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20130726會談記錄-應如何驗證OTK教材與測驗之品質

以下為記錄與黃老師討論的內容,主題為如何驗證衛教測驗與教材之品質。
箭號後方為黃老師之建議。

I.        與驗證衛教測驗相關的問題
1.      目前文獻回顧的結果僅發現衛教測驗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結果甚少(僅內部一致性、折半信度與內容效度),不知是否有其它應驗證的心理計量特性?
→知識性的測驗與心理測驗之概念不同。知識性的測驗題目包含的內容多元(因為知識是零散的)且具體,題目間不一定相關(例如:對於致病危險因子的瞭解程度),因此不太適合驗證需要計算題目間相關之心理計量特性(例如:內部一致性)。心理測驗之題目則為反映共同的潛在構念,題目間有相關,因此可驗證常見之心理計量特性。
*我的想法:大考中心命題之高中職/大學入學測驗應屬於知識性的測驗,但也可分析心理計量特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同的知識型態,而有不同的分析方式。
→知識性的測驗較適合驗證之信度為再測信度。研究者可由再測信度瞭解測驗之穩定性。然而再測信度可能有記憶題目的問題,建議二次施測時間至少需間隔2週。
→複本測驗雖為解決不易驗證再測信度之可行方法,但複本製作不易。通常只能發展出相似的測驗,而非複本。
2.      應該如何確認OTK測驗之品質?
→衛教測驗的品質通常不是衛教最重要的議題,衛教的成效才是衛教最重要的議題。衛教測驗有點像檢核表,使用目的為確認個案是否已瞭解所有重要的衛教知識。因此,知識性的測驗主要倚重專家判斷,以涵蓋重要的知識。而後,確認測驗題目與教材內容相符,可反映個案對教材之理解程度即可。
*我的想法:我認為衛教測驗可補充表面效度與可讀性之驗證。


II.      與驗證衛教教材相關的問題
1.      目前文獻回顧的結果僅發現衛教教材之品質驗證結果甚少(僅專家審查與可讀性確認),不知是否有其它驗證方式?
教材品質的確認方式主要包含專家審查、實際測試與衛教成效驗證。專家審查可協助研究者確認教材是否已包含所有個案所需瞭解的重要資訊,實際測試可瞭解個案對教材之反應與理解情形,衛教成效驗證則可反映個案對教材之吸收與理解情形(因為教材內容可視作介入方式)。
2.      綜合以上建議,OTK研究設計應如何調整?
建議參考「知識、態度、實行」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的架構,補充個案對OTK的態度與行為意圖之調查(因為態度與行為意圖為行為的前導),而非著重於心理計量特性之驗證。OTK態度可詢問的題目例如:是否相信接受OT、採納OT的建議會有好的結果等。行為意圖可詢問的題目例如:你願意採納治療師的建議嗎?有多少機率會去執行治療師提供的治療建議?
*
我的想法:或可參考下圖之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調整OTK之研究方向。
圖片出處:Shih, Y. Y., & Fang, K. (2004). The use of a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study Internet banking in Taiwan. Internet Research14(3), 213-223.

3.      對於非常聽從專業人員的年長者而言,知識似乎不一定是影響行為的重要因素。若將這些個案納入,研究結果可能受到影響。
→非常聽從專業人員的年長者確實可能影響KAP之實證。建議於討論的段落中補充介入效果之可能影響因子,例如:教育程度、年紀、城鄉差距。或許介入效果與影響因子有交互作用。

3 則留言:

  1. looks great!
    I.1. 請跟教育測驗專家請教,如師到陳柏熹老師(您可請菀薈協助介紹或請教)
    II.2. 那您宜提出適用於 OT 的明確 model

    另外,其它「健康知識測驗」之(心理計量)驗證,有無 model papers.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老師的建議。
      我會請菀薈協助請教。
      適用於OT的明確model與其它「健康知識測驗」之(心理計量)驗證的model papers我會再張貼在部落格上。

      刪除
    2. 資訊更新:菀薈和我已跟陳柏熹老師約好下週一當面討論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