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OTK教材與問卷發展流程規劃

剛才一邊撰寫以德菲法(Delphi technique)發展OTK教材的研究方法,
一邊修改OTK專家小組的研究流程,
發現與最初設計的流程不太一樣了!
而且如果在教材發展的時候已做過面向探討,
問卷題目則可參考教材設計,無須重新探討面向架構(除非有此需要),
但寫題的過程中仍可能調整面向所包含的內容,
因此將目前修改過的教材與問卷發展流程圖張貼如下。
歡迎大家提供修改建議,謝謝。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OTK架構與教材的應用

昨天與一位OT專家小組的成員討論,
由於他澄清對目前OTK架構的一些想法,
因此提供了許多醫院以外的OT工作環境。
他希望能藉由這些工作環境設立的由來,例如:輔具中心、早期療癒計畫、職業重現計畫、長期照護計畫等來自醫療、勞政、社政等政府各部門的計畫,
協助OTK面向分類的限制:
不管怎麼分,都可能會有部分領域重疊。
例如:以工作場所分類,則有些服務項目可能會出現在各個工作場所。
以個案特性區分,則同一類個案可能會出現在很多個OT的工作場合。

聽完他的分析之後,心裡有兩個想法:
1.若OTK面向架構得當,可做為未來OT學生就業規劃的參考(因為多數人還是會先想到醫院求職),也可作為日後向其他專業或民眾推廣OT的整體架構。可謂一舉多得。

2.目前仍盡可能使各個分類不重複又涵蓋OT的所有工作內容。但若不得不重複,填答者在一開始選擇身份時,可先選出自己有在那些地方接受OT服務,就可涵蓋所有他應該知道的OTK。

透過此次討論與專家們的回應,發現建置OTK面向確實需要各方面的OT專家才能建置出符合OT工作現場的面向介紹,
未來也才會有人想採用這個架構。

希望OTK的內容與架構可以透過不斷修改測試後,日臻完善。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20110925會談記錄-OTK論文、專家小組、海報等主要任務進度

I.        OTK論文與摘要
A.      論文初稿大致完成,可參考學會論文投稿格式修改。
1.      9/26前寄給共同作者(中山陳美香老師、台大臨床陳怡妙老師、怡靜,並諮詢台大臨床侯孟貞治療師的意見),他們於10-14天內寄回。
2.      上傳初稿至部落格,請有興趣閱讀的人提供修改意見。
B.      摘要題目可擬定得聳動一點(例如:中風病人真的瞭解OT嗎?),下個月前寄給學會(高醫研討會)。

II.      專家小組OTK(Delphi method)
A.      進度:9/30前結束第一階段(面向建立)。
第二階段:撰寫面向內容。
第三階段:編寫並測試教材(參考Tammy’s stroke knowledge的發展)
         
↗專家審稿
         
↘找個案測試:一對一口頭說明或提供衛教手冊(參考OTK之調查結果決定)
B.      開始撰寫以專家小組發展OTK教材的研究計畫:方法學的部分應先思考要發展出怎麼樣的教材以便日後執行。當方法與前言寫好,結果也差不多完成了!
邊寫邊改,才會讓計畫內容更加清楚。(可向宇佑請教如何一邊寫研究計畫一邊執行計畫)
好的開始(研究方法),是(研究)成功的一半。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生平第一篇論文初稿出生了!

今天重新核對所有數據、修改格式之後,歷時兩個月撰寫的職能治療知識論文初稿終於誕生了!
感謝老師大力催生、中山醫大的陳美香老師與學妹們協助收案相關事項、
台大醫院陳怡妙老師提供問卷的修改建議、成人OT的所有老師與在這一站實習的大四學弟妹幫忙轉介個案、
逸欣轉介合適的住院個案,
還有我們公衛4F(有一位現在遠在台南了)的工作伙伴多方協助:
怡靜幫忙測試問卷與提供修改文章的建議、管管幫忙寫IRB、
佳苓學姐、官琳學姐、菀薈、恩琦、雅珍、香香幫忙檢查文章內容與摘要,並提供修改建議、
玉雲姐說明受試者同意書與禮券簽名單的使用、宇佑分享經驗、映汝提供鼓勵。

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
總歸一句:謝謝大家!

