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撰寫研究計畫的學習心得

今天下午終於把十萬火急的研究計畫交出去了,心裡也放下一塊大石。
這兩週一直查詢文獻、改寫前言、與恩琦討論/整合所寫內容,並且老師密集討論,
雖然這兩週幾乎有點寢食難安,
但是收穫也很明顯。

第一個是寫文章越來越有結構性了!
那些寫作原則果然還是要實際寫作時一練再練,才會讓自己習慣。
例如:先說出有幾個項目,再一一陳述。
而不要先說項目有哪些,再分點說明(雖然也有人這樣寫,但是可能要花比較多時間閱讀)。

第二個是可以觀摩老師如何修改自己表達不清楚的概念
有時候自己寫文章以為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誰知道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就是一團亂麻。
有時候覺得有些概念怎麼樣都說不清楚,但是自己可以「體會」那是甚麼意思,
可惜「有筆難書」。
可是老師提醒撰寫科學論文應留意的概念(例如:內容是否承接著主題句發展、哪些話是無關緊要的內容、哪些段落在一段裡談了兩個概念),
並示範如何修改之後,
自己下次再寫有時也就能掌握到一些竅門了!
但是目前品質不穩定,這次會了下次可能又忘了或漏了
還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把這些原則活用在寫作上。



第三個是學習整合自己與別人的意見
這次撰寫研究計畫常要與恩琦討論篩選量表的標準、前後文的連貫,
個人覺得一篇文章分兩個人寫,再把它合起來,除了兩個人要達成共識,還需要一些技巧才不會露出破綻。
最保險的做法有2個。
1.一開始訂定大綱時,我有寫的她也寫,她有寫的我前面就要提。
2.檔案合併後,以尋找/取代的功能,使兩個段落的名詞統一。例如:個案、病患、病人、使用者,可以全部統一成海洛因成癮個案。

第四個是看英文的速度明顯提升
在上週日一天看完700篇英文摘要之後,
養成「關鍵字閱讀法」,英文閱讀速度大幅提升。
例如:要找文章所使用的評估工具,每點選一篇文章,
眼睛就立刻尋找Method或是purpose/aim後方的文字。
雖然偶有漏網之魚(在結果才指出研究使用的評估工具),
但為數不多。
就算漏了,也可以用Endnote搜尋功能把它們找出來。
比較麻煩的是有半數以上的論文摘要沒有交待他們使用了甚麼評估工具,
不過我也沒有時間一篇篇論文找來看,只好跳過這些沒有交待評估工具的摘要。

以上是本次撰寫研究計畫的心得。
雖然與多變量的作業和期中報告撞期,但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
畢竟這是生平第一次撰寫研究計畫哪!
希望它可以順利通過 :)

2 則留言:

  1. 研究能力的養成,就在一個接一個計畫或稿件撰寫中!
    寫越多、討論/修改越多,功力越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