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海報的部分,我只看了一部份,並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
但是有請幾位老師提供對於OTK海報的想法與建議,記錄與回應如下:
1.瞭解個案的需求、滿足個案的需求才是重點,他們對OT瞭解多少並不重要。
→瞭解個案的需求也是我們相當重視的事。本研究的主要參考架構(以個案為中心、FIFE)都有考量個案的需求,而本篇研究只整個架構的一部份。本研究對於達成以個案為中心的治療的貢獻在於:瞭解個案的需求之後,個案如果能瞭解OT到底可以幫上什麼忙、哪些是不太可能達成的,比較容易達成治療共識。達成治療共識之後,個案配合治療的機率會比較好,預後也會比較好。如果他們不瞭解OT、也就是不了解自己到底在復健什麼,那麼他們可能會對OT有誤解、不知道OT可以幫助他們恢復哪些功能、或是不知道要跟誰提出需求,則個案的需求不容易被滿足,預後也不易「最佳化」。
2.讓個案瞭解「哪些問題要找OT、哪些問題找PT、哪些問題找ST」比只介紹OT重要。
→關於復健醫療團隊的分工,未來提供OTK教材時,也會包含專業區別的內容,可提供個案與家屬相關訊息。然而若要提升OT效能,提升個案與家屬的OTK會是重要的關鍵。
3.個案瞭解疾病應該比瞭解OT更重要(個案應該比較想知道要病情以及怎麼復原)
→個案對疾病的瞭解確實很重要,對醫療專業的瞭解也很重要。因此針對中風病人,我們發展了中風知識與中風相關的OTK。藉由提升個案中風知識可增加個案對病後症狀與可能預後的瞭解,提升OTK可使他們瞭解OT可提供什麼服務(解決什麼問題)、如何取得,使個案與家屬安心配合治療,降低疾病對於個案和家屬的衝擊。
◎自己原本預期會被問到的問題:沒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同時收錄個案與家屬?他們的意見是否等價?如何確認個案
後記:
我們研究團隊除了我以外的所有成員都在研討會得到各種榮譽,只有我的海報沒有。我有點失落又有點高興。
失落的是我覺得自己海報作得很漂亮,內容也層次分明,卻沒有被賞識。(顯然評審絕對不是用版面美觀與否給分的 :P)
高興的是我們研究團隊很強大(除了我之外),現在有好的學習對象,未來會有好的合作對象。又,我的海報沒有被注意到,表示未來比較不會被問道:為什麼海報的內容與學會雜誌的投稿內容如此相似。好險。
但是到底可不可以用同一篇研究,既投稿摘要又投稿全文呢?(理論上好像不能一稿多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