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20120612論文寫作課程記錄-專題OTK教材發展前言


I. En-Chi (practice effect of FDT)
A. 觀念澄清:信賴區間的範圍增加可使分數改變的解釋更精確。→建議計算第二、第三個信賴區間的範圍,是相對於第一個信賴區間的多少信心水準。
B. 建議在文中交代判斷學習效應的指標為Cohend’s d.
C. 建議刪除「無法確定Time interval 2-3是否會達到高原期」,因為與後一句「建議施測4次以上才能達高原期」矛盾。

II. Me (OTK教材發展)
A. 第一段一開始即可說明「個案與家屬」對醫療專業的知識理解程度對治療順從度有很大的影響,無須等到段落中間才提出家屬也需瞭解醫療知識,因為會顯得突兀。
B. 第三段對於德菲法和認知訪談的介紹過於簡略且片段,無法與題目和上一段(OT概念多元與治療師沒有時間)呼應。
→建議分別列出德菲法和認知訪談的特色與功能,在想辦法連結至OTK教材之發展與驗證。
C. 關於認知訪談的介紹,不宜加上於本研究中的用途,因為屬於方法的內容。
→應考慮德菲法和認知訪談是否為前言的重點、讀者對於德菲法和認知訪談是否瞭解(寫到哪裡,讀者就應該懂到哪裡),再決定介紹德菲法和認知訪談的篇幅以及與方法的切割。



III. Jenny (CFA of 3C-BI)
A. 概分→可分為。因為「概」的語意太弱,會影響三層面巴氏量表的價值。
B. 概念確認:
1. 如果原本的巴氏量表(評量實際表現)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驗證,本文何需再驗證一次?
2. CFA的概念為data fit model,而非model fit data。因此應該是先假設好模型,再看資料是否符合我們假設的模型,而不是要找出最符合資料的模型。
→當CFA結果不佳的解決方法:(1)猜測其它可能的潛在架構,並查詢有無相關之參考理論。(2)找其它data set確認結果是否如此。另外,也可能是評估工具的問題。
*補充:IRT中,1P 模型是data fit model,希望資料可以符合單一面向性。2P和3P模型是model fit data,希望模型可以盡可能解釋各種分數的狀況。因此1P 模型和2P/3P模型的支持者爭議不斷。
*提出論述時,無須強調是誰說的,而是說明自己會這麼想或這麼做的原因。

IV. Patrice (DIF free IADL)
A. 建議以top-down 的方式撰寫論文,盡可能在第一句就提出本段要旨。
B. 第三段的論述過於薄弱,只提到一項IADL評估工具的不足之處(性別造成的影響),建議增列其它不足之處。
*研究計畫應該先想多一點,實際實施的時候則未必會做這麼多。
*前言寫得好不好,可由評論是否強而有力判斷。
C. 自覺困難與自覺有問題似乎是不同概念,建議分開陳述。
D. 刪除 as aforementioned。因為前文並未陳述相同事情(研究目的)。
E. 討論:獨居者的IADL表現與性別因素較無關連。
→獨居者為少數,而且IADL項目有DIF是統計的趨勢,並非所有人都有性別差異。因此無須擔心獨居者的問題。而且,如果IADL的測驗如果不受性別影響,則可普遍適用於所有人。

V. Dr. Hsieh (OT-APST中文化之研究計畫)
A. 建議將OT-APST的優點逐條列出。
B. 建議列出OT-APST的心理計量特性驗證對象。
C. OT-APST之臨床應用,建議將篩檢與治療突顯出來。
D. OT-APST於教學上的應用,列出主要的系上課程即可。其餘相關選修課程為次要,無須詳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