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臨床觀摩心得-Part II:FIFE之臨床評估
觀摩對象: 鄭琦
評估工具:FIFE(治療師部分、非主要治療師訪談部分)
個案數:兩人
-----------------------------------------------------------------------------
心得:
評估者:
1.態度不卑不亢,容易與個案建立關係。
2.在每題前面有清楚的陳述並一再保證結果保密,有助提升個案回答的可信度。
3.會嘗試澄清個案的回答。
4.避免給個案不要的回應(此問題會在後文討論)
受評者:
1.不太瞭解每一項分數所代表的意義。
2.對治療的期待不易具體回答。(或許開放性問題皆易如此)
3.有時會把同時發生的事件中的因子混為一談。例如:醫師給予您的支持與照顧。個案容易把醫師回答的詳細度與醫師的態度當成一件事。
問卷本身:
1.同時完成兩份問卷要花30-50分鐘,過於冗長。
2.若兩份問卷要同時施測,可否將評分標準統一,避免一下子1-5分、一下子1-10分,易造成混淆。
3.本問卷的目的是要擴大題庫還是要找出各項題目的關鍵(variable or factor)?若是要看變因,題目宜更精細;看關鍵,部分題目宜更精簡。
4.受到照顧的層面個案多不易瞭解。是否可提供引言或選項?
5.關於治療師服務品質的部分,個案回答多保留,可信度不高。
其他:
1.解釋問卷評分方式時,容易給予暗示性的回答。
2.人工評估(近似訪談)的評估者應採「少回應、少引導」或是「鼓勵個案表達想法」的態度?
前者則不易建立關係、讓個案表達;後者則易造成個案一發不可收拾地談論。
3.當個案有不適當的理解時,是否應釐清?(例如:OT只有做手)
4.訪談中給予回饋的程度之拿捏不易掌握。(人和電腦畢竟不同)
5.施測環境不易排除干擾源。
6.個案會認為自己應該同時注意評估者與觀察者,或是期待旁人給予回應,可能影響施測之進行。
英語會話課內容-200909
心得分享的部分,時常覺得詞不達意,
明明是很簡單的句子,卻想不到該怎麼陳述。
又或是那些單字在閱讀的時候看得懂,要說的時候卻沒有想到或想不起來,
因此口語詞彙相當貧乏,總是會仗著老師聽得懂中文而造出像:
" I went to 建國 flower market last Sunday and bought a kind of plant __印度荇菜
with only one leave,blooming everyday. I also bought 3 beautiful 陶土做的bowls because I think my plant is proported to them."的句子。
片語造句也面臨了類似的問題:知道片語的意思,但是卻不知道該把它安插在哪裡好。
也不很確定用得對不對。
從國中學英文至今,強調的多是讀和寫,
如果把聽說讀寫的能力曲線畫出來,應該是發展得相當不均等吧!
希望可以透過持續的英語朗讀、對話,加強這方面的實力。
以下簡單記錄會話課所學的片語:
adjust A from B
go alone with
be used to V-ing
be used to V
help oneself
be ignorant of
no longer / not...any longer
get back from
get back to sb
cluster of sth
loose one's temper
one after one
as is usual with sb
註、片語選定的方法為隨意說出一個1-180之內的數字(頁數)和一個1-5內的數字(單元),便可找到該片語。
980930問題討論
與統計相關的
1.為何要用探索性因素和驗證性因素分析與生理/心理的相關?使用其他相關性驗證不行嗎?
2.如何確認該項目是與生理和心理相關?
3.個案分層、分組的標準與目的為何?(分組後人數差異極大)
4.2-factor model 是指有兩個操縱變因嗎?是否有更多變因的研究設計?又,該如何控制不只一項變因的影響?
5.practical fit indices是如何建立的?可提供何種訊息?
其他問題:
6.本研究之實證層級為何?
7.為何選定EQ-5D而不採用其他評估工具做對照?例如:SF-36。
8.本文獻對於未來PROMIS有何貢獻與建議?
