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預計只參加一場(美國國衛院個案自陳結果測量系統的介紹),但是老師認為:
既然是學系的學生, 就該是學系的一份子。再者,都把國際學者請到家裡來了,當然要好好觀摩學習。
而且研討會還有學術海報,既然未來打算往學術研究發展,就該多看看別人的研究發表。
尤其是國際型的研討會,更應主動參加。
於是,將既定行程調整後全程參與研討會,確實得到不少新的想法!
投影片的風格
由於三位學者分別來自不同地區,研究主題和對英文的熟悉程度都不同,投影片的風格也大不相同。
但是,影響投影片風格最大的因素,應該是對英文/英語的熟悉程度。
Dr. Bundy的母語是英語,投影片文字通常是一小撮提示性的,再於解說中慢慢擴展。
Dr. Fong 來自香港,或許可稱得上是雙語,但仍較擅長中文。
因此使用了許多文獻首頁的圖片或新發展的器材的照片作為提醒,文字非常多。
講解時,有時會照著投影片念一小段,有時會用自己的話說明某一段文字的意義。
Dr. Lai為台灣人,目前在美國工作。她 的投影片也有較多文字,說明方式以簡化投影片上的內容為主。
以我目前的程度,要用英文報告投影片,可能需要寫很多備忘稿,
才不會漏東漏膝、語焉不詳。
而三位學者使用的策略,都可以當作未來報告的參考。
研究團隊的大小影響研究成果的影響力
演講前,老師提到國外學者的薪水和研究補助遠大於台灣學者擁有的資源。何以如此?
不外乎國外學者的研究補助來自強而有力的政府,以及完整的研究團隊,
使得研究成果的影響力遍及全美國,甚至全世界。
這是台灣許多單打獨鬥的學者難以匹敵的!
因此,如果要使研究有較好的成果與應用,
建立人才完整的團對是必要的!
期刊英文化= 國際化?
在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如果要使世界上多數的學者瞭解其研究成果,
通常會將論文寫成英文、投稿到英文期刊。
但是,如果是地區性的期刊,是否也要將內容轉為英文呢?
這就要看期刊的定位了!
在中國,有些原本是中文的醫學期刊已全面轉為英文,目的是要提升研究結果受重視的程度(其實就是期刊的影響值),
至於國內有多少人閱讀這些文獻,則不是他們的主要考量。
在台灣的學術期刊當中,有全中文的,也有全英文的。
職能治療學會雜誌中的論文多是全文是中文,摘要是英文。
而讀者多半是挑有興趣的主題看,而有興趣的主題可能不包括英文,
更可惜的是:英文的論文除了語言的隔閡,研究方法的說明也使沒有受過研究訓練的臨床人員望之卻步!
弔詭的是,一般醫學領域的文獻多是西文資料,
如果臨床人員拒絕/鮮少閱讀西文資料,如何快速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
反過來看,如果期刊的宗旨是要使臨床人員普遍願意閱讀、接收新的研究成果,
以他們最方便閱讀的語言書寫無異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地方性的專業期刊要寫成中文還是英文,至今仍沒有定論啊!
★動動腦:
對你而言,生活中是否有某些事特別重要?如果是,要怎麼讓重要的事能夠維持/發揮最大的功能?
*本日金句:
1.每天生活中的正向經驗都是非常重要的!
2.生活可以簡單,思考卻不應該過於單純,以免喪失重要的訊息!
yes, 期刊英文化是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回覆刪除英文授課亦然,否則如何吸引國際學生。
To 老師:
回覆刪除英文授課如果遇到不擅長英文表達的教師,
對老師和學生都是折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