這次的寫作經驗非常刺激,尤其是半後期幾乎是天天跟老師討論後快速修改,
當日或隔日寄回。
在沒有其他任務或學業角力之下,這種作法確實是個可以快速累積進度的寫作方式。

目前初稿已經完成,
歡迎有興趣的人點選論文初稿的連結,在10/7(五)之前提供修改建議喔!謝謝。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缺乏OTK問卷中所列面向的影響

由於怡靜提供了OTK論文一個特別的想法:
為什麼論文所提到缺乏某些OTK的影響與OTK問卷的面向似乎不太連得上?
因此,將OTK問卷中與OTK程度相關的面向與缺乏這個知識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列於下表,
幫助自己釐清問題。

面向
影響
養成教育
影響對OT的尊重程度*
服務項目
不知道可以向OT提出哪些需求。
治療媒介
不知道OT平常工作的器材與使用器材的目的,影響治療順從度,也影響居家練習成效。
服務對象
不知道有哪些人可以因為OT而獲益,無法由他們向周遭的人推廣/推薦OT。
服務場所
不知道除了醫院以外還有哪些地方可做OT,病人無法就近取得(更多)資源。
病人集中在醫院,除了降低醫院的服務品質(治療師同一時段要服務多位病人),也使得其他服務場所之功能與特性無法發揮。
掛號科別與治療次數
不知道除了復健科之外,骨科、外科、神經科也可轉介OT,可能錯失治療的良機,也無法向其他需要OT的人推薦OT(與不瞭解OT服務對象有關)。
專業區別
若病人或家屬無法區別OTPT,可能對各專業有不恰當的期待而影響治療順從度。

*個案和家屬不知道OT最低讀到五專就可以考照,好像也不是很嚴重的事。
(目前訪談的結果,有不少人表示:至少要高中以上,但學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愛心,專業知識才有用。)
但是,不瞭解
OT的養成教育可能也意味著中風個案與家屬(甚至一般民眾)在住院之前,
幾乎沒聽過
OT,也不瞭解OT可以做什麼。
然而,問他們知不知道復健師,他們通常就會想到
PT(用熱敷、電療、牽引來處理痠痛)或是國術館中的推拿師,並且認為他們只需專科學歷即可。
追根究底,就是
OT目前還推廣得不夠吧!

**生理OT和PT有時治療方式很像,但目的不一定一樣。(但自從推廣ICF,PT就越來越像OT了)
若未清楚向個案與家屬說明,他們也無法猜知OT與PT的差別。
又,受陷於醫療環境,有時候OT的服務內容確實容易讓人誤以為我們的專長是手功能復健,腳是PT的事(甚至有些OT也這麼想)。
要如何讓個案瞭解他們所接觸的只是一小部份的OT而非OT的全貌或核心價值,
實在非常困難。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IRT課程筆記-待補

真實數據模擬的CAT與直接模擬的CAT,結果所能解釋的意義不同

在IRT當中,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受測者信度(因為試題用在不同能力的人有不同的估計誤差)

試題使用率可以反映題庫的好壞(使用率越低表示題庫越差)

參考適配度指標與DIF作為刪題標準的執行先後順序:先分析適配度指標,確認現有題目良好再分析DIF

直接進行多向度分析好,或是分兩階段進行(先確認各個面向為單向度,再一起分析多向度)較佳?→後者佳,因為直接用多向度分析,無法確認各個面向是否具有單一面向性。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撰寫IRB 練習基本功

最近在撰寫要遞交中山醫學院的OTK與OT照護品質的研究計畫IRB,
原本預計一週內完工,誰知修改了摘要與研究計畫的內容之後,
還有大大小小十幾個檔案要填寫。
除了一直複製貼上,並確認不同檔案貼上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還要打電話詢問一些特定事項,例如案件編號、審查費用、研究計畫主持人的履歷等。
感謝中山醫大的秘書與嵐鈴(中山的博班生)耐心地回答問題並提供協助。
只要再填完6個檔案,就算完成這個階段了!