閱讀上的困難:不能理解本篇所使用的諸多統計方法意義為何?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臨床觀摩心得-Part I:學習的權利
同時也一心二用地偷偷觀察了坐在同一桌的實習學生如何對待他們的病人。
可能是他們即將換站,對病人的狀況已經相當熟悉,態度沒有那麼拘謹,
出現了以下幾個畫面,讓人心裡直冒冷汗。
A:讓個案一直做彩虹橋 但不管他是不是累了!(個案已經有點無奈了,因為手已經沒有力氣舉高了)
B:要求個案做climbing bar但是不注意坐姿 ,讓個案背靠在椅背上,人快溜下去了!
C:靠在個案身上做手傷治療,肢體接觸面積大於18%(用燒燙傷面積計算法推估的......)
或許他們的指導老師正站在遠處看,打算等病人離開了再告訴他們吧!
回想過去自己實習的時候,想必也犯下不少錯誤,
老師沒有當面指責,真是太寬宏大量了!
病人也沒有因為我是菜鳥就不理人,他們肚子裡恐怕能撐得下好幾艘鐵達尼號!
感謝他們曾給我學習的機會與可容許的犯錯的權利。
新手真的需要很多時間磨練與進入狀況,
特別是像我這樣適應力不強又容易緊張的人,
總是要到快離站的時候才覺得工作比較順手。
從懵懂無知(書上的知識是無法直接平移到臨床技術上的,還要看個案狀況作調整)、莽撞粗率到沈著穩重且不敷衍了事,全是一步一腳印的學思歷程,很難一蹴可幾。
簡單說,就是捧出心來把所見所聞與書本對照,然後試著應用、彌補與修正自己的不足。
當然,總是有幾位同學被老師誇獎:相當具有治療師特質(當然不包括我 ><),
實在很令人羨慕。
也因此,每次看到與實習相關的影劇,心裡總是會升起一股熟悉又溫暖的感覺,
忍不住感嘆:啊!原來實習生都是這樣過來的呀!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Easy Money
有經典之作,也有現在看來覺得匪夷所思的劇情。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有個頂著綠色雨傘帽、
穿著綠衣服,只會說「唉呀呀」的角色。
從頭到尾,除了「唉呀呀」,沒有別的台詞!
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角色呢?只要這樣就可以領到片酬,
真是太輕鬆了!
不過,以神經發展與認知的角度來看,
只會說固定的少數語句,但聽得懂別人說的話,
那不就是失語症嗎?
問題是:到底是部落卡區還是維尼克區受損呢?現在一下子想不起來了!
明天再查吧!
未來之書
身為專業的學生,不是跟學長姐借書來看,就是自己掏腰包。
原本打算想借前人的書來參考,
但是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老師說書是新版的,為了不跟自己的成績過不去,
便決定花986大洋一睹學術界的最新成果。
拿到書之前,先在博客來搜尋,得到以下的結果: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Psychology
作者:Howell, David C.
- 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
-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13日
- 語言:英文 ISBN:9780495597841
- 裝訂:精裝
原來,台大領先群倫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得到全世界最新的資訊,洞燭機先至此!
現在就用2010年的書,等到我們這門課修完,2010年還過不到一半哩!
註、新書到手之後,發現封面與上圖無太大差異,內容應該有所增刪。
然而,幸好我們用的是平裝版的書,加上不知何處獲取的折扣,
買這本書所花的費用僅是網路上查到的八分之一不到!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980923會談記錄
定義:必定是實證的,而非只有回顧文獻。e.g.臨床驗證、療效。
證據層級:重在看研究設計。像是追蹤幾個病人、時間、深入瞭解其特性。如果只有描述性的,就不容易歸納。
研究的分類:第一級:自己做研究/第二級:從資料庫蒐集資料作分析
形式:可參考老師以前的學生寫的台北市公會裡的文章、參考架構。
作法:
1.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時間、盡快看完。
2.用自己的話,清楚每個段落、絕不是只作翻譯(見樹不見林)。
*想想重點在哪裡,才能既通順又能整合。
3.在寫的時候盡量不要看,以免一直想翻譯。
4.試著貫串全文,並思考為何要有此前言、才知要找的重點為何。
5.寫不出來的時候,再回到文章內容去。邊做邊學。
內容:精讀六篇論文並彙整。
進度:至少要讓老師改兩次。第二週之後就要開始寫內容。
方向:以老師給的三篇為主。
