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從別人的研究看羅序分析與心理計量特性驗證

昨天進階OT專題報告,有學妹以羅序分析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希望以羅序分析的結果作為刪題依據,並驗證量表(老人生活型態量表,五點量尺,量尺詞為頻率)的心理計量特性。
她一報告完,我們研究室的成員以及千瑀就開始針對研究方法熱烈提問。

以下簡列問題/討論的內容。
1.為什麼要以羅序分析刪題,而不以項目分析或因素分析結果刪題?
2.預計最後要保留多少題目?(以羅序分析的結果刪題,可能每刪掉一些題目再重新分析,仍有不適配的題目)
3.量表的原始設計有7個面向,為什麼最後要驗證單一面向性,而非驗證多面向性?
4.量表分數似乎未能反映個案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個案只從事少數幾項運動,但是頻率很高。最後計算量表總分時,個案得分可能偏低。
5.為什麼要選擇潛在構念不同的量表(WHOQOL-Bref)作為同時效度的效標?
6.如果有些選項無人勾選(例如:划船-經常從事),分析結果可能會受影響。
7.如何處理性別對生活型態差異造成的影響?(例如:女性較常跳元極舞,男性較常打太極拳。)

透過別人的研究,讓我們有實際的例子可以推想可能發生的問題,
覺得跟Rasch又熟了一點。真好。

2 則留言:

  1. looks good!
    您可記錄對於 Rasch analysis/application 有何具體進展?

    回覆刪除