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設計OTK測驗時,希望設計成題庫的形式,
但是題目預計有四百多題,若無大量個案則不易驗證題目之心理計量特性。
於是我查詢了Pubmed資料庫都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發現pubmed提到題庫驗證的論文僅28篇,而且多數題庫的總題數介於20-50之間,個案數多在200-500人之間。
目前看到最大的題庫是PROMIS的physical function題庫,共有124題,個案數超過1000人(完全不是我能做到的)。
於是我想到另一個問題:到底題庫應有多少題目?
我的想法是:影響題庫題數的原因可能有3個:題庫包含面向數、實際施測時的測量題數、題庫的面向所包含的內容多寡。
面向數越多,題目越多,測驗內容才會完整。
實際施測時的題數越多,就需要多一點題目以免試題曝光率過高、再測時產生練習效應或學習效應。
面向所包含的內容越多,題目越多,測驗內容才會完整。
因此,題庫需要的題目數應該沒有一定答案。
附帶一提,我以為題庫就是有非常多題目(至少也要100題以上)的意思,
但是在醫學領域很少有這麼「大」的題庫。
可能是因為醫學領域不像教育領域可以利用大會考之類的方式大量收案吧!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20130326論文寫作課程記錄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語意表達需清楚:例如:要求個案提供那些意見回饋、測試的問卷是那個版本(建議一律稱做草稿,以免使讀者誤以為已有正式版本)、保留原有問卷設計的要素的原因為何。
2. 結構:不同段落的主題應區隔。
3. 思考判斷:問卷之測試方式應隨問卷的施測方式而不同。
B. 文章層級
1. 前言:應提及文章欲採用之研究方向。例如:前言提出「電腦化測驗為解決練習效應與隨機測量誤差之可行方式」,方法中再說明確切之作法。
2. 方法:發展問卷的程序中應包含文獻回顧。
3. 討論:可補充與前人研究之異同以增加討論題材。
II.
論文內容
A. 國小兒童注意力量表之再測一致性、最小可偵測之變化值與練習效應
1. 應思考:
a. 練習效應之效應值小於低度 (0.2),是否需認定為有練習效應?
b. 判斷練習效應的指標有2個(t檢定與effect size),若兩個指標衝突應如何處理?
*建議採用effect size作為判斷練習效應的主要指標。
*建議採用effect size作為判斷練習效應的主要指標。
2. 建議:若全量表、不同分量表之練習效應不同,可討論練習效應可能來自何處。
B. 嚴重中風個案上肢動作復原之可能預測因子
1. 為呈現個案復原程度之歧異性,應列出復原情形小於MID之比例。例如:進步0分者有多少%、進步1-2分者有多少%。
2. 宜區隔討論主題:欲討論嚴重中風個案之恢復歧異性很大或進步量也可能很大。
III. 其它
A. 圖示需將標題置於圖的下方。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參與國際研討會之會前準備事項
我預計五月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舉辦的國際研討會。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國際研討會,雖然周遭的人提供了許多好建議,我還是有些手忙腳亂。
因此,我將參與國際研討會要準備的事情記錄下來供自己與其他參與研討會的新手日後參考。
一旦確定研討會的投稿被接受,就有4類事情需處理:住、行、育、申請經費。
住:訂旅館。
通常研討會會提供旅館名單給與會者參考,但是研討會推薦的旅館通常有一定水準,即使有研討會的折扣,價位仍然偏高。
若有朋友同行可考慮研討會提供的旅館名單。
若是僅有一人參加或想住便宜一點的地方,可參考旅遊網頁的資訊線上訂房,例如:Hotel combined、Booking.com、Hotel.com,或是交由旅行社代為處理。
這些網頁都有中文介面,容易操作。