1.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mmary scores from the PROMIS global items
2. Development of PMPRO: A tool for th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of PRO measures
3.Evaluation of a preliminary function item bank supported the expected advantages of the PROMIS
備註:如果沒有找到新資料,先讀評析那篇。如果沒有新重點,先看治療師公會的。並提醒老師給新的文獻。
1.搜尋與上三篇相關主題。
2.文章閱讀:如果不容易讀,先掌握表層的再深入,不要一下子跳入太細節的東西。
3.判斷力之培養-評論的文章價值的標準:研究主題是否重要、作者的研究功力如何、是否走在時間的前端、期刊特色、主題是否為新的。→瞭解研究主題、方向、重點。
4.英文能力:英文的各種能力都很重要。慢慢做,持之以恆方能累積。
1.經驗是否可靠? 若無法有實證的數據,只能說「可能」,而非一定。
2. 下週二之後確認要討論的時間。
*研究,就是生命的投入。如果念得通、念得懂,快讀得很快樂。
*研究的目的: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提升成就感的來源。
980915會談記錄
9/15會談記錄
主題一:觀摩助理評估
1.目的:瞭解謝老師的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吸收評估的經驗、觀察評估時的過程、瞭解評估工具內容與使用、助理的工作內容與流程、工作心得與困難之處、經驗交流與討論。
2.順序:自訂。鄭琦可以排比較前面,因為做FIFE。最好在一個月內安排進來。
3.時間:含討論時間,一次2-3小時。
4.其他注意事項:
(1)最好可以排比較多的病人與個案評估。若最後個案都沒出現,就再補約,可已有充分的觀摩經驗。期望於明年二月之前完成。
(2)給予助理一些鼓勵。
(3)或許因為經常使用而有特別的習慣,必要時可提出建議。
(4)一定要清楚到底要看什麼、盡快進入狀況、到底要蒐集哪些資料、資料要如何運用、寫參觀報告於部落格上、把架構結構化。
主題二:課程相關內容
1.十月中下旬的時候決定OT理論的報告方向。盡量多做一些探索。
2.專題演講的作業:建立架構之後,多不同層面的觀點呈現。
3.製作各學科作業進度表:列出課程、作業的要求、日期、準備的進度、特別是跟謝老師相關的部分。
主題三:閱讀科普書籍
1.《傑出學者給年輕學者的67封信》《傑出女學者給年輕學者的67封信》,一週至少一位。
2.《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本學期讀完。
980914會談記錄
9/14會談記錄
主題一:搜尋功力的培養:
先確認搜尋技巧與策略是否是正確的?可先從Pubmed練習。
主題二:研究的核心能力之培養
*養成研究的核心能力,要將能力轉移至其他研究主題較為容易。
主題三:FIFE之相關文獻搜尋
1.由於FIFE較為冷門,搜尋功力要更強、閱讀速度要更快。可從較具體的項目搜尋,例如:對疾病的knowledge。像是對中風疾病的認知、或是以生理和心理功能、ADL的自覺的困難度等等。並把所找到的資料丟到Endnote編輯。
2.可找鄭琦詢問。主要是設計FIFE的問卷。問問卷的進展與內容。可交流搜尋的經驗、有何收穫或困難、問卷設計的歷程、參觀他的部落格。
主題四:各學科相關作業
1.評析的作業:實證文獻,亦從PRO或FIFE相關主題搜尋,年限勿超過三年。練習文獻檢索、一方面確定文章,於週三之前找到兩三篇寄給老師。
2.作業內容要跟老師或其學生澄清。才能抓到他要的方向。
3.語詞內容不確定的可以找老師或官琳學姐討論。
主題五:助理相關事務
1.觀摩助助理的工作
‧目的:可瞭解研究的廣度,但要先想要看什麼東西,之後給一點建議。(態度要好一點喔)
‧內容:請助理簡介工作內容,佳苓學姐也一起去(每位至少一次),一次大約一個小時以上。
‧時間:下下週開始跟評估。
2.跟Jenny確認他要姿誼幫什麼忙。
主題六:其他
1.應有良好的時間管理:確認主要任務,不要把重要的事情變得很緊急。E.g.作業能早點做的就早點完成、把重要的事情分散去做。
2.請玉雲姐在備份主機開資料夾,將每週一次半小時的英文朗讀錄音與主要東西備份至該磁碟。
3.與Jenny安排一週一到兩次的英文對話課。內容不限。
*本日金句:瞭解自己要扮演什麼角色、有多少時間。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Let's talk in English
並且把朗讀的英文錄音下來。
雖然盡量學習外國人的發音,聽起來還是很明顯的像台灣人(沒摻雜台語的感覺喔)!