今天由於撰寫/確認/修改IRB的內容,整天的時間就一去不復返了!
雖然過程有些繁瑣,但未來自己一定有機會再度撰寫IRB。
希望能趁這次機會學好,把整個撰寫IRB流程當成練習基本功,
之後就熟能生巧了!

發展FIFE問卷的困難

昨天與怡靜、映汝簡短討論了一下FIFE的問卷設計與修改,
發現他們也卡在之前我卡住的地方:
Function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performance components, area 或是activity)
以及到底問卷的結果可以提供治療師哪些回饋?

FIFE的架構原本認定的功能是指:疾病對於那些日常活動造成影響、影響的程度。
與OT平時所講的手功能、行走功能等等不太一樣。
但治療師認為如果能提供components的治療需求,對於擬定治療計畫較有幫助。
個人認為以component來設計題目的好處是題目非常明確,個案容易回答,治療師也可依據訪談結果訂定介入方式。
但缺點是與原本的架構定義不太一樣,而且治療師為必要透過此問卷來瞭解個案的表現因子,
因為臨床有其他評估工具的結果可做為參考。
在這部份可能詢問個案目前最想要恢復的能力或參與的活動,
會是比較可行的,而且同樣可以提供治療師做介入參考。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OTK的重要性(缺乏OTK之不良影響)

臨床治療師常說有些病人與家屬沒有病識感,也分不清楚OTPT的差別。
負責開單的醫師也搞不清楚OTPT的專長與主要差別,總是OTPT一起開。
如果現在有機會可以向他們介紹OT,要介紹些什麼呢?
對他們而言,瞭解OT又有多重要?
如果他們不瞭解OT,對他們和對OT可能有什麼害處呢?
以下為將自己所想、與老師和同學所討論的OTK之定義、重要性、
缺乏OTK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列表,以便整理出個頭緒。

職能治療知識(occupational therapy, OTK)的定義:與OT相關,而且對一般民眾/個案/家屬/其他專業重要的知識。
對象
OTK不足的短期影響
OTK不足的長期影響
一般民眾
1.不知道要掛哪一科,錯過治療黃金期
1.不利於日後功能恢復與生活品質
個案/家屬
1.不知道可向OT提出相關需求
2.以不恰當的心態看待治療(例如:都是在玩玩具)
3.依樣畫葫地練習,可能使個案受傷、誘發不當的代償動作或練習無效
4.OT有不恰當的期待,難以達成治療共識
1.不利於日後功能恢復與生活品質
2.降低治療關係中的信任
3.降低治療參與度與順從度
4.不利於醫病溝通
5.降低OT效能
其他醫療專業
不知道哪些情形可以轉介OT,個案未能得到即時幫助,OT亦無發揮空間
1.專業間未能整合,浪費醫療資源
2.OT被其他專業取代
OT
無法對服務的核心概念達成共識並共同成長(OT之多元性)
OT被其他專業取代

後記:由於撰寫OTK論文,才發現自己對OTK的學術與臨床意義不甚明瞭,以致無法凸顯OTK研究的價值,也難寫出強而有力的前言與討論。如果您對上述內容有所感觸,或是有想到其他人不瞭解OTK的影響,都歡迎分享。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撰寫論文應在意的事

最重要的事:在前言與討論都應強調本研究主題、目的和結果的學術與臨床意義,才能使文章有說服力。


應留意的事:
1.篇幅的多寡:應先把重點講完,不夠的再補充。
2.表格的呈現:表格應盡量完成(填滿),不要留太多空白,文字敘述則挑表格中的重點陳述即可。
3.排名的意義:藉由排名使不同項目有不同的「加權」,因此將排名也是一種加權。
4.統計概念應用:有些概念雖然在課堂上聽過,在寫論文的時候卻沒有想到。因此多聽課不如多練習寫論文,才能學以致用。
5.再次確認:完成之後一定要做再次確認沒有錯字或前後不一致的地方,盡可能小心謹慎,才算用心負責。

想像力 研究知識 + 執行力 = 研究能力

論文閱讀筆記__Pluralism: Signposting a split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文章出處:Greber, C. (2011). Pluralism: Signposting a split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1-3.

