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心理計量課程學習心得-1:為什麼沒有標準答案?

最近兩次的心理計量課程被要求要盡可能自己找到並整合答案,
顛覆了過去一直以來的想法:老師的問題,一定有標準答案。
但是在搜尋、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對於同一個詞彙,大家的定義仍然有所出入,
算法也不盡相同,而且各有優缺點。
更讓人困惑的是:大家都說得很合理的樣子!
簡而言之,就是莫衷一是。

不過,還是有一些支持值者比較多、或是比較常見的說法,
因此在報告的時候,就盡量採用較廣為人知的說法。
標準答案,似乎很少出現在研究所的世界!

這也是目前面臨的困難:「不確定哪個答案可信」、與「就算找到可信的答案也沒能完全看懂」。
這樣七折八扣,再講給聽眾聽,
他們或許只掌握了三成。

所幸最後有討論時間,大家會針對聽不懂的提問,老師也可以藉此糾正明顯的錯誤,使我們瞭解得更為深入、並且接近事實。

「自己真正努力去理解」和「直接等別人整理好再告訴我」相比,
前者確實會讓人印象更深刻一些。

希望透過反覆的練習,會讓自己學術功力的養成更為紮實。

1 則留言:

  1. 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是因為你們從小考試[不良的考題與答案],考太多了,積非成是。
    給你們念的論文中,有些概念也是似是而非,這才是現實的人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