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信度說明練習

今天下午找詠如練習說明信度的概念,除了練習自己的表達能力、也確認自己是不是正確理解。
為了降低理解的困難(也是降低講解的困難)就把複雜的統計概念和算法略過,
只說簡單明信度的想法、再測信度和施測者間信度的定義、統計指標、判讀方式、臨床意義與價值。
我說明一次之後,再請她用自己的話複述一次。

透過詠如的複述和提問,我發現三件事:
1.自己有些內容解釋得太過含糊,以致於她覺得所有信度估計值的訴求都是一樣的!
例如:只說「估計信度的目的是為了要瞭解測量結果的可信程度」。就會使她聽得有點困惑。
因此需要進一步說明:
再測信度的概念是:只要個案狀況沒有改變,兩次施測的結果應該要相近(相關很高)。這可以讓我們瞭解測量工具是否穩定,並不因為時間點改變而有差異。施測者間信度則是要讓我們瞭解不同施測者的標準是否一致,以免不同施測者間的測量分數無法互相交流。所以,前者的重點在工具的穩定性、後者的重點在施測者間評分標準的穩定性。

2.必須盡可能舉出生活化的例子協助聽眾瞭解
純粹說明原理對講者似乎比較容易,卻易造成聽者的理解困難。
所以要想一些會發生在生活周遭的事來補充。
例如:詠如和管管在同一時間(或相近的時間)去評估同一位個案,評估的結果應該要相近。表示兩人的評分標準是一致的,也就是有良好的施測者間信度。

3. 基礎越少的人,越會問一些重要的概念或細節
由於沒有統計或數字運算的束縛,往往能問到一些重要的概念。
例如:再測信度是否要同一群治療師去測量同一批個案?

有時候,她會覺得自己問的問題很基本,好像有上過統計就會。
但個人的體會是:有些統計和心理計量特性的概念是聽課聽很多次,不知不覺背起來的。
因此向別人說明時,必須改以自己的話、更深入淺出的舉例來說明,不能一直用專有名詞帶過。
所以,找人說明自己學到的東西,確實可以作為判斷學習成效的方式。

希望週三練習下一個段落的時候,能夠講得更淺顯易懂。
謝謝詠如,願意花時間聽我講述 :)

2 則留言:

  1. Looks great!
    有誠意的講者與聽者,使教學與學習效率皆能提升。

    回覆刪除
  2. To 老師:
    經過這次練習,
    我發現一對一講解比較能夠立即澄清問題,
    聽眾既不用擔心延誤到整體進度,也不用擔心自己問的問題太基本,
    講者也可以更明確地感受到自己是不是有瞭解清楚,
    還是只是背誦別人說過的話。
    如果講述的主題對聽者來說不會太無趣,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滿好的學習方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