*如果研討會地點為熱門旅遊景點,盡可能於研討會前兩個月前完成訂房。又,許多網路訂房服務都容許在入住前一週(有些甚至是2天)更改住宿要求,例如延長/縮短住宿期間、增加床數等。因此不用太擔心臨時需要更改住宿條件的問題。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國際研討會,雖然周遭的人提供了許多好建議,我還是有些手忙腳亂。
因此,我將參與國際研討會要準備的事情記錄下來供自己與其他參與研討會的新手日後參考。
一旦確定研討會的投稿被接受,就有4類事情需處理:住、行、育、申請經費。
住:訂旅館。
通常研討會會提供旅館名單給與會者參考,但是研討會推薦的旅館通常有一定水準,即使有研討會的折扣,價位仍然偏高。
若有朋友同行可考慮研討會提供的旅館名單。
若是僅有一人參加或想住便宜一點的地方,可參考旅遊網頁的資訊線上訂房,例如:Hotel combined、Booking.com、Hotel.com,或是交由旅行社代為處理。
這些網頁都有中文介面,容易操作。
*如果研討會地點為熱門旅遊景點,盡可能於研討會前兩個月前完成訂房。又,許多網路訂房服務都容許在入住前一週(有些甚至是2天)更改住宿要求,例如延長/縮短住宿期間、增加床數等。因此不用太擔心臨時需要更改住宿條件的問題。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20130319論文寫作課程-一般的衛生教育之實施方式與缺失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單一句子不宜太長,以免讀者難以掌握概念。
b. 盡量減少使用代名詞,以免指向不清。例如:此、這個。
c. 盡量避免使用讀者不熟悉的新詞彙,尤其是介紹不重要的概念時。
2. 結構
a. 各段落之內容/陳述宜一致:反例:本研究發現中風個案之復原有高度歧異性……我們發現只有9%的個案具有完全復原的潛能……我們認為個案可分為二類:有復原潛能與無復原潛能。
→易使讀者困惑個案之復原情況到底是差很多還是只可分為兩類?
→易使讀者困惑個案之復原情況到底是差很多還是只可分為兩類?
b. 結尾句勿提供本研究結果無法支持的建議。
c. 文章標題與內文應符合。
d. 應避免兩個段落之內容重複。
3. 思考判斷
a. 選擇定義時須選擇與論文內容較相關的定義。
b. 討論的時態選擇:例如:our finding further confirm…
→現在式:用於解釋文章的發現、應用於其它研究可以如何
過去式:只限於本研究之結果。
→現在式:用於解釋文章的發現、應用於其它研究可以如何
過去式:只限於本研究之結果。
c. 提出某些很常見的概念時,應引用最早/經典的文獻。
B. 文章層級
1. 討論
a. 於討論的第一段仍可提出數據作為陳述的支持。例如:”a wild variety”之分數分布為何。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關於討論時遲到
這週帶了二組大學生討論,而兩組都發生同樣的情形:嚴重遲到。
他們全員到齊的時間距離原本約定的時間已超過半小時並且沒有事先告知。
原因不外乎另外一個討論/實驗還沒結束、睡過頭以及習慣性遲到。
老實說,他們遲到對於助教安排時間不是很方便,而且讓人認為他們的學習態度不佳。
但是,我這次的感受只有一些驚訝,並沒有生氣。
反正,研究生永遠可以在空檔找到事情做。
我只是驚訝他們如此輕易捨棄自己學習的權利,也不尊重其他人的學習權利和團體的約定。
另外,我也反省自己的作法是否得當:
我請他們全員到齊再來找我,是不是浪費了準時出席的同學的時間?
但是,他們只有一兩個人來(一組五人),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讓他們分工並且討論。
如果有四個人到就開始,會不會讓他們以為沒來也沒關係,反正再問有來的同學就好?
如果告訴他們遲到超過十分鐘就改約別的時間,會不會太過份?
我不想當刁鑽的助教。
我只是覺得:他們應該尊重自己,也應該尊重別人對他們的付出。
他們全員到齊的時間距離原本約定的時間已超過半小時並且沒有事先告知。
原因不外乎另外一個討論/實驗還沒結束、睡過頭以及習慣性遲到。
老實說,他們遲到對於助教安排時間不是很方便,而且讓人認為他們的學習態度不佳。
但是,我這次的感受只有一些驚訝,並沒有生氣。
反正,研究生永遠可以在空檔找到事情做。
我只是驚訝他們如此輕易捨棄自己學習的權利,也不尊重其他人的學習權利和團體的約定。
另外,我也反省自己的作法是否得當:
我請他們全員到齊再來找我,是不是浪費了準時出席的同學的時間?
