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20100223會談記錄

        淺色部分暫不討論
I.           評估方式:如果個案在三個類似的情境下可做出某一特定動作,可否說明他在類似情境有類化的能力?而使用測量表現的方式施測?

II.         學習相關事項
A.           評析:回顧型文獻之選定(課程要求:整理與評析,4/26交)
選出3-5PRO回顧文獻,與老師討論再作決定。
B.           方法學:研究規劃之擬定、進行先導研究 4/125/31交)
stroke knowledge著手
C.           專題:針對研究問題,提出研究方法。5/10交)
stroke knowledge著手,延續上學期的主題繼續。內容較PRO具體。
D.           獨立研究
1.               PRO回顧文獻撰寫
a.    PRO與以個案為中心的想法很接近,可否作為:把抽象概念轉為有跡可尋的理論架構,再以各家說法作為範圍的界定?
b.    PRO與診斷的關係、是相輔相成或可取代、先後順序為何(或可同時)
c.    PRO的重要性、無可取代性要如何陳述成篇?
→可能是沒有掌握結構性的概念與層次,也可能是沒有仔細想過PRO無可取代之處。應盡快在回顧文獻之後把內容補齊。
若該段落已完成70-80%之後要提升速度及慢且需他人協助。若只有20-30%部分者,則應儘速補齊,才有進度。4/15投稿摘要、6/26參加於成大的全聯會
2.               精讀文獻之選擇
→與評析文獻之選擇方式相同。
應養成獨立思考與判斷之能力。
E.           英文:繳交一段英文錄音,是否有品質要求?不順暢有關係嗎?
→如果現在就念得很順了,就不用錄音了!
F.            搜尋技巧:是否有跨資料庫的搜尋方式?以免搜尋重複文獻。
Ovid可作粗略的資料庫轉換,若需詳細完整的資料檢索,仍須一一搜尋。故瞭解各資料庫所包含的資料特性很重要。以Pubmed為例,由於各篩選器的標示不一、專有名詞又未統一,作者若使用自然語彙,有時會造成搜尋上不易完整。但精確度與敏感度不易兼顧。此為現實上的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