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981113會談記錄

主題一:精讀文獻二之修改
1.掌握正確概念後,使主題句要盡早出現,避免使用隱喻。
2.主要的名詞要盡量簡化、統一,以免造成閱讀障礙。例如將「評量」改為「評析」、「測驗工具」改為「測驗」,會比較容易理解。
3.文章的層次:避免把許多概念放在同一段。要盡量讓可讀性增加!如果自己看不準,可以請其他人幫忙檢查文章通順與否、意義是否傳達正確?
4.評析文獻時,從研究設計和結果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資訊,因此解釋信效度數據相當重要。
5.分析策略與結果要相互呼應,順序和結構的安排應該更縝密。
主題二:專題報告之討論
1.PRO當中的FIFE與中風患者的關連性、意義、重要性、價值、臨床應用及相關理論。
2.擬兩個題目,找3-5篇主要文獻討論。
3.發展本土化的PRO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文化對於個案的感知有極大的影響。並不適合直接移植國外的現有量表。而且目前台灣並沒有適用的工具。

主題三:研究的層次
1.第一流的學者可以開創新領域,第二流的學者能夠發現別人的發現,快速跟進,並且把別人發展的東西應用到自己的領域。
2.研究者應該具備能夠看見未來的需求與走向的遠見。所以ICF是否仍為未來重要的參考依據,值得商榷。
3.社會科學與醫學對於問卷使用上的差異:社會科學所欲測量的較為抽象或群體的概念、特別的現象以及主觀感受。所以需要大量的問卷來作分析,雖然因為問卷設計不夠完善而造成某些誤差。然而,與臨床醫學不同的是:研究可以接受一些誤差,臨床評估實施在個案身上,並不容許有太大的誤差值。因此醫學上使用問卷輔助診斷,需要更精確。
期待學生青出於藍是合理的預想,否則一代不如一代,豈不可悲?

主題四:測量的意義
1.為達個別化治療、符合以個案為中心的治療原則,在考量時間與經濟的現實條件下,需要有完整詳實的資料,必得考精準的測量,特別是電腦化適性測驗。才能夠又快又準又全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