但是,他們只有一兩個人來(一組五人),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讓他們分工並且討論。
如果有四個人到就開始,會不會讓他們以為沒來也沒關係,反正再問有來的同學就好?
如果告訴他們遲到超過十分鐘就改約別的時間,會不會太過份?
我不想當刁鑽的助教。
我只是覺得:他們應該尊重自己,也應該尊重別人對他們的付出。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利用狀況題模擬訓練提升訪談能力
今天與大三同學討論FIFE問卷訪談,我和怡靜設計了8個狀況題給同學練習處理。
因為訪談時可能遭遇各種情況的個案反應,為了避免個案的反應讓同學措手不及(& 助教相救不及),
我們設計了8個常見的困難狀況讓同學們模擬(有人訪談、有人假裝病人/家屬)。
這8個狀況題分別是拒絕回答、答非所問、滔滔不絕、作答困難、情緒低落、不耐煩、治療內容諮詢、家屬干擾。
練習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真的不太會處理這些問題,常常被受訪者的回答牽著走或是不知所措。
這時,我會讓大家討論比較好的回應方式再幫他們分析不同的回應方式可能產生什麼結果,
接著讓他們再練習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應如何回應。
希望大三同學經由狀況題練習之後,訪談可以順利進行。
因為訪談時可能遭遇各種情況的個案反應,為了避免個案的反應讓同學措手不及(& 助教相救不及),
我們設計了8個常見的困難狀況讓同學們模擬(有人訪談、有人假裝病人/家屬)。
這8個狀況題分別是拒絕回答、答非所問、滔滔不絕、作答困難、情緒低落、不耐煩、治療內容諮詢、家屬干擾。
練習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真的不太會處理這些問題,常常被受訪者的回答牽著走或是不知所措。
這時,我會讓大家討論比較好的回應方式再幫他們分析不同的回應方式可能產生什麼結果,
接著讓他們再練習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應如何回應。
希望大三同學經由狀況題練習之後,訪談可以順利進行。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將衛教資料設計得更符合接受衛教者(個案)的特質的思考方向-待補
設計衛教資料時,應考慮接受衛教的對象的特質。
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把衛教資料設計得更符合接受衛教者(個案)的特質。
1.個案已經具備那些主題的知識?有那些常見的誤解?
2.有那些因素會阻礙個案產生健康行為?
3.個案是否做好「改變行為」的準備?
4.改變行為對個案有那些好處?
5.那些因素可能影響衛教資訊的執行?(例如:社會、文化、經濟因素)
6.在那裡提供衛教、何時提供衛教,最容易找到要衛教的個案?
7.這類型的個案較容易接受/偏好何種衛教方式?
8.醫療人員可提供此衛教那些影響力?
9.這類型的個案的學習偏好為何?例如:喜歡的版面、語言為何?
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把衛教資料設計得更符合接受衛教者(個案)的特質。
1.個案已經具備那些主題的知識?有那些常見的誤解?
2.有那些因素會阻礙個案產生健康行為?
3.個案是否做好「改變行為」的準備?
4.改變行為對個案有那些好處?
5.那些因素可能影響衛教資訊的執行?(例如:社會、文化、經濟因素)
6.在那裡提供衛教、何時提供衛教,最容易找到要衛教的個案?
7.這類型的個案較容易接受/偏好何種衛教方式?
8.醫療人員可提供此衛教那些影響力?
9.這類型的個案的學習偏好為何?例如:喜歡的版面、語言為何?
醫院常採用的衛教形式的優缺點(更新)
最近在讀健康傳播的書,書中提到不同健康資訊的傳播資訊的方式與優缺點。書中所列的優缺點比較有些是我沒想過的,我覺得還值得參考的。
因此我參考書中所列的內容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列表整理醫院常採用的衛教形式的優缺點。
我之前規畫的OTK教材是多媒體形式,然而有許多技術層面仍待突破,例如:如何呈現圖片與動畫?
