法減少評量項目,才不會每次期末考都把老師搞得比學生焦慮。
教與學,都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
後記:由於學生焦慮、憂鬱、過度不安全感的情緒日漸明顯,促使我讀書自學。正好看見一本認真進行文獻回顧的書:「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本世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看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反民主 」裡面有許多例子與台灣現況驚人地相似,尤其是過度追求安全感、對立衝突的部分。推薦有興趣的讀者花點時間閱讀。
註1:有些讀者看到學生錯得一樣,可能會猜測學生是否作弊。在其它考場有可能,但個人認為此處機率甚低。因為我以電腦考試(考生都在教室),考試介面具防弊機制,離開頁面10秒即自動繳卷。每個人的考題順序不同,再加上手寫題的答案不是一句話就能寫完,互相作弊的機率甚低。
註2:不當掉學習表現和課程參與不佳的學生,對老師而言是最輕鬆的。省下出補考考卷、進行補考、和被當學生與家長溝通的時間。但是,學店也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如果秉持著繳學費就給過,未來實習不順、國考考不過、工作找不到,都歸咎到學校老師的錯,老師要怎麼解釋?但是,反過來說,在校成績好不保證實習順利。實習順利不保證國考一定會通過。國考通過不代表一定能找到職能治療師的工作。中間有太多因素互相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註3:延後畢業對學生當下或一段時間內確實有很大影響,但不代表放水對學生一定是好的。在心態上,學生還是得面對自己能力不足、努力不足的事實,才有改善的機會。否則永遠都會覺得耍賴或責怪/威脅別人就能達成目的,何需自己努力?再說,如果自以為有努力就可以取得高分,人人都在頂尖大學就讀了,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