內容大意:學者們對OT的概念眾說紛紜,本文以實用派(pragmatism)與結構派(structuralism)兩個極端作為說明。實用派以職能作為改變的媒介,結構派則是著重提升職能成分(components)。在執行上,臨床治療師的作法各異,人類的職能表現也有高度差別。若以多元的角度來看,兩者其實是並存的。但是眾多歧異並存,也可能會導致OT分裂。與其硬要制訂出一個單一的OT原則,不如以多元角度理解OT更為恰當。

讀後感:因為OT的概念如此多元,以致OT難以向個案清楚說明OT是什麼以及OT可以做到什麼(有部分也受限於醫院體制),所以個案做了十幾年復健也沒有對OT瞭解更多一些。所幸OT有充足的彈性容忍文化差異,因此目前發展中的OTK面向整合了臺灣幾位專家們的看法,希望幫助未來臺灣的服務對象,甚至不同領域的專業理解OT的專長與價值。

註一、這篇文章的卷期無法從電子檔與出版商(Wiley online library)取得,因此沒有註明。
註二、將Wiley online library的書目資料匯入Endnote的方法(瀏覽器為Google chrome):
1.點選特定論文旁邊的Export citation for this article
2.Format選擇Endnote,export type選擇citation and abstract,再點選submit就可以下載了!
3.開啟要匯入的Endnote檔案,點選google chrome下方的下載列中,剛下載書目檔案,便可匯入。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撰寫論文「結果」重要的事

最近在分析並撰寫OTK論文之收案結果,有幾件事覺得特別需要記下來當作之後的參考,
也與大家分享。

1.結果是否與研究目的互相呼應。
如果研究結果寫太多與研究目的沒有直接相關的內容,又好像很有價值,則可考慮是否增加一些研究目的。

2.沒有結果的結果
就算分析結果都是不顯著、低相關,也是一種結果,自有其意義。
以OTK為例,雖然OTK程度與受訪者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治療時間長短皆沒有顯著關係(假設他們都是線性的關係),
這也表示不管他們治療多久,OTK都沒有增加。
這個結果可能意味著:臨床治療師沒有說明清楚,或是個案與家屬有聽沒有懂。
所以,未來可能要加強提供OTK、並確認他們是否瞭解。

3.派圖本身隱含百分比的概念
因為派圖以圓形表示,圓形切割的面積也表示某一項目所佔百分比。
因此,雖然沒有標出個項目的百分比,但圖形本身就是以百分比的概念呈現。
如果結果不適合以百分比呈現(例如:排名之加總),應選擇其他圖示,以免造成讀者困擾。

4.歸納資料時,選項應可涵蓋所有情況,又能互相區隔。
若各選項未能全面涵蓋或涵蓋大部分的內容,則可能漏掉重要的選項。
若彼此間無法互相區隔,則難以呈現個別的結果。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日起有功-即將完成中山的初步資料分析

今天花了一個上午修改OTK的論文,
花了一個下午和晚上作data cleaning與計分的工作。
Data cleaning一如預期,花了4個多小時。
計分的部分原本以為很容易,後來發現因為問卷設計的關係,
有些題目無法直接把數值加總來判斷得分,
必須一個一個選項重新排序,確認選項對該題得分的影響,再一題一題給分。
有時覺得分數奇怪,就需重新確認原始資料在複製貼上、或是不斷重新排序之後,
沒有產生意外的錯亂。
因此做一段、確認一段,
如此龜速進行,終於在子時完工。

剩下的統計分析和表格製作應該會快一些吧,
預計3小時以內應可完成初稿。
加油!

收案得到的有趣回饋

為了趕在開學前結束收案,這一兩週花了大部分時間在收案,
雖然成果有限(一直被拒絕、或是問到一半發現不適合收案),
但從個案或家屬得到一些有趣的回饋,因此記錄下來。

家屬A:我覺得你們做的研究都很有效,我先生之前有在你們這裡做了好幾次的腦力研究,記毅力和邏輯思考就越來越厲害了!
一開始只能計3個,後來越做越厲害,第二次就可以記4個,第三次就可以記5個了!
分類卡片那個也是,我後來跟他講要看顏色、數字去分,
他之後就知道規則,就越來越容易答對了!

