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已聽過一次RehCom的介紹,今天再聽一次,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最主要的感想有四:
一、 RehCom是以治療/訓練為主的軟體,因此不太重視篩檢評估。
1.實際應用時,臨床人員需以其它評估工具的評估結果作為成效指標。
2.雖然訓練內容可做難易分級,但難易分級之意不在區辨個案的程度,而是讓個案知道自己有進步。
3.尚未將訓練內容的難易分級與其它評估工具的分數對照。(但若此軟體之意在治療,)
二、RehCom的訓練成效距離類化到生活中,仍有一段距離。
目前的訓練內容比較像是訓練個案「打電動」,而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此能力。
(以注意力為例,臨床上有不少家長抱怨小孩在家可長時間看電視與打電動,但無法專注於學業與ADL)
目前看到的研究也認為類化效果似乎不顯著。
三、個案的表現已訓練至高原期後,此軟體似乎就可暫時停用了?
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所有個案都會達到高原期,且高原期很難突破。
廠商表示即使到高原期,仍可持續以此軟體訓練,以維持在高原期。
但個人覺得應該適時將此軟體與實際生活連結,以提升訓練效果。
四、訓練時間長,或許應該開發成類似Wii的軟體,讓個案帶回家用。
以上是一些想法,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問題,一起討論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