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進度:修改資料分析與結果、撰寫討論的後半與結論。
今天學到的事
1.同樣的概念不要一再重複:與研究目的的呼應、主要發現與次要發現的意義、過去研究的發現在每個段落都會出現,不宜拆成三個部分撰寫。
2.資料分析中的統計標準應該補上參考資料。
3.結果中較量避免呈現資料分析的過程。
4.以讀者熟悉的資訊描述病患的病情:對於某領域特別熟悉的概念,應呈現相關數值。例如:於復健領域,可列出BI分數與代表意義。
5.應留意數值的範圍有無等號:例如p<0.001 或 p>0.56。
6.不重要的數值可省略不列:例如:VIF值。
7.不重要的限制可以不列:本研究的重點在於找出影響因素,因此無須強調迴歸模型的效度驗證。
8.以大家熟悉的慣例呈現表格:一般習慣以*表示附註,勿自創符號或表示方法。
9.用字宜精簡:例如:本表中的性別........為t檢定之結果 → 表示t值。
10.可以用enter method強制SPSS呈現各個變項的VIF值。(用stepwise method只會呈現有挑進模型的VIF值)。
今日遭遇的困難
1.討論的深度廣度仍不夠
2.討論時,解釋過於技術(統計),未能與臨床有直接連結。
例如:此二變項未能增加更多解釋變異量,因此對模型的影響未達顯著,未列入最終之迴歸模型。→年齡與平衡能力對於中風後一年之整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影響不如ADL與動作能力之影響。
3.不知道如何強調R平方=0.66的優點。
困難的部分:
回覆刪除1.多讀多寫多討論
3. r square 大小意義(臨床意義)為何?相較於其它研究結果如何?多讀....
所以還是要多讀多想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