圖文之間應如何取捨?
所以,真正的適性衛教到底要如何進行,還要再參考一下前人的作法。
因此我參考書中所列的內容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列表整理醫院常採用的衛教形式的優缺點。
衛教途徑
|
方式/活動
|
優點
|
缺點
|
(與熟識的人)人際互動
|
熱線諮詢
病人諮詢 口頭衛教 非正式的討論 |
1.目標族群對資訊較信任
2.可雙向溝通 3.對接受者較有影響力 4.適用於教導和協助個案學習某些技巧時 |
1.價格昂貴
2.費時 3.接受資訊的目標族群人數較少
4.需要教導資訊傳播者如何傳遞資訊
|
報紙/紙張
|
廣告單(衛教單)
|
1.可快速將資訊傳給目標族群
2.比電視、雜誌、廣播的傳遞速度更快 3.資訊接受者可重複閱讀衛教資訊 |
1.主題必須快速吸引目標族群
2.需大量印製 3.單日接受到此訊息的人數有限 4.資訊不夠客制化 |
多媒體/網路
|
網站
網頁廣告 |
1.可快速將資訊傳遞給人們
2.可快速更新與修正資訊 3.可為目標族群量身打造適合的資訊 4.可為互動式的資訊傳遞 5.可提供圖片或影片說明 6.可結合電視與廣播等傳遞方式 |
1.價格昂貴
2.許多目標族群不一定會使用網路 3.必須由目標族群主動搜尋資訊 4.網頁需要持續更新與維護 |
*目標族群 (intended audiences):接受衛教的主要對象
*藍字處為我之前沒想過的內容。
參考書目:Making health communication programs work. (2004). Springfield, Va.: Available through 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藍字處為我之前沒想過的內容。
參考書目:Making health communication programs work. (2004). Springfield, Va.: Available through 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我之前規畫的OTK教材是多媒體形式,然而有許多技術層面仍待突破,例如:如何呈現圖片與動畫?
圖文之間應如何取捨?
所以,真正的適性衛教到底要如何進行,還要再參考一下前人的作法。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Rasch分析之問題討論:何時需限制試題難度與平均能力?
問題1:第1題與第4題之項目分數(0 或1)完全一致,但為何這2題於羅序分析的項目難度不一樣?
答:問題導因於第4題難度被限制為「前3題難度總和之負值」以符合「平均難度為0」之條件
解決方式有二:
1. 將條件改為「平均能力為0」(適用於個案程度為常態分配)。但若個案太少(例如:7人),則不適合修改此條件。
2. 將難度限制由第4題改為其它試題,如:第3題。
問題2:
2-1 承上題,若採用解決方式2.的作法,是否表示之後進行羅序分析,
都需要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再選擇欲採用的結果?
當限制不同試題之分析結果(項目難度估計值)不同,應採用那一個分析結果?
2-2 在什麼情形下,需要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
答:
2-1 在適配度良好的情形下,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所得到的項目難度估計值應該會相似,
因此不需要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並比較估計結果。
為求方便,一般都會限制最後一題的試題難度進行估計。
2-2
當最後一題的作答情形與其它題目的作答情形相同,才需將限制試題難度的題目改為其它題。
答:問題導因於第4題難度被限制為「前3題難度總和之負值」以符合「平均難度為0」之條件
解決方式有二:
1. 將條件改為「平均能力為0」(適用於個案程度為常態分配)。但若個案太少(例如:7人),則不適合修改此條件。
2. 將難度限制由第4題改為其它試題,如:第3題。
問題2:
2-1 承上題,若採用解決方式2.的作法,是否表示之後進行羅序分析,
都需要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再選擇欲採用的結果?
當限制不同試題之分析結果(項目難度估計值)不同,應採用那一個分析結果?