不過,學習與研究都是需要耐心的累積,才能看到成果,勉強不得。
只以前人的叮囑勉勵自己:其進銳者其退速。
還是細水長流得穩定成長比較好。
又,練習與人用英語聊天,看似容易,
其實很多生活詞彙是相當貧乏的!
學然後知不足,由此可見一斑。
之前教育單位會認為「英文好=國際化」或許就是因為研究所主要還是用英語溝通,而有的感想吧!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專有名詞索引-評估工具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生活功能獨立量表) :此量表分為2大領域:(1)動作次量表(motor subscale),包含:自我照顧、大小便控制、移位能力(mobility)、及行動能力(locomotion),(2)認知次量表,包含:溝通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用以評估個案的依賴度。其中共可分為十八個小項,每項得分最高7分、最低1分。故總分數自18-126。此量表在不同的施測模式或不同的地點評估時,則未能獲得一致性的驗證結果。Granger及Heinemann等人證實此量表具備區辨效度能有效地區辨出失能程度之不同。Heinemann等人之研究也顯示此量表中之動作次量表(motor subscale)是住院時間長短的重要預測指標。此量表有好的反應性,能偵測出住院和亞急性期病人在復健過程中的變化,但不包括脊髓損傷、截肢、及門診的病患。(部分節錄自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網頁所張貼之文章:周佳燁、謝清麟 The tools of disability outcomes research functional status measures.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0;81 Suppl 2:S21-S29.)
Motor Activity Log (MAL,動作活動日誌):由Taub等人發展出來,以評量限制-誘導動作治療(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訓練中風個案患側肢體復原之效果。MAL-14為14項上肢表現的結構性會談(例如,梳頭髮、化妝、寫字、拿杯子),以二量表評分(Quality of Movement scale,QOM; Amount of Use scale, AOU) 。評量方式為:訪員訪談個案日常生活患側手操作,以 QOM評量動作品質及以AOU評量使用頻率。項目評分為6等分(0,1,2,3,4,5),0分代表『從來不用』,5分代表『正常』或『和中風前一樣』。總分為項目間分數之平均值。(摘自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網站所翻譯之Uswatte G, Taub E, Morris D, Vignolo M, McCulloch K.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Upper-Extremity Motor Activity Log-14 for Measuring Real-World Arm Use. Stroke .2005;36:2493-6.)
Stroke Impact Scale (SIS)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截至目前為止的待辦事項
寫理論的作業/9/17-18
加退選課/9/18
請玉雲姐建立資料夾作備份/9/18
將英文朗讀內容與錄音放備份資料夾/9/18
文獻討論Integrating OT services in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 A look at the outcome
原先的問題
- 不論有無遲緩皆接受練習,有無過度訓練之嫌?
老師的回答師的回答
1.先看本論文的研究設計,未採用RCI、沒有對照組、也未有單盲或雙盲測試,不容易排除評估者的預期效應與其他成見,因此成效不一定可信。
2.研究設計當中為提及相關追蹤情形,除非寫信給作者,否則不得而知。但作者或許並未預計作長時間追蹤,只能推估預後。因此此題無解。(應少問無解的題目)
3.如果施測過程一致,資料蒐集極為完整,仍可計算PCI值。又本篇研究收案種類太多(資料間的相關性不足)、樣本數不足,不易排除”bias”,加上學童診斷不易確認、不一定能長期追蹤,
因此成效不易確認。
新的問題:如果無法確認成效,應如何提出具實證基礎的介入成果?
回應:學習如何批判。即本學期所學習之文獻彙整與評析之學習目標。另外,藉由將研究成果投稿,可獲得主編(editor)及審稿者(reviewers)對於該篇研究的建議或是指出其不足之處。長時間訓練,便可養成批判力。
*重點在是否找到有代表性的樣本,並且作長時間的追蹤及資料蒐集。例如:研究學生身高增加的情形,不能只收某些地區的個案,必須要廣泛地收集各種類型的個案並且長時間的追蹤,經過多方驗證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要確認成果,必定要有良好的研究設計。
*研究,就是要瞭解接近事實的真相!
