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到診所打工不為了賺錢?學生想要的其實是......

暑假期間不少大學生選擇打工賺點零用錢。認真好學的S沒有選擇進入門檻低的餐飲服務業,而是需要長時間站立,並且工作到晚上十點的復健科診所。我問他為什麼選擇去診所?

他回答:「老師上課提到的21種醫病互動困難,我做不好。所以想提早練習。」
我好奇地問:「上課提到的狀況真的發生了嗎?」
S睜大眼睛,很肯定地說:「發生了!我一直被病人問有沒有女朋友。」

他歷劫歸來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

21種醫病互動,激起學生學習動機

S有這樣的動機,除了他的上進,大概是具有「挑戰性」的21種醫病互動(註1)讓學生驚覺自己的應對能力亟需提升!

什麼是具有「挑戰性」的21種醫病互動呢?這是我從自己累積了超過十年的臨床與研究所收案經驗,加上同行分享的經歷,彙整出21個曾讓我們心驚膽顫的醫病互動情境,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21種互動的應對方式可略分成易、中、難三個層次。最簡單的大概是病人在治療或會談時容易分心、聽不太懂治療師的指令或問題、總是想分享人生大道理。

中等難度的互動像是質疑治療師和實習生的專業、對疾病預後很焦慮憂鬱、自尊心太高(拒絕做看起來簡單但他做不到的事)。

難度最高的互動像是不斷打探實習生/醫療人員的個人資料、被家人逼來做治療,動機低落、堅持要用自己的方法練習治療活動。

讓學生實作前,我秉持著教學職人王永福先生所說的:「我說給你聽、我做給你看、換你做做看」的演練流程,我先解釋完這些互動難題的可能情境與成因,接著請學生當病人挑戰我,我當場示範自己面對這些狀況的應對方式,並向學生解釋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應對。

接下來,用「迴轉壽司法」讓學生六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每三個人坐一排,兩排面對面。坐在A排的人先當病人,B排的人當治療師。當病人的人可以從那21個醫病互動難題當中自選幾個,竭盡所能地「刁難」面前的同學三分鐘。三分鐘一到,大家一起順時針方向挪一個座位。繼續坐在A排的人當病人,B排當治療師。總共進行五次,直到大家回到原本的座位上,我再抽小組示範並提供回饋。

通常這種演練教室的談話音量會瞬間衝高,因為全班熱烈地攻防,演得不亦樂乎。

掌握五個問題成因,精準應對

演練的過程可以很有趣,演練目的是希望學生在臨床遇到類似的情況不至於太慌亂,但現實生活永遠比想像得更多變化。如果只著重在問題的表象,每遇到一個新的醫病互動問題都得演練過才能妥善應對,那就真的學海無涯了!因此,不妨把這些困擾的問題統整一下,思考這些具有挑戰性的醫病互動是怎麼發生的。

排除疾病造成的注意力、認知功能或體能問題,以及病後心情調適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成因可以分成五類:

1. 對疾病或治療(含選擇、目標、過程)不了解。因為不了解而有種種焦慮,並且到處問人,希望獲得想聽的或是一致的答案。建議新手花點時間與病人/家屬懇談,並提供衛教資料,或是建議他們找真正能回答他們問題的專業人士詢問(有些病人會拿A科的問題問B科)。

2. 病人不需要或不想要做治療,但迫於其他原因不得不來。例如:家人要求。這種狀況需要回到知情同意、共享決策的原則,決定到底要不要繼續治療。

3. 對醫療人員沒有信任感:尤其是對實習生不信任。因為實習生看起來還需要旁人指導,特別不可靠。有些病人和家屬基於不想被當實驗品的心情,態度可能不太友善。通常他們跟你熟悉了,你也表現得足夠專業(病人的問題獲得改善),狀況就會好轉。

4. 尋求關注:有些病人在家得不到適當的關注,或是社交活動因為做治療而大幅限縮,只好到治療室來交朋友。建議新手判斷一下:如果病人是真的需要治療,還是要適時打斷他,提醒他該做的事。如果他根本不需要治療,只是需要朋友,可能要建議他另闢蹊徑。

5. 人際界線拿捏有問題:有些人會認為關心別人住在哪裡(註2)、年齡、讀哪個學校、父母的工作就是拉近關係的方式。但如果病人或家屬的問題讓你覺得不舒服,請保持警覺,立刻不著痕跡地轉移話題,或四兩撥千斤地回答。例如當病人問你有沒有男朋友,你不妨回答說:知道這個答案沒辦法加速您恢復。您還是專心進行眼前的治療活動吧!
如果嘗試轉移話題幾次,對方還是糾結同一個問題想繼續問,就要明說這個問題不適合問,之後直接冷處理(跟治療無關的問題一律不回答)。排除有精神科的診斷的人,有些讓你覺得踩線的行為可能是病人純粹好奇、用錯誤的方式想拉近距離,或是想要介紹對象給你。不管哪一種,該拒絕的還是得拒絕。不能因為害怕破壞醫病關係而造成後續的困擾。

我後來問S:「當你被問了這麼多次有沒有女朋友,你都怎麼辦?」
S很肯定地說:「一開始覺得不好意思回答。但是被問太多次,乾脆不管有沒有,都要說有。因為知道這件事,對治療真的沒有幫助。不如一開始就斷絕後面的問題!」

醫病互動從來不容易,除了秉持著利他與互相尊重的態度,還要多次練習、認清自己的立場才能採取有效的應對又不會太傷和氣。或遲或早,實習生總要發展出一套面對「有挑戰的」醫病互動的方法。你想好怎麼應對了嗎?


註1、職能治療師不執行手術、開藥,因此困難的醫病互動練習中沒有包含手術方式與用藥選擇,但並不表示病人和家屬不會拿這些問題來詢問。只是手術與用藥問題太過專業,牽涉許多知識層面,難度偏高,不適合讓學生練習。

註2、有些病人會得寸進尺地打聽醫療人員的住址。例如先問你哪裡人,接著問是哪一區,然後問地標,最後問路名甚至門牌號。建議實習生在地標之前就打住,以免造成其他困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