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打聽別人的進度讓你有安全感嗎?其實只是你對自己沒有安全感

圖片出處:免費照片 | 聽力技巧 

你是會打聽別人的進度、分數、業績、薪水等等資訊讓自己安心的人嗎?你不孤單,因為透過和別人比較,彷彿就有了參考座標,沒那麼徬徨。但是這真的對自己有幫助嗎?

捨命陪君子 vs. 聚沙成塔的工作模式
每年七到十月,是系上大四學生最痛苦的時間。因為這段時間既是臨床實習的開始,又要準備專題報告。他們的時間分配大概就是白天在醫院上班,晚上除了準備臨床單位要求的報告、書籍閱讀,還要額外花時間閱讀期刊論文、撰寫一篇文獻回顧型的論文。對於從未自己閱讀大量英文論文、撰寫論文的大學生而言,這無疑是很大的壓力。然而眼前緊急的事常讓人下意識把不緊急卻費時的任務往後延,以至於有些學生在專題報告前一週才沒日沒夜地趕進度。

大學教師在學期間的任務繁重,個人沒有捨命陪君子的勇氣。為了彼此的身心健康,我習慣在臨床實習開始前就把專題報告的每週進度公告給自己負責的學生 (延伸閱讀:大四專題報告攻略(上)大四專題報告攻略(下) ,註)。除了實習的前二週用來適應環境,從第三週到第十二週皆有小任務,走的是聚沙成塔路線。如果行有餘力,想要超進度完成當然更好。不過我更常遇到的是學生頻頻打聽:「老師:請問其他同學的專題報告進度都有跟上嗎?」好像知道了別人的表現就會讓自己安心一點。

比較,到底想得到甚麼?
用成效比較的思維來看大概可以把學生的心態分成優於 (superior to)、差不多(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差於 (inferior to)。
知道自己優於別人,或許會有小小的成就感。
得知自己跟別人差不多好(有跟上進度),可能會覺得自己得繼續努力維持。
得知別人跟自己差不多壞(進度落後),可能會覺得有人一起墊底,就不會覺得自己那麼糟了!
得知自己是少數進度落後的人,可能會有壓力、自責,或是警覺應該急起直追。
或許,有些人可能還是想賭報告前一週自己可以全心投入專題報告?

但是從別人的進度建立自己的安全感真的會對達成目標有幫助嗎?未必!

如果你的比較對象剛好是一群比較認真的,你覺得自己會是見賢思齊或是開始自責、自我懷疑呢?如果你的比較對象是一群比較不在意進度的人,你會降低自己的標準或期許自己保持領先呢?仔細想想,不管比別人快或慢,每週的預定進度早已排定。最重要的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有沒有如期達到目標,甚至超越目標。

從學生們的多次探問,我開始回想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底有沒有需要跟別人比較?跟別人比較之後,我會更開心嗎?或者有激勵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嗎?如果沒有,何必庸人自擾呢?

比較,不過是緣自於對自己的不自信罷了!

註、專題報告是由全系教師共同合授,每位老師負責指導6-8位學生完成報告。

-----------------------------------------------------------------------------------------------------------------------

後記:個人的教學習慣是讓成績評量具有區辨效度,意思是努力又有成效的學生可以拿到很高分,反之亦然。近期與南加州大學的老師交流,發現他在開學第一節課除了說明課程大綱、本學期需繳交的報告,還把報告的評量標準 (rubric)列出來讓學生參考。一同前往南加大的本系學生看到課程大綱,咂舌地說:「這門課看起來標準很高,不好混啊!」我則是笑著告訴他們:「人家這是研究所的水準,標準當然要提高了!」同時在心理琢磨著是否也要把發展一套報告的評分標準公告給學生呢?

試想:很努力跟很不努力的人分數相差只有15分,甚至最低分還有80分,學生為什麼要努力呢?一旦堅持這個原則,並且讓學生清楚了解這件事,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通常願意認真投入。如果要討好學生,把課開得又涼又高分,還期待學生積極學習,是否太有些矛盾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