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問題討論:Integrating OT services in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 A look at the outcome

本篇為閱讀八月底張貼的文獻"Integrating OT services in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 A look at the outcome"與老師討論的結果。若欲瞭解該篇文獻內容,請查詢前文。

Q.
1.不論有無遲緩皆接受練習,有無過度訓練之嫌?
2.訓練成效可維持多久?
3.PCI值是否只適用於標準化評估工具?

A.
1.先看本論文的研究設計,未採用RCI、沒有對照組、也未有單盲或雙盲測試,不容易排除評估者的預期效應與其他成見,因此成效不一定可信。
2.研究設計當中為提及相關追蹤情形,除非寫信給作者,否則不得而知。但作者或許並未預計作長時間追蹤,只能推估預後。因此此題無解。(應少問無解的題目)
3.如果施測過程一致,資料蒐集極為完整,仍可計算PCI值。又本篇研究收案種類太多(資料間的相關性不足)、樣本數不足,不易排除”bias”,加上學童診斷不易確認、不一定能長期追蹤,因此成效不易確認。

重點於在是否找到有代表性的樣本,並且作長時間的追蹤及資料蒐集。例如:研究學生身高增加的情形,不能只收某些地區的個案,必須要廣泛地收集各種類型的個案並且長時間的追蹤,經過多方驗證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
→要確認成果,必定要有良好的研究設計。
研究,就是要瞭解接近事實的真相!

新的問題:如果無法確認成效,應如何提出具實證基礎的介入成果?
回應:學習如何批判。即本學期所學習之文獻彙整與評析之學習目標。另外,藉由將研究成果投稿,可獲得編輯與讀者對於該篇研究的建議或是指出其不足之處。長時間訓練,便可養成批判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