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結構/驗證
A.
「教材設計(衛教)」與「建構測驗(以及驗證)」之結構決定
*我的想法:目前教材與測驗屬於組成性模式。我認為可簡化OTK測驗架構以便將測驗架構改為反映型模式,而此模式應該也用於OTK衛教。
★可能的困難:測驗題目為組成型模式,無法改成反映型模式。
*我的想法:目前教材與測驗屬於組成性模式。我認為可簡化OTK測驗架構以便將測驗架構改為反映型模式,而此模式應該也用於OTK衛教。
★可能的困難:測驗題目為組成型模式,無法改成反映型模式。
II.
教材
A.
紙本教材與多媒體教材之選擇/比例
*我的想法:多媒體教材為主,紙本教材為輔,以便個案與家屬在看多媒體教材時可以做筆記。
*我的想法:多媒體教材為主,紙本教材為輔,以便個案與家屬在看多媒體教材時可以做筆記。
B.
教材之應用(解說)方式可能因人而異而影響測驗結果
*我的想法:需設計教材教法的SOP,以便不同人提供之教學成果相似。
*我的想法:需設計教材教法的SOP,以便不同人提供之教學成果相似。
C.
未配對測驗目的與教學目標:
*我的想法:需重新規畫測驗藍圖(測驗藍圖是指測驗目的與教學目標的配對規畫)以配對測驗目的與教學目標,並出各個測驗目的所包含的測驗題數。測驗藍圖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數字表示符合某一概念與教學目標的題數。
表、測驗藍圖之範例
*我的想法:需重新規畫測驗藍圖(測驗藍圖是指測驗目的與教學目標的配對規畫)以配對測驗目的與教學目標,並出各個測驗目的所包含的測驗題數。測驗藍圖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數字表示符合某一概念與教學目標的題數。
表、測驗藍圖之範例
★可能之問題/困難:同一測驗目的所包含的題目未必涵蓋表中的四種知識。
補充:
事實知識:對於特定詞彙的事實說明。概念接近於名詞解釋。
概念知識:對於特定概念的分類、原則的瞭解。概念近於簡答題。
程序性的知識:處理特定事物時所使用的判斷準則、方法學(程序)知識。例如:接受OT的程序為何?
後設認知知識:知道面對特定情境時,有那些知識、策略可以應用。例如:覺得自己ADL有困難,要向誰提出問題。
III.
測驗
A.
如何提升測驗的反應性?
*我的想法:增加題目難易程度、增加個案之程度差異之差異或可提升測驗的反應性。
*我的想法:增加題目難易程度、增加個案之程度差異之差異或可提升測驗的反應性。
B.
到底OTK「最下層面向」是否為 reflective 概念?
*我的想法:我認為教材的知識內容屬於組成型,但測驗題目可以透過寫題技巧使測驗成為反映型。例如:請問患有下列那一項疾病的人可以透過職能治療而改善功能?請問職能治療可以協助人們改善下列那一項問題?
*我的想法:我認為教材的知識內容屬於組成型,但測驗題目可以透過寫題技巧使測驗成為反映型。例如:請問患有下列那一項疾病的人可以透過職能治療而改善功能?請問職能治療可以協助人們改善下列那一項問題?
C.
如何確保題目為複本?
*我的想法:在實際測試前,不易確認題目是否為複本。
*我的想法:在實際測試前,不易確認題目是否為複本。
D.
驗證結果不佳,應如何處理?
*我的想法:先少量測試題目並刪除不適當的題目再進行正式驗證。
*我的想法:先少量測試題目並刪除不適當的題目再進行正式驗證。
1. 您已確認二者結構不一!? why?
回覆刪除2. 重點在於這樣的評估工具(formative)之反應性,不會好的(無法呈現衛教成效,如 Tammy KSQ)
3. 那代表個案已具備「一定的」知識程度!?
4. 不同教學目標之定義為何?表格欠缺 title, 不知數字代表之意義為何?何謂測驗藍圖?
I. A. 「簡化OTK測驗架構以便將測驗架構改為反映型模式」您有試過嗎?或是看過類似的例子?
回覆刪除您有其它想法嗎?
「此模式應該也用於OTK衛教。」語意不清。
II. C. 不同教學目標之定義為何?表格欠缺 title, 不知數字代表之意義為何?何謂測驗藍圖?
III.B. 您是指「面向與項目之關係」可藉由改變項目之設計,造成關係的改變!?
您所舉的例子之面向為何?
感謝老師的提問。
刪除反映型模式與組成型模式應該不能互換。
因此I.A.與II.B.之想法較不適當。
為了記錄自己思考的歷程,因此此處沒有調整文章內容。
關於II.C.的部分,我已補充教學目標之定義、表格標題、數字的意義與測驗藍圖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