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帶暑研的心得

最近陪大二學弟妹做暑期研究,要幫他們改文獻彙整,
對「幫助程度」的拿捏又有新一層認識。

對於沒有彙整過文獻的人來說,一開始總是容易有冗詞贅字,過於口語,或寫得不中不西(直接翻譯的結果)。
雖然看有別人彙整的結果可以參考,自己寫的時候還是會犯錯。
比較容易學習的方式就如同老師說的:寫好之後請別人給意見。
但是,身為提供意見的人,又要很小心修改了太多,讓他們很挫折,
或是就此定型(成為跟自己一樣的風格),
因此必須小心拿捏。
第一次修改,多半是修改文句、提供修改方向、確認文章脈絡,
第二次修改,確認文章連貫沒有太大的問題之後,只調整少量文句。
第三次修改,就請老師出馬了!
結果發現,他們學得很快,修改第二次時,就明顯比第一次寫得清楚明瞭。
彙整第二篇的時候,也比第一篇快速,而且用字較為恰當。

但是,在學術領域,一山還有一山高。
有時候覺得自己已經盡量修改到最好了,
老師總是可以幫忙指出一些我們遺漏的重點。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不斷練習、並尋求高手的意見,才能有所突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