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台灣職能治療人員於1983-2011年發表之期刊論文回顧(新增步驟四)


由於新增了步驟四,花了1.5個星期至OT教師的個人網頁與國科會網頁查詢著作清單,
以免遺漏了符合搜尋條件的著作。
以下為修改過的研究方法。

流程
      
    研究者首先找出近30年(1983/1/1-2011/12/31)中,臺灣職能治療 (occupational therapy, OT)人員發表的中英文期刊論文,再依據論文的內容分類。資料檢索方法分為四步驟:

一、找出欲列入檢索OT人員之中英文姓名:我們搜尋近30年中,曾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或〈職能治療實務與研究〉二本OT中文期刊發表論文的臺灣作者、目前以及曾於OT學系(科)任教而且大學或研究所為OT學系畢業之教師。再確認其中英文姓名以及發表論文時的身份(包含四類:學術OT、臨床OTOT學生或非OT人員等)。

二、搜尋英文論文:我們以PubMedPsycInfoCINAHL三個英文資料庫,搜尋這些作者的英文全名或縮寫,再刪除重複的論文。由於PubMed資料庫於2002年之前的論文搜尋策略需採用作者之縮寫姓名搜尋,因此使用姓名縮寫搜尋時,則加上occupational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rehabilitation等詞彙的限制,以縮小檢索範圍。

三、搜尋中文論文:我們以國家圖書館的「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與「華藝線上圖書館」檢索上述作者的論文。

四、至OT學校教師之個人網頁與國科會研究人才查詢網頁查詢OT學校教師之著作:由於OT教師的著作未必收錄於PubMedPsycInfoCINAHL、「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或「華藝線上圖書館」資料庫中,因此我們由學術OT之個人網頁與國科會研究人才查詢網頁補上未收錄於上述5個資料庫之論文。


    研究者逐篇確認檢索到的論文是否至少有一位作者為OT人員。若無,則刪除該篇論文。最後,將檢索到的文章分為六類:一、研究性質:分為描述型研究、評估工具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療效驗證與其它。二、研究領域:分為生理、小兒、心理與其它。三、論文類型:分為原著、文獻回顧、個案報告、技術或模式發展(例如:發展輔具、參考架構、電腦平台等)與其它。四、第一作者身份:分為學術OT(於OT[]系、復健諮商學系或早期療育學系任教之OT人員、OT研究人員)、臨床OTOT學生(含大學生與全職研究生)、非OT人員。五、研究對象:例如:中風、自閉症、正常成年人。若研究對象為動物、大體、職能治療師、護理師等非OT平常的服務對象,則歸類為其它。六、論文主體之語言:分為中文與英文。

資料分析
分為三部分:一、計算不同分類方式中,各類別的論文篇數,並列出不同研究領域最常見的研究對象。二、呈現中英文論文數量在30年間的變化趨勢。三、呈現不同論文類型的數量在每隔10年間的變化趨勢。

我的大腦一定有某處有空洞,不然怎麼會一直漏掉一些小細節,而得另外花時間去修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