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同樣的路程,又快又便宜的交通方式為什麼不是首選?

圖片出處:免費照片 | 騎摩托車旅行 (photo-ac.com)

很久很久以前,政府為了宣導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發佈了一個標語「流汗總比流血好」。那時的我不常騎機車,不能理解二者何以相提並論。直到今年夏天氣溫飆升,光是騎機車從住處到學校(不到三公里的路程)就讓人汗流浹背。拿下安全帽時,像頭髮沒吹乾就出門一樣。終於明白流汗對機車族有多困擾。除非提早半小時出門、多戴一套衣服替換並準備吹風機,否則大熱天騎機車就注定狼狽。難道安全和狼狽只而二選一?沒有優雅一點的出門方法嗎?

Evidence-based living

身為一個沒有汽車又時常騎機車跨縣市的人,在夏日高溫和多雨的氣候刺激之下,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在略遠的旅程中不那麼狼狽?某日,我靈光一閃:與其隔週就在大熱天騎機車約一小時從住處到阿嬤家,何不學習台北人,善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呢?畢竟,台中市現在也有捷運了

於是我開始認真實驗計畫的可行性:計算往返住處與阿嬤家的時間與花費。實地測試後結果如下:

  • 離開房門~在學校停妥機車  10分鐘
  • 等公車  5-10分鐘*
  • 公車到高鐵站  25分鐘 (約45元)
  • 高鐵站(公車站牌)~捷運月台  10分鐘
  • 等捷運  5分鐘*
  • 搭乘捷運  25分鐘(約25元)
  • 捷運月台~阿嬤家門口10分鐘
    =>總時間:約90分鐘。(去程實測為70分鐘,回程實測為100分鐘)
    *表示時間比較難掌握的變數。

兩相比較:騎機車的時間與花費遠低於搭乘交通運輸工具的時間與花費。

  • 時間:90 分鐘 vs. 60 分鐘
  • 花費:70*2元 vs. 30元

不同交通方式,不同價值觀
乍看之下,機車明顯勝出。但我卻更肯定未來在不趕時間的情況下,優先考量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原因有五個:

  1. 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時間有其他的運用可能:在公車上可以閉目養神、回訊息或放空冥想。在捷運上,我可以直接拿出平板電腦開始處理文件或寫部落格(高鐵是起站,上車通常有座位)。由於二段搭乘時間正好各是一顆番茄鐘的時間,可專注的時間有限,反而不會分心滑手機。
  2. 強迫離開椅子表面:因為有交通工具轉乘的需求,我不得不定時離開椅子表面運動,眼睛也必須看向六公尺以外的遠方。對身體與視力保健都是好的。
  3. 預算在負擔的範圍:我一個月最多只會到阿嬤家二次,搭乘交通運輸工具的花費在300元以內,和騎車機的油錢相比只差了250元。這個金額我可以從每月伙食費或雜支移過去,並不困難。
  4. 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比騎機車安全又舒適:相較於騎機車,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較不受天氣影響,也減少機車族在安全措施有限的情況下高速行駛帶來的風險。
  5. 強迫自己篩選帶出門的東西:自己騎車很容易帶一堆東西出門,幻想著到達目的地可以卸貨,空車回程。但這個美好的幻想很少實現,多半是滿載而往,滿載而歸。然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不方便帶太多東西出門,頂多一個登機箱再加一個背包。這讓我不得不思考旅程到底要安排哪些內容、哪些東西一定會用到,哪些則是我希望會做但其實不太會做的事。例如:幻想帶著筆電就能隨時工作,但其實機率不高。有時候平板電腦足以應付臨時出現的小任務,機動性也較高,可以隨時打開寫部落格。

回想大學時期在南部求學,有些家住北部的同學會在週六凌晨搭車北上。在車上睡一覺,正好回家吃早餐,類似現在紅眼班機的概念。年輕時因為容易入睡又能省錢,還可以盡量保留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凌晨搭車是挺划算的選擇。現在年紀漸長,覺得好好睡覺、讓自己有點餘裕可以放空/思考、醒著的時間有清醒的大腦與穩定的心情好好做事更為重要。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於時間、金錢與體力的應用想必有不同考量有時候款款而行反而比橫衝直撞更快到達目標。如果是你,會優先考慮時間、金錢的花費,或是時間的可運用性呢?

--------------------------------------------------------------------------------------------------

後記: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有車,還是開車比較輕鬆吧?甚至,直接搭計程車不是更輕鬆?但我短時間內不考慮買車,也沒有富裕到能常以計程車代步,只能拿自己騎車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比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