問題討論:Integrating OT services in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 A look at the outcome
Q.
1.不論有無遲緩皆接受練習,有無過度訓練之嫌?
2.訓練成效可維持多久?
3.PCI值是否只適用於標準化評估工具?
A.
1.先看本論文的研究設計,未採用RCI、沒有對照組、也未有單盲或雙盲測試,不容易排除評估者的預期效應與其他成見,因此成效不一定可信。
2.研究設計當中為提及相關追蹤情形,除非寫信給作者,否則不得而知。但作者或許並未預計作長時間追蹤,只能推估預後。因此此題無解。(應少問無解的題目)
3.如果施測過程一致,資料蒐集極為完整,仍可計算PCI值。又本篇研究收案種類太多(資料間的相關性不足)、樣本數不足,不易排除”bias”,加上學童診斷不易確認、不一定能長期追蹤,因此成效不易確認。
*重點於在是否找到有代表性的樣本,並且作長時間的追蹤及資料蒐集。例如:研究學生身高增加的情形,不能只收某些地區的個案,必須要廣泛地收集各種類型的個案並且長時間的追蹤,經過多方驗證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
→要確認成果,必定要有良好的研究設計。
*研究,就是要瞭解接近事實的真相!
新的問題:如果無法確認成效,應如何提出具實證基礎的介入成果?
回應:學習如何批判。即本學期所學習之文獻彙整與評析之學習目標。另外,藉由將研究成果投稿,可獲得編輯與讀者對於該篇研究的建議或是指出其不足之處。長時間訓練,便可養成批判力。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98-1課表初版
科目名稱 /上課時間 學分數
------------------------------------------------
進階OT理論/ 一123 3
OT文獻彙整與評析一 /一4/ 1
進階OT專題討論 一9A /1
流行病學方法論 二9A /2
學術論文之倫理與撰寫 三7/ 1
心理及教育統計學上 五234 /0
獨立研究 /2
--------------------------------------------------
總計 10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搬家
所幸大學時代有充分的搬家經驗,這次的規模還不算太大,沒有累到。
從小到大,若把搬家的時間點與次數畫成折線圖,
便可輕易發現:大部分的「搬家點」都分佈在就讀大學之後。
每次暑假(註一)要換宿舍,必定是要打包裝箱,去成大圖書部押學生證借推車,
麻煩男同學穿上黃色鑲紅邊的小背心進入女生宿舍搬東西。
光是把家當從校區內的一棟沒有電梯的宿舍五樓搬到另一棟有電梯的宿舍八樓,
約莫就要花一小時的時間。
一年抽一次宿舍、搬一次家當也就算了,反正住在學校裡頭空間有限,
搬家前,四人房寢室裡的箱子還不至於堆到無路可走。
但是所有讀職能治療系的同學在準備實習那一年,簡直可用兵荒馬亂來形容!
短短不到十二個月的日子裡,通常會搬四到五次家:
從學校搬到第一個實習站,然後第二、第三站之後搬回學校、畢業後搬回家。
有些人運氣好的人兩站選在同一處,可以省一次。
或是第三站選在成大,專題報告的時候不用從第三站搬回學校,也是省一次。
又或是本身是台南人,又選台南的實習站,就省了許多道功夫!
因此有同學搬了幾次之後決定書本和大部分的用品乾脆就放在箱子裡,
直接把箱子上架,不再搬出。反正來去匆匆,才安頓好,就又要搬了!
也是有人習慣把住所布置得像家一樣,鍋碗瓢盆一樣不缺,
衣架衣櫃書櫥床墊電扇等等生活雜物堆積起來,得用一整輛休旅車才載得完。
為了省去搬運的麻煩,有人習慣把用不到的大型物件廉價網拍,
也有人自動把東西送給下一任住戶(當然非知情同意)。
不論個人習慣如何,總是大工程一件。
安土重遷原是東方人的生活習慣,但是在年輕的歲月總少不了東奔西跑的機會。
因此,與其抱怨瑣事煩擾,不如感謝自己有機會與不同的人事物接觸。
每一次的離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相遇。
在遷徙當中發現不同住區的生活機能與樣貌,也是很有意思的探險哩!