→經過確認,證實是我們的記憶粒廣度和卡片分類測驗。
看來認知測驗的學習效應,以及家屬在家偷練,對評估結果的影響真的很大!


家屬B與個案B:你說你讀到職能治療博士班喔?一定很辛苦呴!那以後是不是就當這些老師的老師了?
→每次當有人問讀博士辛不辛苦,都覺得自己的辛苦程度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算不算「很辛苦」呢?真是難回答!
至於是不是變成老師的老師,就不知道了!
只能說,以後會考慮找教職吧!

一般人對於研究生的看法似乎有些微妙地分歧:一種是認為無所事事、也無一技之長,只好一直讀書(但是未來就業也不見得好)。另一種是認為一定是很會讀書,有遠大抱負,因此才讀這麼多書。這只能說是研究生百百種,大家理解到的,就有百百種了吧!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20110903會談記錄-OTK前言大綱之修改

為對照前言大綱的修改差異,因此以表格呈現修改前後的大綱內容。
本篇可作為未來撰寫論文時,文字鋪陳以及老師在意的「論文重點」之參考。


陳述主題
修改前
修改後
研究對象的普遍性
與價值
(為什麼要做此研究)

1.中風個案為OT的主要服務對象


2.個案對OT的瞭解(OTK)可能影響治療順從度與功能恢復
1.研究議題廣泛的重要性OT為醫療服務專業,但一般民眾對OT不瞭解可能延遲就醫、影響治療成效。
2.特定研究對象的重要性:中風個案對OT不瞭解的可能影響活動參與、配合度,其他專業之轉介亦受影響
現有研究之缺點與困境
1.僅知一般民眾對OT不甚瞭解,不知中風個案與家屬是否瞭解OT
2.不確定對個案而言重要的OTK大約涵蓋哪些面向
1.不知個案是否瞭解OT,難以適時提供適當教育,以促進醫病溝通
2.不瞭解個案與家屬所需要的OTK為何,難以提供符合其需求的OTK、亦難以判斷是否已提供全面的OTK
研究目的
初步探討中風個案與家屬對OT的瞭解與對OTK的需求
初步探討中風個案與家屬對OT的瞭解與所需的OTK


修改前後的主要差異:修改後的大綱重在強調每一個問題或現象的可能後果(臨床意義)、以及解決問題的好處,使研究的價值突顯出來,也提升文章的深度。

老師的提醒:應多加練習對前言的鋪陳與重點呈現、拓展思考層面。修改前後的差距來自實務經驗太少與學習效率不佳。因此多要多寫、多與老師討論,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也瞭解老師的想法為何)並努力改善,持續練習才能融會貫通。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100-1課程規劃與目前所修學分列表- Renew



目前博班修業學分列表

博一上已修 (必:1 選7
課程名稱
種類
學分
進階職能治療專題討論
必修
1
心理測驗
選修
0
心理測驗與實習
選修
0
進階獨立研究五
選修
2
情緒障礙之流行病學研究議題
選修
2
學術英文寫作
選修
3
博一下已修 (必:3 選:8
進階科學論文評析與寫作
必修
2
進階職能治療專題討論
必修
1
因素分析
選修
3
應用線性統計模式
選修
3
進階獨立研究八
選修
2
博二上欲選修(必:0 選:6
應用多變量數量分析法
選修
3
進階獨立研究七
選修
2
教學原理與實務
選修
1
目前已修學分:  必修4學分 選修15學分
學位資格考要求:必修3 學分 選修17學分


補充資料:
資格考條件
1.     已修習20學分(含必修3學分)之課程
2.     於考核前一個月,繳交以第1作者完成之同儕審查期刊所接受刊登的原著實證論文1篇,經指導教授同意後於考核前一個月,向系辦公室提出申請。
畢業所需學分
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修滿42學分(含碩士班期間所修學分數,但不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