2-2 在什麼情形下,需要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
答:
2-1 在適配度良好的情形下,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所得到的項目難度估計值應該會相似,
因此不需要限制不同試題的難度並比較估計結果。
為求方便,一般都會限制最後一題的試題難度進行估計。
2-2
當最後一題的作答情形與其它題目的作答情形相同,才需將限制試題難度的題目改為其它題。
20130312論文寫作課程記錄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文章中的專有名詞應一致。
b. 對於概念的說明需清楚:若覺得該概念/段落非為主要訴求,則可不寫,或是引用其它文獻的結果作簡單說明。
2. 結構
a. 主題句不需說明不重要的內容。
b. 標題內容需與內文有密切關連。例如:
標題: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
內文:如何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為何需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
標題: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
內文:如何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為何需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
c. 前言大綱應與研究目的連貫。反例:
題目:精神分裂症執行功能表現測驗
大綱: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杜、單向度建構之驗證、項目分數等級之適用性的檢驗。
題目:精神分裂症執行功能表現測驗
大綱: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杜、單向度建構之驗證、項目分數等級之適用性的檢驗。
d. 結尾句應說明此段的學術價值或臨床意義。例如:羅序測驗模式具有等距量尺的特性,以便進行參數統計。而參數統計可……。
3. 思考判斷
a. 再測一致性的結果只能用於確認個案內 (within group)的差異,而非個案間 (between)的差異。
b. 撰寫論文初稿的技巧:掌握重點、快速撰寫。若審稿者要求需要補充那些內容再補充即可。
c. 無明確證據的論述需略做保留:例如:個案住院的天數可能受中風相關的共病影響,因此即使個案住院時接受復健的情形無法良好預測個案之預後。→然而本研究收集的資料並未包含個案之復健劑量,因此此論述之解釋較為薄弱。
B. 文章層級
1. 前言
a. 介紹某一概念時,應列出欲介紹的概念為何。範例如下:
主題:介紹羅序分析
內容:為何選用羅序分析?羅序分析的優點為何?使用羅序分析可解決什麼問題?羅序分析特別適用於本研究對象的原因為何?
*若為研究計畫之前言,則需將上述內容列為標題,以便讀者快速掌握文意。
主題:介紹羅序分析
內容:為何選用羅序分析?羅序分析的優點為何?使用羅序分析可解決什麼問題?羅序分析特別適用於本研究對象的原因為何?
*若為研究計畫之前言,則需將上述內容列為標題,以便讀者快速掌握文意。
2. 討論
a. 當結果不理想時,結尾句應如何提供臨床人員建議?
→引用過去的文獻中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再提出自己的建議。若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議,易顯得立場薄弱。例如:「建議臨床人員將分量表施測二至三次,再取平均。」然而,施測二至三次可提升多少比例的信度仍屬未知,故應先引用前人之文獻為憑。
→引用過去的文獻中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再提出自己的建議。若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議,易顯得立場薄弱。例如:「建議臨床人員將分量表施測二至三次,再取平均。」然而,施測二至三次可提升多少比例的信度仍屬未知,故應先引用前人之文獻為憑。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課前預習:進行健康傳播的6個步驟
以下是我預習本週課程之後整理出來的重點:
1.完整的健康傳播計畫是造成良好健康行為的基石。
2.健康傳播的6個步驟(圖一)由於本週只討論前二個步驟,因此只標示出前二個步驟的內容。
圖一
3.理想的健康傳播概念(圖二)
圖二
透過上述六個步驟,我可以重新檢視目前設計的OTK衛教方式是否恰當,以便提供有效的衛教。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撰寫英文信件的困難
最近與外國學者通信,發現自己在撰寫英文信件時有2個困難:
1.無法清楚地把自己的意思翻成英文。
尤其是當我要回答/詢問比較複雜的問題時,常會把句子寫得很長,造成讀者的負擔。
但其實有時候把概念先用簡單的中文說一次給別人聽,再寫成英文,句子就會簡單一點,語意也會比較清楚。
2.不太確定自己的寫法是否有禮貌。
有時候把中文的意思直接翻譯成英文,會讓人覺得作者是在「命令」或「要求」對方。
但其實作者只是把句子「直述」為英文。
所以,我現在寫完英文信,會請其他英文比較好的同學和Lynn協助確認我的措辭是否有禮貌。
例如:請問可以跟您要問卷嗎? → I wonder if it is possible for you to request this scale.