在剛搬完家、鬆一口氣之後的今天,許下心願:
希望在新的學習環境當中,能夠如同學生證上給的勉勵與祝福:
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深入沈潛浩瀚的學海,做出對人類有貢獻的研究。
註一:成大是每年抽一次宿舍。又,部分較低樓層的房間寒假時會借給其他社團或營隊,因此該間住戶必須寒假前把房間收拾乾淨、個人物品搬走或是鎖在衣櫃當中。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文獻閱讀Pacient-center medicine-transforming the clinical method
文獻閱讀:Patient-centered Medicine- Transforming the Clinical Method (FIFE)
The patient-centered clinical method
- 最初:Dr. Ian R McWhinney, 1968於西安大略大學引入醫病關係的想法,並訂出探索病人問題的深度的幾個階段:含生理、社交、心理、深度以及他們所呈現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含意。
- 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centered)的照護是以臨床人員在心態上的幾個改變階段為前提。
- 專業人員在照顧病人與病人被動參與是有階層性的(醫師地位高於病人)→醫病應共享知與決定的權力。
- 維持客觀的立場並且對個案的感受有適當的敏感度,使主客觀的感受可平衡,並結合身心兩方面的問題。
- 專業人員在照顧病人與病人被動參與是有階層性的(醫師地位高於病人)→醫病應共享知與決定的權力。
- 「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方法的六個互動元素:
- 探索疾病(disease)與生病的經驗(illness experience):除了理學檢查,也應瞭解個案獨特的生病經驗。特別是個案對疾病的感受、認知、疾病對齊功能的影響以及對醫療的期待等項目(即FIFE)。
- 瞭解整個人及其所處環境
- 瞭解共同的立場:發現問題與問題處理的優先順序、治療目標與處理方式、應採用何種病人與醫師的角色。
- 共同預防疾病與促進健康
- 促進醫病關係
- 使以上想法得以實現:時間分配、團體合作、妥善運用資源
Four dimensions of the illness experience:FIFE
- 何謂FIFE?
- Feeling:病人的感受,特別是對其疾病的害怕。例如:症狀是否意味著罹患嚴重的癌症?生病的感受或許可能讓病人有逃避責任和要求的藉口,也可能讓他們有罪惡感。
- Idea:病人對疾病的認知如何?除了瞭解所患是何疾病,是否也能透過疾病洞察生命的經驗?因此,這個面向所強調的是瞭解「個案對疾病的認知」對於瞭解個案是極重要的。
- Function:疾病是否損害或限制了個案的功能?在患病的情形下,他如何與生活品質妥協?
- Expectation:個案對醫療人員的期待為何?例如:以為喉嚨痛就是就要吃抗生素。他們希望醫生採取一些措施或者只要聆聽就好?Thorsen在2001年的研究指出:綜合各家說法,病人期待的是”priori wishes and hopes for specific process and outcome”而且病人的期待在問診的過程中是隨時會調整及改變的。
- Feeling:病人的感受,特別是對其疾病的害怕。例如:症狀是否意味著罹患嚴重的癌症?生病的感受或許可能讓病人有逃避責任和要求的藉口,也可能讓他們有罪惡感。
- 如何引起病人談論其FIFE?以頭痛為例。
- F:你對目前的頭痛最在意的是什麼?你似乎很擔心。是不是因為擔心這樣的頭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呢?或者有其他原因使你特別擔心這次的頭痛?
- I: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次的頭痛?或是生活中有沒有其他事情與頭痛可能有相關?頭痛會不會與你一直以來在掙扎的罪惡感有關?
- F:頭痛有沒有影響你每日的作息或使你無法參與某些活動?頭痛會不會與你的生活方式有關?
- E:你覺得怎麼做會讓你的頭痛好一點?有希望做一些特別的處理嗎?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你對頭痛不那麼介意?
- F:你對目前的頭痛最在意的是什麼?你似乎很擔心。是不是因為擔心這樣的頭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呢?或者有其他原因使你特別擔心這次的頭痛?
- 小結:有些生病的經驗或事件可能會讓病人難以啟齒或造成心理上的不舒服。所以,病人可能有時候會覺得面對自己與醫療人員的時候有點不自在。因此創造可信並且舒適的環境才能夠使病人放心傾吐自己的感受。
Metaphors and narratives of illness
- 大意:象徵意義與生病經驗的描述對於我們瞭解個案生病的經驗是很有幫助的。而且致力於瞭解個案獨特的生病經驗是良好醫療照護中極重要的部分。
- 中心思想:stories are what we are; telling and listening to stories is what we do.
