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撰寫專題報告的困難

這次撰寫專題報告與之前的經驗不同,
之前是在茫茫大海撈針,現在則是在特性海域中撈針......
雖然有看到一些方向,卻找不到證據支持自己的說法。
唯一一篇發展中風專用憂鬱量表的文獻的發展理由是:現有量表使用上過於費時,
而不是我想看到的:內容效度與建構效度不佳、特異性與負向預測值過低(而且鮮少有人探討效度)。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預期心理太高,才會有這樣的現象?
在昨天下午投影片的輪廓浮現之前,閃過各種想法:是不是現有量表原本就很適合,是我不應該預期它們不好?
我是不是應該發展重視反應性、區辨力的量表,而不是篩檢用?
就算量表的效度不佳,可不可以把它當成提升增益效度用的量表,來提升篩檢的精準度呢?

投影片的輪廓逐漸成形後,想法轉成:
還好這個主題在暑假後期就慢慢在蒐集資料,否則現在臨時也整理不出個頭緒。
但是,我現在寫的研究計畫真的可行嗎(還好老師說現在可以不用擔心這個)
我會不會寫了一個很空泛的東西出來?

不過,當資料一點點填上去,心裡也漸漸踏實。
這也是研究生的必經之路吧!

心得:之前一年的文獻搜尋是不知道想找要什麼,現在是想要找的東西不一定找得到。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