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OTES 的檢核表分數是否可直接轉換為數字?

上週在課堂上討論了OTES的檢核表分數與數字版分數的關連,
有同學提問:如果每天都可累積檢核表的記錄,是否有將檢核表的記錄轉換為數值的機制呢?
又,如果有固定轉換的機制,又何需數字版?直接把檢核表記錄轉為數字即可。
總結來說,這個討論議題應該是OTES檢核表的結果可否取代數字版OTES?

老實說,我一開始覺得他們考慮得非常合理。
如果可以直接轉換也不錯,省事不少。尤其是施測手冊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所有題目都是0-1計分,觀察5次,把每次觀察的結果加總,就可以得到0-5分的計分結果。
看起來量尺數也滿足夠的。

然而,使用檢核表的目的是幫助治療師簡單記錄個案的上課表現,減少憑印象評分的誤差。並不是要它取代原本的數字版OTES。
以下列了2個不適合取代的原因:
1.易增加誤差:檢核表是0-1計分,直接把行為區分為多數時間如此和少數時間如此。數字版是0-1-2-3計分,把行為區分為從不-半數以下時間如此-半數以上時間如此-總是如此。如果直接轉換,檢核表的0分可以是數字版的0和1分,檢核表的1分,可以是數字版的2和3分。亦即每轉換一題,可能就會有1分差距。若是16題全部轉換,再加上測量誤差,那得到的分數就不知道是什麼了!

2.難以區分個案參與度的差異:檢核表為二點量尺,評分較粗略,難以區分個案參與度的差異。尤其是一些比較質性的特性,例如:經過多次鼓勵可參與和稍微鼓勵即可參與,程度上還是有區別。個案通常對治療抱持正面態度和通常看不出情緒,則是有質性上的差異。若採用二點量尺,則這些差異就會被忽略,造成分數的高估或低估,亦即增加誤差,不利於估計個案的程度。

看完上述二個原因可能會有另一個疑問:何不每天都填數字版,填五天之後取平均,可減少誤差,還可以得到分數區間。
但是有些題目並不適合每天填數字(例如:主動與治療師討論個人最近的病情、準時出席治療活動、執行治療師建議之居家活動),因此量表設計未要求治療師每天填寫數字版OTES。

感謝大家的提問,讓我把問題想得更清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