- 醫療人員應避免的兩種錯誤:
-若醫療人員認為個案的沮喪並不重要,他可能會延誤病人的情緒與生理上的復原和與疾病共處的心態調整。
4. 醫師能提供個案疾病的幫助或許有限,但可透過妥善處理個案的生病經驗,提供支持、減輕其恐懼與焦慮和沮喪,維持其尊嚴,變成使個案的生活更加充實。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當季美學__台灣欒樹
*昨天下班,偶然發現欒樹已經開始開花了!
就把以前寫過的舊文貼上來回味囉!
以下欒樹的照片皆轉貼自www.bubbleliao.idv.tw/lifetype/post/1/620
上週回家,發現社區裡的欒樹已經開花。
蓊鬱的樹木成行,樹頂上黃燦燦的向上開著小花,煞是好看。
比起五月中盛開的阿勃勒,
欒樹顯得更為細緻大方。
細緻的是花朵,大方的是花色。
阿勃勒的花就像一串串黃色風鈴隨風搖擺,豔陽下更似琉璃閃動,
隱約可以聽見孩童嬉鬧的聲音。
微風拂過,落英繽紛,地上猶見嬌嫩的鮮黃雨滴。
然而幾陣風雨過後,花落枝頭,竟有些消索。
欒樹的花小巧而不以個別取勝,他是屬於「數大便是美」型的。
隨風飄下的花朵細細碎碎的,像是要填滿泥土的每一處縫隙,
鋪了一地金沙,仍不見那鮮黃有絲毫減損。
繁花落盡,不要緊,他還有果實呢!
略微偏暗的桃紅色果實撐在枝頭,就像另一個花季重新開幕,
歡歡喜喜地點綴了所有的道路近兩個月,
然後優雅地謝幕,重回深綠。
四季更迭,永遠有不同的自然之美在生活中流露。
有時是翠綠,有時是粉紅,有時是豔紫,有時是鮮黃,
真正稱得上是風情萬種。
或許,您身旁就有幾株欒樹?
不妨停下腳步,感受一下當季的美麗吧!
980901會談記錄
980901會談記錄
主題一:考慮未來研究對象為中風個案或小兒,並於確認之後與老師討論。
以0-10分為量尺做自評(結果為3/4/3/3/4)
*應該漸漸確立方向感、知道自己目前正在培養哪些能力並年年自評以檢核進程。
同時也應瞭解所做研究的價值何在,才能樂在其中。
主題三:資料庫使用之討論
1.熟悉學校圖書館提供的「圖書館利用技能」之PubMed, Medline, Endnote線上教學。
2. http://elaening.lib.ntu.edu.tw/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Endnote/index.html
3.Cochrane database 的範例。
4.謝老師的short notes for PubMed
5.PubMed與Medline的差異:前者更新速度快、後者為商業經營故完整度高但要付費。
至於是否能夠取得全文則看學校是否有訂閱。
6.以不同資料庫做搜尋,可以更完整地找到想要的東西。
*搜尋小技巧:先確認MeSH term,再用PubMed去搜尋可以找到更完整、更貼近主題的資
料,而不是只用自然語言的描述。
主題四:文獻閱讀之討論
1.閱讀技巧:當從該段無字找不到重點,可回到上一層或上上一層的架構去尋找該段的主題,協助瞭解。以期見樹又見林。
★老師說:研究之最高等級:思想足以引領群倫的大師,而非偏重實務卻疏於理論。
2.閱讀的理解程度:
(1)完全懂
(2)似懂非懂:此模糊地帶若很重要,須向師長澄清。
(3)完全不懂:先判斷重要性而後澄清。
Homework
1.熟悉EndNote的使用,因為好用的書目管理工具。
2.九月底前,建立NCBI帳號與搜尋項目、研究領域,使系統可提供最新的相關文獻。
*研究的進程:不知不覺→後知後覺→先知先覺
3.每週花兩個半天熟悉資料庫的使用法,並向高手佳苓學姐請教。
4.將精讀過的文章做簡要書摘,記錄自己到底讀了多少文獻。
★本日金句:具備了核心能力,就能隨遇而安、在任何領域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