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壓力知覺量表與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之建構效度與預測效度驗證

以下是我分析壓力知覺量表與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之建構效度的結果。

壓力知覺量表
此量表有3個版本:14題版、10題版、4題版,而後二個皆為原作者自行刪題而得。由於10題版的預測效度較佳,原作者與部分學者皆推薦使用10題版。
PSS的因素結構在原作者發展PSS時並未說明。經後續驗證,14題版與10題版皆較符合2因素結構,4題版為單一因素結構。然而在使用分數時,原作者將量表分數加總使用,未分成二個因素的分數分別計算。
…………………………………………………………………………………………………………
我嘗試分析的結果(4題太少,未納入分析):
由於最後是算一個總分,因此我先當成一因素進行羅序分析。
結果如下:

Person reliability
不符合適配度指標的題數
刪題後
14題版
0.74
3
刪除4題後仍有3題不符合指標。
10題版
0.77
1
 刪除1題後仍有1題不符合指標。


以下是EFA結果:

因素數目
(以陡坡圖轉折點之前的數目判斷)
可解釋變異量
備註
14題版
2因素
51.2%
1. 需刪除4題(出現在第34因素)
2. 前二個因素的題目分類與前人研究的分類一致(第34因素的題目被歸類在第一因素)
10題版
2因素
53.9%
陡坡圖的轉折不是很明顯
 →目前分析的結果顯示壓力知覺量表應非單因素結構,但二因素的可解釋變異量又很有限。若要以此結果撰寫論文,會有點難解釋。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共有10題,每題都是4點量尺)

羅序分析結果
量表之person reliability0.9,有三題的適配度指標未達標準。平均題目難度的範圍介於±1.5,個案能力介於± 6之間。
經過逐步刪除3題(前三題)後,person reliability0.92,所有題目的適配度指標皆達標準,可解釋變異量達71.6%,未解釋的變異量的第一因素的變異量為7.9%
題目難度的階層無倒序 (disordering)
但平均題目難度的範圍介於±1,個案能力介於± 8之間。
題目難度的分布範圍過窄,不足以準確估計能力較高或較低的個案。

EFA結果
結果為單因素結構,可解釋變異量為65.8。因素負荷量介於0.45-0.93,無須刪題。
→目前分析的結果顯示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在刪題後信度良好,但難度分布過窄,不利於評估難度較高或較低的個案。

預測效度  
以受傷後2週的自我效能預測受傷後6個月、12個月與24個月的失能狀況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斜線前的分數為以自我效能原始分數計算的相關,斜線後的分數為
自我效能羅序分數計算所得的相關。

6個月
12個月
24個月
FAI
0.18/0.16
0.20/0.19
0.13/0.12
WHOQOL
0.20/0.18
0.22/0.20
0.19/0.18
→結果顯示受傷後2週的自我效能分數與受傷後6個月、12個月與24個月的失能狀況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僅有低度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