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歸納整理的重要

自從就讀研究所開始,就不斷面對蒐集資料、閱讀、整理歸納、綜合並提出新見解的挑戰。
完整的文獻搜尋確實很重要,以免提出自以為是創新的想法,
別人卻在十年前就做過了!
文獻閱讀方面,考驗著語言、理解、與掌握重點的能力,
這項能力,從大學到現在,都還處於幼幼班的狀態,時常似懂非懂。
希望這學期協助大學部閱讀科學文獻,自己的功力能力再增加一些。
歸納整理與提出新論,對目前的我都還有相當的難度。
以歸納為例,幾乎無時無刻不會遭遇到!


從一睜開眼睛,就不斷地歸納所遭遇的人、事、物。
例如:出門等公車,久候不至,歸納出「No car comes. One car comes, 1 2 3 come」的詭異現象。
或是,蒐集了一些相關文獻電子檔,得把文獻歸類,以免寫文獻回顧的時候找不到參考資料。
現在雖然已有聰明的Endnote做書目管理,
然而,在Endnote 外,一筆文獻資料到底該怎麼歸類?

  Meyer, K. B., & Clayton, K. A. (2009).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473, 155-169.  為例。
PDF檔的檔名,要怎麼編輯才能夠一目了然,不用一篇篇點進去看才知道?
目前有看過下列幾種編法:

1.期刊名-出版年-篇名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2009-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缺點:檔名可能很長

2.期刊縮寫-出版年-頁碼-關鍵字MMB-2009-155-PRO
缺點:當你蒐集了很大量的相關文獻的時候,不易由檔名辨別每篇之間的差異。

3.第一作者-出版年-篇名 Meyer-2009-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xxxxxxx  ( Endnote的編法 )
缺點:Endnote的檔名無法看到完整篇名,也看不到期刊名稱,無從辨別該篇之主題。

由於大家的習慣都不太相同,還是以自己習慣且檔名不太長的來編碼吧!


檔案命名之後,要依資料夾歸類(那大概是德國人的最愛吧!),
又是新的挑戰。
因為在做A研究時,可能是用a方法歸檔,
在做A’研究時,則是用a方法歸檔。
儘管兩個研究有大量的文獻重疊,也可能因為分類方式不同而找不到想要的文獻。
因此,向前輩請益之後,得到三個解決方式:
1.每分類一次,就將分類依據做成文字檔記錄下來。
2.將所有檔案依內容、對象和重要性分類。
3.除了Endnote的資料夾之外,另外建立一個文獻資料夾,將所有檔案依期刊分類,統一檔案命名方式,使資料容易被找到。

以上這些是看起來沒什麼,但是當參考文獻累積到一定程度,
沒有妥善的歸納整理,恐怕會壓死一群研究生哩!
所以,讓我們以國歌的最後一句:「貫徹始終」(堅持清楚地歸類到底)來共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