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為思言分享他那三組的同學的問卷使用情形與修改建議。
以下依據FIFE的組成要素分類說明。
→後方的為個人補充。
I. OT知識
A. 部分題目與個案無切身相關,因此難以作答。例如:個案未使用輔具、申請補助或與臨床治療師尚未討論到出院後的規劃,因此不清楚怎麼回答。
B. 指導語不夠清楚,使用者會問得沒頭沒腦的。
II. Idea
A. 使用者不清楚問卷的使用方式,因此給太多提示,無法測出受測者真正的程度。例如:你覺得熬夜有沒有可能導致中風?
B. 個案普遍不知道治療的目的為何或講出不適切的答案。
III. Function & Expectation
A. 個案使用VAS有困難(但他們訪問的個案配合度不佳、或有視覺忽略),而且提供文字說明仍無法判斷自己的情況是符合哪一種程度。
B. 建議將生病前後的功能改變以「影響程度」取代「符合程度」。以便個案理解。
→這個問題在之前修改問卷時有考慮過,但是兩種版本都會有個案表示無法理解到底每個程度的差異具體來說是什麼樣子。而且對於剛住院的人而言,從行動自如到僅能拿助行器行走,通常會選擇影響很大、或跟生病前完全不一樣。中間的量尺幾乎沒人選。
C. 個案不太能理解各種程度對照現實情形應該是什麼樣子。建議可以提供對照標準。例如:行走能力的10分是跟生病前完全一樣,0分是完全無法行走。
→這個作法應可提升再測信度,但也會遭遇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所有功能的程度對照表列出、另一是測量到的結果可能不是很「主觀」,而有些客觀的參照。結果與VAS可能很不一樣。
D. 個案對自己目前的程度和進步情形似乎不甚了解,在回答預後的部分有些難以想像。
E. 建議醫療資訊的部分格式再重新設計,使表格更一目了然。
IV. Feeling
A. 個案無法區分不同專業,也無法區分醫師與治療師,建議可以家上治療地點作為區分。例如:您對護理人員在病房中所提供的關心與照顧的滿意程度為何?
B. 個案對於支持度的概念不易理解。因此需要加上例子說明。例如:家人或朋友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忙照顧你、或是能夠當作你心情的支柱。
C. 部分個案無法理解頻率詞。
D. 個案無法區辨「心情放鬆」與「心情很好」。訪談者也講不清楚 > <
E. 訪談者覺得跟個案受訪時配合度不佳,因此不太敢問負像情緒的問題。
V. 整體而言
A. 指導語宜再調整,看是要讓施測者全部照念,或是寫得更簡單明瞭,讓施測者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B. 大三學生仍不清楚問卷的使用方式,因此無法提供受訪者明確的說明。問起來沒頭沒腦的,結尾也過於倉促(可考慮增加結尾的指導語)。需要助教大量協助。例如:主觀感受試什麼意思?問卷的用途為何?(雖然之前有跟大三同學口頭說過,但很顯然他們聽過就忘了!可能之後要製作書面講義)
C. 是否考慮使整份問卷都用固定的量尺數,以利個案理解與使用者計分。
D. 結尾可增加一些正向的問題或回應,避免受訪者一直沈浸在負向情緒中。
looks good! 找個時間討論一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