雖然撰寫英文信件花費相當多時間,但多寫幾次應該就會知道應掌握那些重點。而且,未來應該也有不少撰寫英文信的機會,所以還是多練習、培養撰寫英文信的能力吧!
1.無法清楚地把自己的意思翻成英文。
尤其是當我要回答/詢問比較複雜的問題時,常會把句子寫得很長,造成讀者的負擔。
但其實有時候把概念先用簡單的中文說一次給別人聽,再寫成英文,句子就會簡單一點,語意也會比較清楚。
2.不太確定自己的寫法是否有禮貌。
有時候把中文的意思直接翻譯成英文,會讓人覺得作者是在「命令」或「要求」對方。
但其實作者只是把句子「直述」為英文。
所以,我現在寫完英文信,會請其他英文比較好的同學和Lynn協助確認我的措辭是否有禮貌。
例如:請問可以跟您要問卷嗎? → I wonder if it is possible for you to request this scale.
雖然撰寫英文信件花費相當多時間,但多寫幾次應該就會知道應掌握那些重點。而且,未來應該也有不少撰寫英文信的機會,所以還是多練習、培養撰寫英文信的能力吧!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20130305論文寫作課程記錄-以德菲法發展職能治療知識架構與細節
I.
寫作技巧
A. 段落層級
1. 字句
a. 以直接的方式撰寫論文:避免隱喻或需要讀者推測的方式撰寫,以免讀者誤解。
b. 需留意語句之引含意義:例如:具備良好信度的工具可協助臨床人員掌握患者注意力缺之的層面與嚴重程度。
→「掌握層面」暗示此工具為多面向、「掌握嚴重程度」之概念較接近效度,而非信度。
→「掌握層面」暗示此工具為多面向、「掌握嚴重程度」之概念較接近效度,而非信度。
2. 結構
a. 前後文的概念應呼應:
反例:第四段討論基底核的損傷與上肢功能恢復不佳有關。第六段討論病灶體積大小與上肢動作功能恢復關係微弱,原因可能是PLIC損傷的造成上肢功能恢復不佳。
→此處應引用基底核的研究結果,以免讀者疑惑:若PLIC損傷對上肢動作恢復很重要,前文為何不提?PLIC的損傷比基底核損傷更嚴重嗎?
反例:第四段討論基底核的損傷與上肢功能恢復不佳有關。第六段討論病灶體積大小與上肢動作功能恢復關係微弱,原因可能是PLIC損傷的造成上肢功能恢復不佳。
→此處應引用基底核的研究結果,以免讀者疑惑:若PLIC損傷對上肢動作恢復很重要,前文為何不提?PLIC的損傷比基底核損傷更嚴重嗎?
b. 文章之階層性架構應清楚陳述。例如:面向、次面向、細項以及三者間的關係。
c. 圖文內容之呈現應一致。
3. 思考判斷
a. 提及廣為人知的概念時,應有充分的參考文獻支持。
b. 研究之推論應合理:例如:我們發現病灶體積 (lesion volume)與嚴重上之功能損傷個案之動作恢復關係微弱。
→此論述成立的原因可能有二:一、病灶體積較大的個案已於中風後死亡,因此本研究之收案對象之病灶體積與動作恢復之關係微弱。二、本研究之收案對象皆為病情穩定的中風個案,因此可能漏掉病灶體積大造成恢復情形不佳的個案。
→此論述成立的原因可能有二:一、病灶體積較大的個案已於中風後死亡,因此本研究之收案對象之病灶體積與動作恢復之關係微弱。二、本研究之收案對象皆為病情穩定的中風個案,因此可能漏掉病灶體積大造成恢復情形不佳的個案。
c. 單一變項於多元迴歸分析中可解釋變異量的「大小」屬於主觀判定,無一定標準:例如整體模型可解釋變異量為20%,則單一變項可解釋的變異量為5%,則表示此變項之可解釋變異量還不錯。
d. 撰文前需先定位撰文目的:若為申請研究經費,前言須附上次標題,以便審查者掌握重點。若為申請IRB,則簡單陳述即可。
*需有明確的撰文標的才知時間的安排。
*需有明確的撰文標的才知時間的安排。
e. 解釋再測信度與練習效應時,應強調個案的能力/特質於施測期間沒有改變。
f.
