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情緒課程障礙課程之聽課想法

1.不同族群的憂鬱表現與特徵是否不同?
.....-青少年的憂鬱時常以悶悶不樂或易怒表現,老人的憂鬱常以身體化的症狀(somatic symptoms),例如:頭痛、疲倦等形式出現,但不一定會表示自己心情不好。因此中風個案的憂鬱應該有一些憂鬱的特質與其他族群不同。

2.如何詢問個案負向情緒,才能使個案誠實或放心作答?
.....-之前觀摩老師的助理評估,雖然大家都會盡可能委婉且平靜地詢問個案負向情緒,但是基於東方人不善於/習慣表達情緒的文化背景,因此收案所得資料可能有些誤差。儘管我們預期個案在面對醫療時會盡可能告知,然而因為憂鬱導致的無法專注與記憶力減退,也可能造成施測上的困難。

3.中風後憂鬱症個案的腦部是否與一般憂鬱症個案的腦部有同樣損傷?
.....-雖然我始終搞不清楚腦部的結構與已知的功能,但是因為憂鬱症有部分成因是大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減少,導致部分細胞受損或死亡,因此中風後憂鬱受損的區域可能與憂鬱症個案的受損區域相近。

4.焦慮是否為憂鬱的一部份?
.....-最近聽了兩堂課,一位老師表示生氣、焦慮、憂鬱是漸進的過程,另一位老師提到DSM-V提出了一個憂鬱的新診斷項目:Mixed Anxiety Depression,亦即符合3個重鬱(major depression)症狀,同時又有焦慮的症狀(但沒有其他憂鬱或焦慮的診斷),且持續2週以上,就屬於這個類別的個案。因此,之前原本預計將焦慮、憂鬱、生氣分成三個量表,現在或許要改成一個量表中的三個次向度,會比較完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