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也有出錯的時候!
昨天請老師幫忙看投影片,發現幾筆直接由資料庫匯入的書目資料有誤,這讓我相當驚訝。
因為平時為了省時與避免打錯字,都習慣從資料庫匯入書目。
個人推測內容錯誤的原因有:那些資料也是人輸入的,以及語言切換造成的亂碼(例如:非英文的文字在輸出時可能變成亂碼)。
老師的建議是:雖然這不是報告要強調的重點,但品質還是要留意。
作業交出去之前,應快速瞄一下,
以免提供錯誤/無用的資訊。
大家都做的事,不代表是對的有句成語是「積非成是」。當自己深處其間,仍不免懷疑:大家的作法才是普遍被接受的。
但老師的中肯建議是:都讀到博士班了,一定要有判斷力!
例如:在文獻回顧時一篇篇介紹所回顧的文獻,或是在報告最後放上所有參考文獻。
這對於只有15分鐘的報告是相當浪費的。
每一分鐘就像一顆子彈,只有15顆子彈,當然不能輕易浪費,
除非是不知道要說什麼,才用一些不那麼重要的議題殺時間。
這件事讓我對於判斷力有另一層認識:對於我們覺得是正確的事,要勇敢地堅持下去。
千萬不要像從眾實驗裡的多數受試者一樣,選擇了連自己也懷疑的答案。
請用證據說服我,不要再說是誰說的!
這是在前次心理計量課中,老師對於我的回答的評語。
可能是這學期上了一點心理系的課,就開始以心理學家的想法看世界;
未經思索,就完全認同授課老師們的想法。
這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是犯了不應該的錯。
在相信並篤行之前,至少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才能篤行之。
如果跳過了前面的四個階段,直接篤行,是很有可能變成迷信的!
所以,要提醒自己:以後不可以再說誰誰誰說什麼,
而是改為:有些文獻中提到A、有些文獻提到B,我覺得在XXX的情況下,應考量OOO與△△△的影響,
因此以綜合A、B二者的C為佳。(怎麼覺得好像在寫美劇 "The Big Bang Theory" 的劇本...... 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