避免撰寫與主題關係遙遠的段落。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研究計畫第三章之大綱修改-適性衛教與複本測驗簡介
由於之前撰寫大綱時,未仔細考慮衛教與測驗之實施方式,
因此以適性教育和適性測驗為主題。
因此以適性教育和適性測驗為主題。
然而考量適性教育 (adaptive instruction)與適性衛教 (tailored education and coaching programs)之概念遙遠,
測驗亦不具適性測驗之特質,因此將大綱更新如下。
第三章
適性衛教與複本測驗簡介
第一節
適性衛教之發展與適用對象
1.
適性衛教之發展
2.
適性衛教之實施與成效評量方式
3.
適性衛教於各領域之實證結果
第二節
複本測驗之發展與適用情境
1.
複本測驗之概念與發展
2.
複本測驗之使用情形與優點
第三節
合併使用適性衛教與複本測驗之探討
1.
適性衛教與複本測驗合併使用的優點
(1)
有效提升受教者之衛教程度
(2)
避免個案因學習效應而造成假性的分數改變
2.
目前之研究現況
(1)
尚無適性衛教與測驗系統:無法於瞭解受測者的知識程度之後快速提升其知識程度。
(2)
一般衛教需要耗費較多醫療人員的人力與時間,無法依據受測者的知識不足處加以提升。
(3)
單一次衛教成效有限:若無法反覆提供衛教,或針對受測者的問題加以衛教,不易提升其知識程度,也影響衛教成效。
20130306會談記錄-參與度量表翻譯與驗證之規畫
一、可以請Dr. Lequerica協助參與量表驗證之處:
1.量表內容的正反翻文意確認
2.Scope更動(由復健改為OT)後之內容效度驗證
→須說明為何改為OT專用。
3.提供此版本的問卷在美國收案之結果:比較美國與台灣之參與度量表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結果
→須確認原作者是否參與本研究(含提供研究計畫和論文修改建議)?若參與此研究,則寄研究計畫給他,請他給意見。
2.Scope更動(由復健改為OT)後之內容效度驗證
→須說明為何改為OT專用。
3.提供此版本的問卷在美國收案之結果:比較美國與台灣之參與度量表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結果
→須確認原作者是否參與本研究(含提供研究計畫和論文修改建議)?若參與此研究,則寄研究計畫給他,請他給意見。
二、可以驗證的心理計量特性:
施測者間信度:需由助理觀察個案作活動的情形
→不可行。因為RTES項目內容不易由旁人評分。
→不可行。因為RTES項目內容不易由旁人評分。
內容效度:邀請4位生理OT專家協助確認量表內容是否符合OT情境
(表面效度:確認10位生理OTist可正確理解量表內容)
預測效度:預測中風後半年內個案之BI、(上肢功能的提升)
→BI在個案中風後三個月分數已有天花板效應,因此收案時機需再調整。
→BI在個案中風後三個月分數已有天花板效應,因此收案時機需再調整。
建構效度:CFA確認量表結構為二個面向
→須向原作者確認RTES的二個向度設計原理為何、有無實證。
→須向原作者確認RTES的二個向度設計原理為何、有無實證。
(區辨效度:以ANOVA判斷量表可否區辨不同參與度之受測者)
→方式尚待商榷,原因有二:一、其它研究計畫的設計為以天花板效應和地板效應判斷問卷之區辨效度。二、難以確定ANOVA分析的分組方式。
→方式尚待商榷,原因有二:一、其它研究計畫的設計為以天花板效應和地板效應判斷問卷之區辨效度。二、難以確定ANOVA分析的分組方式。
*應學習掌握重點:參考別的研究怎麼處理相似的問題(例如:怎麼驗證某個的心理計量特性、收案條件)、目前的研究規畫是否可行、問卷內容是否適用於預期的研究設計?
問題:(再說)
跟呂老師合作?
發展或翻譯?
只適用於中風個案?或生理OT?(於量表名稱需強調中風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