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老鼠也憂鬱? - 幾個特別的動物實驗

這週情緒障礙的課程提到關於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動物實驗(註一),
雖然我未來進行動物實驗的機率很大,但仍覺得有些想法值得紀錄。

本次課程是講者是藥理所的老師,研究對象全是大鼠(rat)和小鼠(mice),研究目的皆是測試藥物是否會改變行為(因為只能從行為推測動物的種種特性)。
研究內容提到的動物實驗分成四類:(1)學習與記憶、(2)憂鬱、焦慮和社交行為、(3)動作功能、(4)以及疼痛感覺。
其中,我最有興趣(但不代表我要進行這樣的實驗)的是(2)和(3)。
(2)憂鬱、焦慮和社會行為。

我覺得只要有思想的生物,就可能會有憂鬱和焦慮的情緒。
只是,憂鬱的老鼠是什麼樣呢(應該不會自殺吧)?

老師提出了兩個研究老鼠憂鬱方法:第一種:把老鼠丟到小游泳池當中,如果他游一下子就不游了,代表憂鬱程度較高。
第二種:把老鼠從尾巴拉起來,如果他掙扎一下就放棄掙扎了,代表憂鬱程度較高。

對於第一種研究方法的假設,我仍存有不小疑惑。因為牠就算不游泳,也不會沈下去(可能水母漂是牠的本能),反正也上不了岸,何必花費力氣?
反觀吃了抗憂鬱劑的老鼠,整整五分鐘都在游泳。
看似精力旺盛,然而我卻無法把「因為吃了抗憂鬱劑而產生輕躁行為」的可能性排除。
對於第二個研究,我的想法是:說不定掙扎比不掙扎還痛,那還是不要掙扎好了!
同樣的,我對於藥物的作用,存有與前一個研究相同的疑慮。
其次,是測量老鼠的焦慮程度。
研究方法是把老鼠放在架高的十字走廊上。縱走廊有高高的圍牆且光線陰暗,橫走廊只有矮矮的圍牆,光線明亮。
如果老鼠總是留在暗區的時間長,就表示他比較焦慮。
由於老鼠的天性是喜歡在暗處活動,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老鼠吃了藥之後喜歡在亮處活動,表示牠有冒險犯難的精神!

然而,回推到人類,在亮處活動的老鼠會讓我想到躁症個案的正性症狀和異於常人誇大的行為......



社會行為的研究方法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把兩隻老鼠放在同一個小空間,而其中有一隻放在有氣孔的玻璃罐中,看沒有被關住的那隻老鼠的社交主動性。

結果發現:如果有抗憂鬱劑的老鼠,停留在罐子附近的時間較長。
不知為何,這讓我想到喜歡搭訕的陌生人(兩隻老鼠同性、不同種且之前沒有見過面)......
(3)動作功能
動作功能研究的是「中風」的老鼠(註一)。
研究方法是:把老鼠放在有氣孔的玻璃罐中,當老鼠扶著玻璃罐用後肢站立,「患側手」碰觸瓶壁的次數會遠小於好側。

這個研究結果跟一般中風病人的表現很接近,總是習慣使用好側。
這不禁使我想到常用於中風個案的「限制好側、迫用好側以引發動作」的方式,
不知道適不適合老鼠(如果牠一足不好用,另一足又被綁住,應該很難行走......)

雖然上述部分研究方法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都是經過大量文獻驗證(使用)的方式。
或許哪一天,科學更進步,會有「看起來更合理」的研究吧!

附帶一提,在做動物實驗之前,要先確定牠有沒有哪一種感覺特別敏感或不敏感(感覺統合障礙?)、動作協調是否良好(發展性動作協調障礙?)、是否不喜歡跟別的老鼠互動(社交障礙?),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這個想法讓我突然覺得職能治療的許多想法已經深植在我腦海,而且無所不在了...... XD

註一、現在進行動物實驗得非常小心,以免以起民憤,認為研究者虐待動物。例如:電牠、燙牠、餵牠吃新藥、破壞牠的肢體或大腦。
而我覺得動物也是有思想、有感覺的,因為實驗而讓牠們處於焦慮與痛苦,
總是讓人覺得良心不安。
所以,我很慶幸自己選擇的領域,是不用宰殺或傷害動物的......

註二、檢驗老鼠中風的方法:把老鼠從尾巴抓起來,如果牠不是四肢伸直,而有抱胸的動作,就是中風的老鼠。這個表現和中風個案的協同動作(synergy pattern)還滿像的。

2 則留言:

  1. 我都沒有做過這種實驗,不知道該慶幸說沒有殺生還是該說好可惜?不過實驗室的老鼠都好可愛!!!

    回覆刪除
  2. 只要不是出現在家裡廚房或食物堆/垃圾堆裡的老鼠,
    應該還算可愛。

    只是,我以前有同學被鼠類咬到,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因「類漢他病毒」而過世了,
    所以沒有很喜歡接近老鼠(或其他鼠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