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發展FIFE問卷的困難

昨天與怡靜、映汝簡短討論了一下FIFE的問卷設計與修改,
發現他們也卡在之前我卡住的地方:
Function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performance components, area 或是activity)
以及到底問卷的結果可以提供治療師哪些回饋?

FIFE的架構原本認定的功能是指:疾病對於那些日常活動造成影響、影響的程度。
與OT平時所講的手功能、行走功能等等不太一樣。
但治療師認為如果能提供components的治療需求,對於擬定治療計畫較有幫助。
個人認為以component來設計題目的好處是題目非常明確,個案容易回答,治療師也可依據訪談結果訂定介入方式。
但缺點是與原本的架構定義不太一樣,而且治療師為必要透過此問卷來瞭解個案的表現因子,
因為臨床有其他評估工具的結果可做為參考。
在這部份可能詢問個案目前最想要恢復的能力或參與的活動,
會是比較可行的,而且同樣可以提供治療師做介入參考。

問卷結果可提供治療師的回饋也就是問卷的價值。
例如:有那些是平常治療時容易遺漏、難以快速掌握或是無法得知的,
因此之前在設計問卷的時候總是想:
個案有憂鬱和焦慮的傾向、個案對疾病和OT不瞭解,治療師難道會一無所知?
應該不是,只是知道得不夠「清楚」。
因為平常只知道有或沒有,對於程度可能難以區分。
如果能夠過訪談將個案的FIFE各項目的程度簡單區分,
對於初次接案的治療師應該很有幫助。
尤其是實習學生最缺乏快速掌握個案狀況的能力,
如果可以透過量表訪談快速瞭解病人自陳的感受與需求,
不但有助於建立治療關係,也可依據個案的需求調整治療活動。
但是分數的計算又是門學問了!

在討論完之後,映汝表示:每次都以為自己快要做完了,沒想到總是有些問題卡住,
或是在施測完、諮詢完專家的意見就又有一堆要修改。
就自己上學期修改FIFE問卷、發展OTK問卷的經驗也是如此。
每次都盡可能解決問題,覺得應該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了,
但總是有修改的空間,讓人一修再修仍不放心。
這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幾件事:
1.要發展一份好的(有用的)問卷需要大量的人力心力投入
2.沒有完美的問卷
3.問卷該定稿的時候就定稿,寧可問卷有些瑕疵,也不要在正式收案的時候有多種版本的問卷,難以統整結果(如同我的OTK問卷 > <)

所以,看到別人發展出好的評估工具,都該對他們付出的心力與時間致上最高敬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