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約了一小群學生會談,想了解他們在學業和生活適應上的狀況。因為除了授課,平常並沒有太多私下閒聊的機會。學生們顯得有些拘謹,場面就處於老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的狀況。一開始大家邊吃邊講,沒什麼特殊狀況。但後來發現有些同學不太想聽別人講話,就開始拿出手機滑了!我頗為驚訝,就在我面前不到兩公尺的地方,就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示自己不想參與。當時,我立刻反省了自己:是否活動太冗長?話題太無趣?會談對學生沒有幫助?
思索片刻,發現這三個原因可能都有,但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太習慣聽別人談話。只要焦點不在自己身上,就覺得可以置身事外,不需要在意別人。
在學校,老師或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身處臨床,這樣真的可以嗎?實習生在臨床滑手機會是什麼情況?請想像以下三個畫面。
畫面一
實習生身穿白色治療服,靠在治療室的推拉箱旁邊用手機打電話、張貼IG照片與短文。即使人來人往,吸引力也沒有從螢幕離開。因為他這個時段的病人請假,他剛好「沒事」。
畫面二
實習生正在交代身旁的病人和看護等一下要進行的治療活動:「阿嬤,你等一下用左手把垂直塔上的積木拿起來,放到腰後面交給右手。右手再把積木放進右邊的籃子裡。二十個積木拿完就可以休息一下了!」交代完畢,實習生拿出手機看Line訊息。這十分鐘裡,實習生一邊跟病人互動一邊滑手機,非常自在。
畫面三
中午的團隊會議必須針對特定幾位病人的狀況,由各專業提出個案報告。通常這是既合作又競爭的場合,大家都希望病人好,而且自己做得比別人更好。台上各個專業人員輪番報告有些實習生忍不住拿出手機開始傳訊息、看IG、打電動,直到會議結束。
這三個畫面,那個比較讓你坐立不安,那個讓你覺得還好呢?以病人和家屬的眼光來看,畫面一和畫面二都不好。以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三個都不妙。
畫面一和二不好的地方可能要稍微「走心」才能體會箇中道理。我們用畫面一換位思考一下:病人和家屬到了一家頗具規模的教學醫院就診,沒想到醫療人員沒事的時候就在一旁滑手機?是業績不好病人太少?會不會其實治療品質不怎麼樣?治療會不會很隨便嗎?光是這樣一個畫面,就足夠腦洞大開的病人與家屬腦補出一千字想像,而且沒有一個是好的。
再推想一下畫面二,病人和家屬發現治療人員一邊滑手機一邊幫自己做治療,個性隨和的人可能不會說什麼,心裡想的可能是:我花時間、花錢來做治療,醫學中心的掛號費還特別貴。結果我做治療活動的時候治療師竟然在旁邊滑手機,也太沒有誠意了吧?個性耿直的家屬可能就直接開口抱怨了:「小老師坐在旁邊滑手機,也沒有仔細看病人的動作有沒有做正確。根本沒有醫療專業的態度和誠意。現在年輕人都這樣嗎?(以下省略一千字抱怨)」
對管理者而言,要求的是參與的態度。尤其是新手,有人在面前示範治療不努力偷師、在病人面前敷衍、前輩報告不想專心聽,到底在意什麼呢?既沒有專業能力,也沒有想要學習的欲望,還無法維持一段時間的專注,這樣的實習生以後千萬別來應徵。(以下省略一千字腦補的抱怨)
以實習生的角度可能會覺得畫面一和畫面三都不需要自己主動參與什麼事,畫面二應該也還好,病人做的都是固定的治療活動,而且沒有危險性。但是這個幾乎人人忙碌、訊息紛雜的年代,誠意、專注、想學習的態度,都是稀缺資源。臨床治療師看中的往往不是實習生能記得多少醫學知識,也不會只看治療技巧。態度,才是關鍵。台灣這麼小,醫療的圈子這麼小,稍微打聽通常可以知道求職者在過去的臨床表現。當別人努力把自己塑造得專業、親切,我們卻用各種小事呈現不專業的一面,不是很虧嗎?
聽別人講話或上班時滑手機看起來是小事,背後的損失可能遠比想像大。下次覺得無聊,想滑手機,不妨挑戰一下自己從現場抓重點、找學習對象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