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舊酒裝新瓶:新手上路的第四個月

最近第一屆導生陸續進入職場。聽他們提及初入職場的忐忑,讓我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曾寫過一系列文章記錄心情。當時,我把自己每個月的心得筆記命名為新手上路的第#個月。應學生要求,就在這個部落格分享當時的心得筆記吧!只是前三個月的心得不知是遺失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即停權的電子信箱中或是哪個神秘角落,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所以就從第四個月開始吧!除了必要的編輯,內容盡量不做修改以保留原汁原味。

前情提要:我這位菜鳥是職能治療部門第一位治療師,而職能治療的空間與器材是我和另一位晚我兩週報到的資深同事共同規劃、歸置之後才誕生的。簡單說,就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部門......

---------------------------------------以下正文開始------------------------------------------

在工作後三個月,也就是1/1,我成為醫院的正式員工了!這個月新做的事情不像之前那麼多,卻也是每週都有不同的新鮮事!

重新建立病患就診程序:每做一項就刷一次健保卡

院方為了確定病人在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的分別到診率(註一),院方決定在職能治療增設另一個讀卡機,以免有健保費用不實浮報之情形。此種作法曾引起內部之廣大討論,因為需要部分負擔的病患必須在一樓櫃臺繳費之後,到職能治療、物理治療分別各刷卡一次。重點是:必須由治療人員自己刷卡。此舉勢必要隨時中斷進行中的治療,才能幫報到的病人刷卡(註二)。

然而醫院根據全面品質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原則,以顧客的方便為方便,由治療人員自行設法達成指令是最省事的:病人不需在一樓與其他科別之患者排隊等太久,又不需要新增人手處理刷卡、核對治療次數等事項。我猜可能是目前病人量還不足以讓院方認為需要增聘人手專責協助刷卡與核對治療次數,否則治療人員頻頻中斷治療活動,可能很快會得到新的客訴。 

內部人力調整:職能治療應該支援物理治療的業務嗎?

按照醫院規定,員工每週需上班42小時。在沒有夜診的情況下,治療師每週六需要輪班半天。然而週六和平日不同,週六到診人數較不固定,當天可能極忙或極閒。極忙時就只能一個接著一個完成,沒有喘息;極閒時就會被復健科組長(物理治療師)找去協助處理物理治療業務。他的想法主要是有三:

  1. 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都是復健科。應該互相分攤業務。
  2. OPT不分家。
  3. 職能治療的薪水高於物理治療,因此應該做比物理治療更多的事。

物理治療人力不足的問題在職能治療建立之前就已存在,要求另一個治療種類的人員分攤實在不是好方法。我與另一位職能治療同事討論之後,覺得最根本之道還是盡量擴充OT的個案量,以免讓人有可趁之機。

小兒職能治療空間正式啟用:再也不需要一人分飾多角

前三個月採購的治療器材終於陸續送達,小兒治療室也終於整理好了!小兒職能治療室原本是一間雙人病房,因為就在成人職能治療室隔壁,醫院就撥給職能治療使用。雖然器材還不完善,但隨著小兒職能治療室的空間整理好(地墊是我同事一塊塊拼的),櫃子裡的玩具/治療器材逐漸被填滿,我也覺得心裡很充實。然而菜鳥治療師卻不斷想起應該可以再添購的玩具和器材,似乎永遠都有可以在充實之處!

有獨立治療空間的好處不用多言,不但小朋友在安靜的環境表現比較好,我們也不用聽某人的想法,同時治療大人和小孩,更不用隨時被叫去支援另一種治療了!

工作,然後知不足
說來慚愧,雖然大學時曾學過副木裝具義肢學,但當醫院表示想接洽接洽「內政部地方輔具資源中心」的計畫時,我完全不知道從何開始。自己對輔具的評估、設計、申請、修改、回收瞭解都很少,一切都在摸索當中。有時,實在不確定自己到底應該要學到什麼、應該成長為什麼樣子。

這個月整體來說,算是對醫院人事的更進一步瞭解並調適或妥協。但回歸中心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種學習,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省。

希望自己早日可以很有自信地說:我會做這些,是因為我是專業的職能治療師!

註一、有些病人只接受職能治療或物理治療。在改制之前,只要是二種治療都有開單的病人,刷卡一次就當作二種治療都做完了!

註二、這家醫院沒有規定病人固定的治療時間,頂多分成週幾、上下午。此外,個案到院時間不固定。再加上需配合縣府免費溫馨巴士(即現在的復康巴士)的時刻表,病人常是一群一起來,一群一起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