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驗證OTK衛教療效的方法

我原本的RCT設計為「提升個案之OTK以提升其OT參與度及預後」。
然而目前覺得若沒有達成醫病間的共識,則不易提升參與度與預後。
但是,如果要針對達成共識的部分提供介入,
恐造成治療師的不便,且可能模糊了OTK對參與度的影響。
因此,我的想法是:在初次評估與6週後之追蹤的評估項目增加「治療師訂定之治療目標/個案或家屬填寫之最重要之OT需求」,
以確認治療師提供之治療活動/治療目標與個案/家屬之期待是否相符。
評估表格可採FIFE的第10題,以便治療師與個案/家屬勾選。

5 則留言:

  1. looks good!
    衛教「成效」若能提升「醫病治療目標之共識」才能提升「參與度」之後才有「療效」

    回覆刪除
  2. 相對的,若無法提升「參與度」甚至「療效」,那OTK衛教之意義何在?

    回覆刪除
    回覆
    1. OTK衛教到參與度之間還有「醫病治療目標之共識」的步驟。
      若可提升醫病治療目標之共識程度,則可能提高參與度。
      若OTK無法提升共識程度,那麼OTK的意義可能為降低新個案與家屬的焦慮吧!
      因為新個案與家屬對OT不瞭解,就不知道OT對他們的疾病有何幫助,可能會比較焦慮。

      刪除
  3. so... what would you do or change accordingly...

    回覆刪除
    回覆
    1. 若OTK衛教無法提升參與度或療效,
      我認為可考慮直接詢問參與者:獲得OTK對他們而言是否有幫助?在那些方面有幫助?為什麼?
      為什麼沒有幫助?
      而後彙整參與者的想法,再尋找合適的成效評量指標。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